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病·心肾不交证

目录

1 拼音

kuáng bìng ·xīn shèn bù jiāo zhèng

2 英文参考

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incoordina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狂病·心肾不交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incoordina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1])是指心肾阴虚,水火失调,以狂病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口干便难,舌尖红,有剥裂,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狂病证候[1]

4 关于癫狂

癫狂(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2]、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2])为病名[3]。是指以情感高潮与低落、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3][3]。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等篇。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4]。主要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调,情志抑郁,痰气上扰,气血凝滞[4]。其病变在肝、胆、心、脾[4]。癫是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以及补养心脾等法;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4][5][5][5]。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5]。由于癫狂二证,常与气血凝滞有关,故可根据不同证候,适当参用活血化瘀之品[5]。本证多见于青壮年[5]

现代医学中的各类精神异常及精神障碍疾患,如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郁型)、反应性精神病均属本证范畴,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具有非现实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离不相协调为特点,可根据特征作不同治疗[6][6]

详见癫狂条。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1.
  4. ^ [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5-128.
  5. ^ [5]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5-88.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