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气胸清创术

目录

1 拼音

kāi fàng xìng qì xiōng qīng chuàng shù

2 英文参考

epluchage of open pneumothorax

3 手术名称

开放性气胸清创术

4 别名

创伤性气胸清创术;epluchage of blowing wound;epluchage of traumatic pneumothorax

5 分类

胸外科/胸部创伤手术/开放性气胸的手术治疗

6 ICD编码

34.7101

7 概述

开放性气胸是指由枪弹、爆炸物或锐器造成胸壁缺损,胸膜腔与大气相交通,空气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的一种胸外伤,可导致严重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救治,很快引起死亡。其病理生理变化为:①胸膜腔负压消失,伤侧肺受压萎陷,不仅如此,由于胸腔内压力不平衡,使纵隔推向健侧,健侧肺也受到一定压缩,故严重影响通气功能。②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健侧负压降低,同时伤侧胸腔内气体从创口逸出,纵隔随之向伤侧移位。这种纵隔随呼吸来回移动称之为纵隔摆动,可刺激肺门及纵隔神经丛,加重或引起胸膜肺休克。③吸气时患侧气道内含氧低的死腔气吸入健侧肺内,呼气时健侧肺从气道内排出部分残气的同时,也将不少残气送入伤侧肺内,造成残气在两肺间来回流动,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加重缺氧。④由于胸膜腔失去正常负压及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不断移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影响循环功能。⑤可能合并的肺挫伤和胸腔内出血,使病情更为严重而复杂。⑥通过胸壁创口,大量热量及体液散失,同时带入大量细菌,加之受伤时可能有异物及弹片遗留,易引起胸膜腔感染,并发脓胸(图5.9.4.1-0-1~5.9.4.1-0-3)。

伤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和休克。胸壁有开放伤口,检查时可听到空气“吸吮”入胸腔所引起的“嘶嘶”声,伤侧呼吸音消失或降低。诊断多不困难,但应注意胸内合并伤的发生。

对胸壁创口应做早期清创及修复闭合胸壁缺损。

8 适应症

开放性气胸清创术适用于:

极小的胸壁破损引起的开放性气胸,又无胸内脏器损伤者,一般不须手术,局部清洁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待其自行愈合。较大的胸壁缺损及污染较重者,应行手术清创及缺损修复。

9 术前准备

给予氧气吸入和输血补液,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待伤员全身情况稳定,完成气管插管,能有效控制呼吸后,才能打开包扎胸部创口的敷料进行检查和处理。否则可因再度出现开放性气胸而造成严重后果。

10 麻醉和体位

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根据胸壁缺损部位,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

11 手术步骤

充分冲洗伤口,皮肤消毒后,剪去失活的软组织,摘除异物和游离骨片,修整肋骨残端,注意保留健康的胸壁组织。冲洗胸腔,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后,将胸壁肌肉紧密缝合。皮下及皮肤敞开引流,留待以后二次缝合。若疑有胸内出血或脏器损伤,可扩大原切口,进行胸腔内探查。若经原切口不便探查及胸内手术操作,可根据情况另作适当剖胸切口。如胸壁缺损较大,直接缝合困难,可采取以下修补方法。

11.1 1.带蒂肌瓣填塞法

可游离附近的胸壁肌束封闭创口(图5.9.4.1-1),一般以骶棘肌、胸大肌最合适,将肌束游离至所需长度,切断一端肌束,牵至缺损边缘,沿周围以细丝线缝合固定,将缺损完全封闭(图5.9.4.1-2)。

11.2 2.肺填塞法

将肺膨胀后,用肺填塞胸壁缺损,以细丝线间断缝合,将肺固定于胸壁缺损边缘(图5.9.4.1-3)。

11.3 3.人工代用品修补法

用Marlet网或Gore-Tex片或其他医用人工编织物,裁剪至需要的大小,缝于缺损边缘。有些人工代用品,为了防止伤侧胸壁大块缺损修补后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可切除一段肋骨作为支架斜跨在修补处,并用钢丝固定于上下肋骨(图5.9.4.1-4)。亦可用克氏针插入肋骨两断端(图5.9.4.1-5),或用不锈钢丝于缺损上下肋围绕2~3圈作支架(图5.9.4.1-6)。后者尚可加一定力量,使缺损缩小。不锈钢丝编织成网也是一种办法(图5.9.4.1-7)。由于人工编织物抗感染力低,对有严重污染者,不宜采用。

12 术后处理

1.继续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

2.充分供氧和止痛。

3.应用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

4.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抗毒素。

5.保持胸腔引流通畅。

6.鼓励伤员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7.未作一期缝合的伤口,伤后4~7d若无感染,可予以缝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