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为枯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病中的心肌炎。又称Chagas心肌炎或Chagas病。病变以侵犯心脏和神经为主
4 主要分布
流行于中美和南美,以南美北部诸国如巴西、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较多,美国南部也有发现。国内未发现过此病
5 病毒轨迹
本病病原为枯氏锥虫,传染媒介为锥蝽。带有锥虫的病人血液被锥蝽属(Triatoma)昆虫吸入消化道后,从短膜型大量繁殖和发育成为后循环锥虫,随锥蝽粪便排出体外。当锥虫吸血时,排出含有后循环锥虫的粪便,污染被叮咬者的伤口,后循环锥虫即可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内,形成利什曼型,并不断繁殖,直到充满细胞,破裂而出。逸出的利什曼型又可侵入新的细胞或进入血液变为锥虫型
6 疾病阶段
6.1 急性期
急性期多见于婴儿。锥虫侵入心肌细胞后迅速进行裂解繁殖,形成一串状膨胀物,最后破裂逸出,心肌细胞则被破坏。炎症可延及心内膜和传导系统,偶可涉及心包而致心包积液,也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6.2 慢性期
慢性期多见于成人而急性期症状不明显者,其发病机理可能有二,由于毒素的产生及其作用,造成心脏和神经的损害;免疫过敏性机制。慢性期除炎性浸润外,可有心肌的玻璃样变性、肌细胞溶解、心肌断裂和纤维化
7 发病人群
本病急性者多见于婴幼儿,以1岁以内者为主,仅1%有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肌痛、出汗、呕吐、腹泻和一侧眼睑水肿等。心脏方面仅少数病儿有症状,可有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奔马律。个别病儿因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而殆危。心电图可示S-T段和T波变化,低电压,P-R间期延长和右束枝传导阻滞。急性期历时约几个月,以后可十余年无症状
慢性期患者多见于成年人,起病隐袭,多不知有急性期史,可能以心电图改变为唯一证据。随病程逐渐发展,有进行性心脏扩大,最后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多见,以室性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枝传导阻滞为主,严重者可有昏厥和猝死。体检可见心浊音界扩大,有功能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第二心音可分裂,周围静脉压增高,肝脏肿大
8 防治方法
在流行区急性期发热时血中找到枯氏锥虫可确诊。除血涂片外,尚可通过血培养,寻找荧光抗体,间接血凝法以协助诊断。慢性期时可通过Machado-Guerreiro补体结合试验或动物接种来诊断,预后一般良好。临床症状较多者预后较差,个别病人死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预防在于防止被锥蝽叮咬。已感染锥虫者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对有症状者应针对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