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胸
宽胸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作者:
-
妙用宽胸丸治心痛
哭来笑去散,牙不痛了,笑着走了出去。这个方子药味简单,而且是些常用药,价格低廉。郭老就在这个方子基础上稍加化裁,制成了芳香温通的中成药—宽胸丸(细辛、高良姜、荜茇、檀香、元胡、冰片)。开始,研制的药丸每丸不到1分钱,一般服药3~5分钟就能止痛。初步解决了中医治疗冠心病“慢、繁
-
宽胸丸治心痛
来,服了“哭来笑去散”,牙不痛了,笑着走了出去。这个方子药味简单,而且是些常用药,价格低廉。郭老就在这个方子基础上稍加化裁,制成了芳香温通的中成药—宽胸丸(细辛、高良姜、荜茇、檀香、元胡、冰片)。开始,研制的药丸每丸不到1分钱,一般服药3~5分钟就能止痛。初步解决了中医治疗冠心病“慢、繁、贵”的问题
-
三联疗法合宽胸解毒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60例观察
患者难以接受。我科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对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采用全国肝病治疗研究中心推荐的乙肝疫苗、微卡、潘生丁片三联疗法,配合中药宽胸解毒汤治疗,结果表明,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显著。 1一般资料 1.1病列选择 本组120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临床诊断参照1995
-
益心宽胸通痹治疗冠心病
塞胸中血脉,而且燥可伤津而使血脉失润,导致胸阳闭阻、血脉涩滞。 心主血脉,心脉瘀滞则一身失养,机能衰退,是为虚。故本病是虚实夹杂之证,治疗要以益心宽胸通痹为治疗总则。张师认为冠心病因是慢性疾病,心痛发作时常是标急之证,当以宽胸通痹、散滞止痛为主,并拟定了宽胸通痹汤,药用瓜蒌、丹参、生山楂、炒酸枣仁
-
加味宽胸汤治疗胸壁挫伤286例
其主要症状为初起胸胁部疼痛不显,但疼痛渐重,伤后3~7天后疼痛较甚,转侧不利,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2004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运用加味宽胸汤治疗胸壁挫伤286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6例,男167例,女119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7
-
膻中:宽胸行气的重要穴
好的帮助。每天早晚按揉膻中穴各2-3分钟,便可达到《普济方》中所说的“气和志达,则喜乐由生的效果。按揉的时候注意事项是四指并拢,然后用指头肚儿轻轻地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或者从上到下按摩,千万别从下向上推。或双手抱拳叩击此穴,有宽胸作用,对冠心病产生的胸闷、胸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作者:梁兆松
-
《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不循经络杂品]海蛳
咸寒,泻热治瘰结宽胸。《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
《药性切用》:[卷之四下谷部]荞麦
性味甘寒,化积快胃,降气宽胸,胃虚无热者忌。《药性切用》
-
《本草征要》:[第四卷食疗](四)瓜果
味甘酸,性温。入肺、胃二经。润肺开胃,宽胸快膈。橘络,理气尤佳。另有专条。《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
-
《药性切用》:[卷之四下谷部]大麦
甘咸微寒,除热止渴,化气调中。大麦粉煮粥,清暑良。焦麦芽∶苦平,消谷进食,气宽胸。大麦面∶下气化热,平胃宽胸,无壅气滞热之患,暑月宜供食品。《药性切用》
-
疏郁理气
疏郁理气 治疗学术语。系理气法之一。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义同。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症见胸膈痞闷、两胁及小腹胀痛等。药用香附、佛手、乌药、砂仁之类。方如柴胡疏肝散。作者:
-
中医辨证防治冠心病之痰浊阻络
h;—通阳散结:这种症状多见于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常见胸闷胸痛,痞满不舒,咳吐痰涎,纳差,舌胖嫩,苔黏腻,脉濡滑。可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全栝蒌1个,薤白、清半夏各15克,桂枝、陈皮、枳实、厚朴、石菖蒲、郁金各10克。该方具有通阳散结、宽胸豁痰等良好功效。作者:
-
《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太阴脾]大腹皮
辛温,泄肺和脾,下气行水,宽胸通肠,酒洗净,黑豆汤再洗,煨用。子辛温涩,与槟榔同功,而力稍缓。《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从新》:[卷十果部]大腹皮
泻、下气、通、行水。辛泄肺。温和脾。下气宽胸。行水通大小肠。治水肿香港脚。痞胀痰膈。瘴疟霍乱。稍涉虚者勿用。取皮。酒洗。黑豆汤再洗。(鸩鸟多栖其树、故宜洗净。)煨用。子、辛涩温。与槟榔同功。而力稍缓。形亦与槟榔相似。腹大而扁。(故又名大腹槟榔。)《本草从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吴仪洛
-
《瑞竹堂经验方》:[四、积滞门]七香丸
治酒食过伤,停饮。消积、宽胸膈、快脾。丁香乳香(研)木香麝香(研)安息香(研)沉香(镑)藿香(各二钱半)青橘皮(去穣豆蔻(面煨。各一油,别研入)上用陈米四两与皂角、墨、巴豆一处炒令焦黄,用重纸裹,候冷,同前药研为细末,白面糊三、《瑞竹堂经验方》元沙图穆秀克公元1279-1368年
-
《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三草部中]茴香
味辛甘,性温无毒,入心脾膀胱三经。主一切臭气,肾脏虚寒,癞疝肿痛及蛇伤。调中止呕,下气宽胸。又有一种小茴,气味稍薄,然治膀胱冷痛疝气尤奇。按∶茴香气浓,为阳中之阳,故入少阴太阴,以理虚寒诸证。虽辛温快脾,亦能耗气,今内相都入煎爆油腻之物,与火无异,久则致疾,深宜戒之。《雷公炮制药性解》明李士材公元1
-
《瑞竹堂经验方》:[五、痰饮门]敌痰丸
治痰盛,宽胸膈,快气。(完颜府判传。)黑牵牛(三两)皂角(二两,去皮弦,火中微烧)白矾(枯,一两)半夏曲(炒,一两)陈皮上为细末,煮萝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临卧淡姜汤送下。《瑞竹堂经验方》元沙图穆秀克公元1279-1368年
-
《本草征要》:[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三)止咳平喘
味甘,性平,无毒。入肺经。甘草汤泡,去须,焙。疗喉间喘呼欲绝,宽胸中气满难舒。感秋之气,得土之味,清肺有神,喉中作水鸡声音,服之立愈。白前,性无补益,肺实邪壅者宜之,否则忌也。《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
-
《绛囊撮要》:[妇人科]黄杨头汤
临月服之。宽胸瘦胎易生。黄杨头(七个)白糖(一撮)真阳春砂仁(一粒研细末)冲和朝晨服。不拘次数。《绛囊撮要》清云川道人公元1644年-1911年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二姜丸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之。干姜(炮)良姜(去芦头)上件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不宜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十〔宝庆新增方〕]缩砂汤
胁腹胀满,呕逆恶心,饮食无味,脾胃不多伤,呕吐不止。缩砂仁(不见火)甘草〔炒,各十二两(一本作各二两)〕桔梗(焙,六十两)丁香皮(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食前。常服消滞气,宽胸膈,健脾胃,进饮食,止呕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本草撮要》:[卷二木部]【浓朴】
味苦。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宽胸导湿。得苍术治湿满。得黄连治滞下。得杏仁能下气定喘。孕妇及脾胃虚者忌服。姜汁炒用。干姜为使。恶泽泻、硝石。忌豆。《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瑞竹堂经验方》:[四、积滞门]木香枳壳丸
宽胸膈,进饮食,消食快气。木香槟榔陈皮(去白)黄连(去须)广术(煨)当归(去芦)枳壳(去穣,麸炒)青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姜汤送下。若有疮毒,急服百《瑞竹堂经验方》元沙图穆秀克公元1279-1368年
-
《本草从新》:[卷十二谷部]大麦
补虚除热。甘咸微寒。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益气调中。除热止泄。疗消渴。化谷食。石蜜为使。面、平胃宽胸。下气消积。疗胀进食。凉血止渴。(宗曰∶大麦性凉滑腻、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用此面作稀糊令咽、以助胃气而平。)《本草从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吴仪洛
-
《本草便读》:[木部香木类]檀香
\r檀香\pq86a.bmp\r气香无毒。辛温入肺胃之经。质燥有功。宣发理上中之气。或除邪而辟恶。或畅膈以宽胸。(檀香出南番诸国。中土所出之檀。树虽相类。但不香耳。味辛而温。气香色白。入肺胃上焦气分。专理上焦一切滞气逆气。至其和中进食。辟鬼除邪等治。皆辛温芳香之力耳。)《本草便读》清张秉成公元164
-
《杨氏家藏方》:[卷第十八小儿中]诸疳方三十道
治诸疳羸瘦,不生肌肉,面色萎黄。消腹胀,杀疳虫,进饮食,止盗汗,宽胸膈,滞。京三棱(半两,湿纸裹煨香,锉)槟榔木香肉豆蔻(面裹煨香)诃子(煨去核)当归(上件为细末,猪胆汁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五伤暑证治]桂苓丸
治烦渴,消痰饮,宽胸膈。桂心白术(各二两)赤茯苓(三两)乌梅肉(两半)干生姜(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至二丸,嚼细,熟水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本草撮要》:[卷五五谷部]【大麦】
味甘咸微寒。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功专补虚劳。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益气调中。除热止泄。疗消渴。化谷食。石蜜为使。面平胃宽胸。下气消积。疗缠喉风作粥食良。得针砂没石子能染须杆。得豆荸荠煮食。治春夏受湿渐成胸闷肚大如鼓神效。《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二)鼻科用药
一名鱼腥草,以其味如鱼气也。味辛,气腥,性微温。有小毒。入肺、大肠二经。鼻中发腥臭,肺痈唾脓血。涂痔疮,熏肛脱。宽胸膺,除湿热。此物可作菜食,炒熟则无腥气矣。老人胸痛,嚼食可止。《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