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kuh-seng[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sophorae flavescentis[朗道汉英字典]
Snphora angustifolia[朗道汉英字典]
Snphora flavescens Ait.[朗道汉英字典]
kuhse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ghtyellow sophora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ophorae flavescentis,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ophor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ghtyellow sophora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4 拉丁名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lightyellow sophor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10 功效与主治
苦参治湿热痢疾,肠胃炎,黄疸,癥瘕,疳积,肠风痔血,小便黄赤,溺有余沥,赤白带下,瘰疬:煎服,3~9g。
苦参治湿毒疮疡,皮肤瘙痒,疥、癣,麻风,荨麻疹:煎洗或内服。
苦参为眼科常用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效。用于湿热所致目赤肿痛,风赤疮痍,睑眩赤烂,痒若虫行等。可与地黄、赤芍、白鲜皮等同用。
13 苦参的化学成分
苦参含苦参皂苷Ⅰ-Ⅳ、大豆皂苷Ⅰ,还含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右旋槐花醇、左旋槐果碱、左旋臭豆碱、左旋甲基金雀花碱等生物碱,以及苦参黄酮(Kurarinone)、苦参黄酮醇(Kurarinol)、苦参查耳酮(Kuraridin)、苦参查耳酮醇(Kuraridinol)、红车轴草根苷、去甲脱水淫羊霍素、异脱水淫羊霍素等。
14 苦参的药理作用
苦参在实验室及临床上均有一定的抗心律不齐作用,作用性质类似奎宁丁。
氧化苦参碱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它与槐果碱都有平喘、某些抗心律失常及抗癌活性,臭豆碱与金雀花碱的药理作用与菸碱相似,能反射性的兴奋呼吸。
臭豆碱还有某些箭毒样作用。
苦参碱等有抗癌活性。
醇浸膏在体外尚有抗滴虫作用。
毒性剂量的苦参碱能引起兔的脊髓兴奋而导致惊厥,最终呼吸麻痹而死。
15 苦参中毒
苦参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烯碱、氢苦参碱、槐根碱等多种生物碱。
苦参碱对中枢神经有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并可以强烈收缩血管和兴奋脊髓中枢,可使血压急骤升高,血管收缩而致组织坏死。
苦参烯碱可引起血压下降以及呼吸抑制;氧化苦参碱小白鼠静脉给药LD50为150mg/kg,较苦参碱和苦参烯碱毒性低。
15.1 苦参中毒的症状
中毒主要表现为流涎、步态不稳、呼吸急促、脉搏快。中毒严重者还可以出现痉挛、惊厥、呼吸慢而不规则,甚至呼吸抑制,危及生命。
15.2 苦参中毒的治疗
15.3 预防
16 苦参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Kushen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16.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16.3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其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16.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横断面观呈扁长方形,壁微弯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平周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垂周壁有纹孔呈断续状。纤维和晶纤维,多成束;纤维细长,直径11~27μm,壁厚,非木化;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草酸钙方晶,呈类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直径约至237μm。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20μm,脐点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较多,由2~12分粒组成。
(2)取本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木质部不呈现颜色反应。
(3)取本品粉末0.5g,加浓氨试液0.3ml、三氯甲烷25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对照品、槐定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丙酮甲醇(8:3:0.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10℃以下放置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4)取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浓氨试液(5:0.6:0.3)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1.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8.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6.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0.0%。
16.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氨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理论板数按氧化苦参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苦参碱对照品、氧化苦参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无水乙醇(80:20)混合溶液分别制成每1ml含苦参碱50μg、氧化苦参碱0.15mg的溶液,即得。
1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0.5ml,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ml,密塞,称定重虽,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5g,内径lcm)上,依次以三氯甲烷、三氯甲烷一甲醇(7:3)混合溶液各20ml洗脱,合并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至于,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6.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各5μl与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C15H24N2O)和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1.2%。
16.8 苦参饮片
16.8.1 炮制
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时可见横长皮孑L样突起,外皮薄,常破裂反卷或脱落,脱落处显黄色或棕黄色,光滑。切面黄白色,纤维性,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
16.8.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苦参碱(C15H24N2O)和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1.0%。
16.8.3 鉴别、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6.8.4 性味与归经
16.8.5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16.8.6 用法与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16.8.7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16.8.8 贮藏
置干燥处。
16.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