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Jùquè CV14[中国针灸学词典]
Juque (CV14)[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Great Palace
Juju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jùquē[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V1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N1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巨阙 | ||
---|---|---|---|
汉语拼音 | Juque | ||
罗马拼音 | Chuchueh | ||
美国英译名 | Great Temple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CV14 | |
日本 | 14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VC14 | |
富耶氏 | VC14 | ||
德国 | KG14 | ||
英国 | Cv14 | ||
美国 | Co14 |
巨阙为经穴名(jùquē[1]CV14, RN14)[2][3]。出《脉经》。属任脉。巨阙是心的募穴。巨即巨大,阙即宫门,此穴为心之募穴,如心气出入的宫门,故名巨阙。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胸痛,心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心烦,惊悸,咳嗽,上气,唾血,胃中冷,吞酸,腹胀暴痛,泄泻,痢疾,尸厥,癫狂,痫证,妄言,黄疸,霍乱,蛔虫心痛,狐疝,热病,心胸痛,胃脘痛,反胃,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吐逆不食,腹胀,蛔虫痛,胃痉挛,隔肌痉挛,癔病等。
6 穴名解
巨即巨大,阙即宫门,此穴为心之募穴,如心气出入的宫门,故名巨阙。
巨,大也;阙,帝之宫庭。阙为内庭中正之门,俗称中门,又称仪门。古者贵家,门必有阙,所以饰门第,别尊卑也。此穴在鸠尾下1寸,胸骨其形似剑,穴当其端,在胸骨剑突大凹陷之下方,内应腹膜,上应膈肌,为胸腹交关,分别清浊之格界,又为食管及动静脉上下通行之关隘,正当心之外围,为心之宫城,至尊之门,故喻名为巨阙。《针灸问对》:“心为一身之主,至贵不可犯……巨阙,心之宫城也。”
8 所属部位
上腹[5]
10 巨阙穴的取法
在脐上6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仰卧位,于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即是中脘穴)与胸剑联合之间的中点处即是巨阙穴[8]。
11 巨阙穴穴位解剖
巨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深层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3 巨阙穴主治病证
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胸痛,心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心烦,惊悸,咳嗽,上气,唾血,胃中冷,吞酸,腹胀暴痛,泄泻,痢疾,尸厥,癫狂,痫证,妄言,黄疸,霍乱,蛔虫心痛,狐疝,热病,心胸痛,胃脘痛,反胃,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吐逆不食,腹胀,蛔虫痛,胃痉挛,隔肌痉挛,癔病等。
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胸闷短气、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癫狂病症、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等
巨阙穴主治胸闷气短,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咳嗽,上气,唾血;呃逆,胃中冷,噎膈,吞酸,胃痛,呕吐,腹胀暴痛,泄泻,痢疾;尸厥,癫狂,痫证,妄言;黄疸,霍乱,蛔虫心痛,狐疝,热病。
巨阙穴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呕吐,惊悸,健忘,癫痫,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胆道蛔虫症等。
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胀,惊悸,咳嗽,黄疸,蛔虫痛,尸厥,健忘,胃痉挛,隔肌痉挛,心绞痛,支气管炎,癔病,胸膜炎,癫痫。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8寸。
向上斜刺0.5~1寸。
《类经图翼》:刺六分……一曰刺三分。
注意:
不宜直向深刺或针尖向上斜刺,以防刺入胸、腹腔,损伤肝、胃、心脏。
刺巨阙穴,患者须仰卧扬手,乃可下针,防止膈肌下沉,或有伤之也。伤膈肌,则呃格不休。
14.2 灸法
可灸。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热病,胸中憺憺,腹满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瘛疭,心痛,气满不得息,巨阙主之。狂,妄言,怒,恶火,善骂詈,巨阙主之。息贲时唾血,巨阙主之。胸胁支满,瘛疭引脐腹痛,短气烦满,巨阙主之。狐疝,惊悸少气,巨阙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巨阙、照海主瘛疭引脐腹短气。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
《针灸大成》: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背痛,胸痛,痞塞,数种心痛,冷痛,蛔虫痛,蛊毒猫鬼,胸中痰饮,先心痛,先吐,霍乱不识人,惊悸,腹胀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伤寒烦心,喜呕发狂,少气腹痛,黄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胀噫,烦热,膈中不利,五脏气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冲心,昏闷。
18 巨阙穴研究进展
18.1 对胃下垂的治疗作用
针刺巨阙对胃下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以2寸长针,从巨阙透左肓俞,针入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第1次提针10 min,以后每次提3~5 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20例,治愈47例,显效12例,好转49例,无效12例。也有报道向脐左压痛点透刺40 min,结果显效31.48%。胃下垂治疗后有显著好转(P<0.001)。另外,针刺巨阙对胃的张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临床症状也有相应好转。
18.2 增强食管蠕动、放宽管腔
现代研究证实,分别针刺健康人巨阙、膻中、天突各穴或同时针刺以上各穴,用钡餐透视摄片观察,可使钡剂下移加快,食管蠕动增强,管腔放宽,痉挛解除。
18.3 对胆道的作用
19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8.
-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5.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0.
-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 ^ [10]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