良附丸

目录

1 拼音

liáng fù wán

2 英文参考

Liang Fu Wa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liangfu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angfu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良附丸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良方集腋》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高良姜(酒洗)9g、香附(醋洗)9g,具有温胃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属肝郁气滞、中焦寒凝证,是治疗气滞寒凝之胃痛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妇女痛经等病属于气滞寒凝者。

4 《良方集腋》卷上方之良附丸

良附丸组方简明扼要,既能促进胃液分泌,又能保护胃黏膜,既能促进胃排空,又能阻滞腹泻,加入生姜汁又抑制了高良姜的致吐作用,配法合理科学,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该方剂虽然有十分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但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无抑制作用尚待研究,治疗时加入现代医学的有效抗生素可能疗效更著。[1]

4.1 别名

止痛良附丸(《饲鹤亭集方》)。

4.2 组成

高良姜、香附各等分[2]

高良姜(酒洗7次、焙、研)9g、香附子(醋洗7次、焙、研)9g。[3]

高良姜(酒洗)9g、香附(醋洗)9g[4]

4.3 功效主治

《良方集腋》卷上方之良附丸具有温胃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气滞寒凝证。症见肝郁气滞,胃脘疼痛,胸胁胀闷,畏寒喜温,苔白脉弦,以及妇女痛经等。

4.4 用法用量

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1匙,盐1撮为丸。服之立止。现代用作汤剂,水煎服。

上2味须要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1匙,盐1撮为丸,服之立止。[4]

4.5 方解

良附丸治证为肝气郁滞,胃有寒凝所致。气滞寒凝,不通则痛,故胃脘胸胁诸痛;气为血帅,气滞则血行不畅,故可见痛经。气滞宜行,寒凝宜温,治宜行气疏肝,温中祛寒之法。方中高良姜味辛大热,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且用酒洗,以增其散寒之力。香附疏肝开郁,行气止痛,且用醋洗,加强入肝行气止痛之功。两药相配,一散寒凝,一行气滞,共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4]

4.6 运用

良附丸是治疗气滞寒凝之胃痛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胃脘疼痛、胸胁胀闷、苔白脉弦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6.1 加减法

若偏于气滞。因忧恚起病,胸胁胀闷较甚者,可重用香附,或加川楝子、郁金、木香等,以行气止痛;若偏于寒凝,因受寒或饮食生冷起病,胃脘痛甚,形寒喜温者,可重用高良姜,或酌加干姜、吴茱萸和桂枝等,以加强温中祛寨之力;气滞寒凝之痛经,可加当归、川芎和白芍等和血调经止痛。[4]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2钱,香附末1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1钱,香附末3钱;如病因寒怒兼有者,高良姜1钱5分,香附1钱5分。

4.6.2 使用禁忌

孕妇虽患气滞寒凝之胃脘痛,运用本方亦应慎重,以防行气散寒走窜,损伤胎元,有人曾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胃脘痛导致流产1例。[4]虚寒性胃痛及火郁胃痛均不宜使用。[4]

4.7 现代适应证

[4]

良附丸适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气滞寒凝者,可加减用之。

4.7.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有3: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该菌有鞭毛,对胃黏膜穿过能力强,分泌空泡毒素A,引起强烈炎症反应;该菌细胞壁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共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②饮食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及缺乏水果蔬菜等增加了胃炎的易感性。③自身免疫,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胃黏膜病变。④其他因素如含胆汁及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某些食物刺激等或单独或与幽门螺旋杆菌协同导致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4.7.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通称为消化性溃疡,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二者均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在正常黏膜损害防御和修复过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从而发生溃疡,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十二指肠球部、胃角或胃小弯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性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可达浆膜层,血管溃破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引起穿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钝痛、灼痛、胀痛等,尤以空腹时为著;周期性发作,秋冬季为多,发作具有节律性,查体可见上腹部局部轻压痛。

4.8 药理作用

[5]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高良姜煎剂对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及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余种革兰氏阳性菌皆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试管内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高良姜的3种胡椒酚衍生物对黑曲霉菌、须发癣菌等真菌有抗菌活性;其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等对革兰氏阳性菌、酵母菌及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香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香附提取物对某些真菌及恶性疟原虫有抑制作用。生姜60%醇提取物对金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生姜水提取物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高良姜水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促进胆汁的排泌;高良姜能刺激并增加胃酸分泌及排出,同时使胃液中黏液排出增多,但不影响胃蛋白酶的活力;可预防致坏死物质所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损伤,同时可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因素对水浸剂应激性溃疡和盐酸损伤性溃疡发挥明显的抑制作用;高良姜水煎剂和水提取物能强烈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并能对抗酚妥拉明的作用,其水提物也有对抗腹泻的作用,但水煎剂又可促进胃排空;香附水煎剂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使其张力下降、收缩幅度降低。高良姜有致呕吐作用,而生姜则有止呕作用,生姜油对急性肝损伤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生姜丙酮提取物有显著利胆作用;生姜不仅有止吐作用,而且能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对胃黏膜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可减弱胃蛋白酶作用,对胰酶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其对淀粉及脂肪的消化功能。

该方剂上2味药既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又能保护胃黏膜,对抗腹泻,促进胃排空,这可能是该方剂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机制。

4.8.3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高良姜水提取物对应激状态下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同时能降低血清及肝内三酰甘油含量,使心肌细胞膜结合酶的异常变化得到一定恢复;同时能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能改善微循环,对冠心病、心绞痛有快速的止痛作用;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凝血酶时间、V因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说明其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同时高良姜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香附总生物碱、苷类、黄酮类及酚类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强心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姜辣醇为强心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血压产生一过性降压、明显升压和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生姜能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及PGs的合成,减少6-酮PGFα、TXB2和PGI2的合成,因而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

4.8.4 其他

香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安定作用,同时又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同时有雌激素样作用。而高良姜水提取物也具有抗炎作用,同时对炎症的水肿、渗出等不同阶段均有抑制作用;高良姜所含二烯丙基庚酸类能很强地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其倍半萜羟松烯则可抑制磷酸二酯酶A的活性,因而既有抗炎作用,又有镇痛作用。生姜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抗氧化作用。

4.9 各家论述

《谦斋医学讲稿》:良姜长于温胃散寒,香附长于疏肝行气。

4.10 歌诀

良姜香附等份研,米汤姜汁加食盐;合制为丸空腹服,胸闷脘痛一并蠲。[5]

4.11 出处

《良方集腋》卷上

5 《实用方剂学》方之良附丸

5.1 组成

良姜1钱,香附4钱,青皮3钱,木香3钱,当归3钱,干姜2钱,沉香1钱。

5.2 主治

《实用方剂学》方之良附丸主治胸膈满痛,得暖便轻,呕吐清水。

5.3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汤送下。

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5.5 出处

《实用方剂学》

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方之良附丸

6.1 组成

高良姜12g,香附125g,沉香30g,木香9g,干姜60g,当归、青皮各90g[5]

6.2 用法用量

水丸,每服3~4.5g[5]

6.3 功效与主治

治寒凝气滞,肝胃不和,胸胁胀满,脘腹疼痛[5]

7 良附丸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

良附丸

Liangfu Wan

7.2 处方

高良姜500g、醋香附500g

7.3 制法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7.4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辣。

7.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棒槌形,长24~44μm或更长,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三叉状(高良姜)。分泌细胞类圆形,内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细胞作放射状排列;纤维束红棕色或黄棕色,细长,壁甚厚(醋香附)。

(2)取本品1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高良姜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甲酸(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α-香附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α-香附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2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醋香附以α-香附酮(C15H22O)计,不得少于0.43mg。

7.8 功能与主治

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7.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7.10 贮藏

密闭,防潮。

7.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8 良附丸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名称

良附丸

8.2 药品汉语拼音

Liangfu Wan

8.3 性状

良附丸为棕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辣。

8.4 良附丸的主要成份

香附、高良姜等。

8.5 良附丸的功能主治

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8.6 良附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8.7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3.胃部灼痛,口苦便秘之胃热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胃痛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良附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良附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良附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良附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8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9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8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30.
  3. ^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86.
  4. ^ [4]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86-38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