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术

目录

1 拼音

kuān guān jíe hòu tuō wèi hé bìng kuān jiù gǔ zhé qiē kāi fù wèi shù

2 英文参考

open reduction for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hip joint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

3 手术名称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术

4 别名

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术

5 分类

骨科/关节脱位及关节损伤手术/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6 ICD编码

79.3909

7 概述

依据髋脱位后股骨头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将髋脱位分为三类:①髋关节前脱位;脱位后的股骨头停留在髂、坐骨结节连线前方者。②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脱位后停留在髂、坐骨结节连线后方者。③髋关节中心脱位:股骨头受暴力向髋臼中心推挤,冲破髋臼底或穿透髋臼底部骨折裂隙而突入盆腔者。三种类型中以髋关节后脱位最为多见(图3.6.7.2-0-1~3.6.7.2-0-10)。

新鲜髋关节脱位原则上应及时进行闭合复位,如因髋周破裂软组织套卡股骨头或填塞髋臼等而阻碍闭合复位获得成功者;或合并有髋臼骨折、骨折片阻碍复位,或由于骨折片较大,虽经复位,但股骨头不能稳定于髋臼内者,以及中心型脱位并发有盆腔内脏器受损等严重并发症者,应行手术切开复位。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6.7.2-1~3.6.7.2-4)。

8 适应症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1.髋臼缘骨折片较大,且复位不良者。

2.髋臼缘骨折片位于髋臼内,手法复位时骨折片不能随同复位,而阻碍股骨头复位者。

3.髋臼底发生横形骨折后,骨折块发生旋转移位,因而阻碍股骨头复位和造成髋臼不平整者。

9 术前准备

1.患侧肢体持续骨牵引7~10d。

2.仔细检查坐骨神经有否合并损伤。

3.备血800~1200ml,如术前血色素较低者,应于术前做适量补充。

10 麻醉和体位

选用腰麻、硬脊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俯卧体位,使髋部位于手术台面折轴处,以便术中需要屈髋位时便于操作。

11 手术步骤

11.1 1.切口显露

采用髋关节后侧切口。切口起始于髂后上棘下外方约5cm处,与臀大肌纤维方向平行向外向下,直至股骨大粗隆的后上角,然后沿股骨大粗隆后缘向下延伸5cm。切开浅层与深层筋膜,顺切口上部分开臀大肌纤维,向外下直分至髂胫束的后部,将臀大肌在阔筋膜上的附着处顺切口的股段切开5cm,将钝性分开的臀大肌向上下牵开,坐骨神经及髋外旋肌即显示在手术野内;于髋内旋位将梨状肌、孖上肌、闭孔内肌及孖下肌的肌腱在紧靠其附着于股骨大小粗隆间凹处切断,向内翻开上述各肌,使其保护坐骨神经,此时髋关节囊后侧已得到显露(图3.6.7.2-5)。

11.2 2.显露髋臼骨折块,复位螺钉内固定

顺股骨颈纵轴方向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股骨颈后面及髋臼的后缘,将臀中小肌及股方肌分别向上下牵开,以便更好显露臼后部。将骨折块解剖复位后用一枚长度合适的螺钉指向髂嵴中线,斜行向上做固定,进钉时注意勿穿透关节面。若骨折块很小,且移位进入髋臼内,则予切除。股骨头的小碎片如不摘除,常因此而阻碍股骨头完全复位,应予摘除。至于来自股骨头负重面上的大骨折块的处理,意见不尽相同,有主张将其解剖复位后用一枚螺丝钉将其固定,钉头应深达股骨头骨折块的软骨下,但亦有主张切除骨折块较将骨折块还纳原位为佳,理由为这种骨折块即使原位还纳,日后必将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不能愈合,是日后经常刺激髋关节和引发及加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根源。经髋臼底的骨折如有髋骨远侧段的旋转移位造成髋臼关节面凹凸不平时,可用骨膜剥离器插入骨折缝将其撬正(图3.6.7.2-6)。

11.3 3.依层次缝合切口。

12 术后处理

1.术后牵引6周,若髋臼骨折块固定稳固,6周后去除牵引并开始髋关节主动活动练习;若合并有股骨头骨折,牵引6周后行不负重的髋关节主动活动练习,12周后方可逐步负重。

2.术后应尽早开始股四头肌锻炼。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