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jú huā
2 英文参考
chrysanthemum, mum[朗道汉英字典]
chrysanthemi flo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lorists chrysanthemum flow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los Chrysanthem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rysanthemum flow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菊花
菊花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干燥头状花序[1]。
4 拉丁名
Flos Chrysanthe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rysanthemum flower(《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菊花的别名
滁菊、毫菊、杭菊、杯菊、贡菊。
7 来源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干燥头状花序[1]。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2]。
8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cm,宽3~4cm,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叶腋,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 层绿色,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花期9~11月。
9 产地
我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
菊花主产安徽、浙江、河南[2]。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
12 性味归经
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菊花味甘、苦,性凉;入肺、肝经[2]。
13 菊花的功效与主治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菊花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功效,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昏,眩晕,目赤,高血压病,疔疮,肿毒[2]。
煎服,6~15g。或泡茶,或入丸、散[2]。
外用:捣敷,或煎汤洗[2]。
(1)用于外感风热或肝经风热及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热泪不止,常与桑叶或夏枯草配伍。亦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昏暗证,常与枸杞子、地黄等同用以养肝明目,如杞菊地黄丸。
(2)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目胀欲脱等证。本品能平肝、熄风,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同用。
(3)用于明目退翳,常与蒺藜、蝉蜕同用,如菊花散(《和剂局方》):白菊花、蒺藜、羌活、木贼、蝉蜕。
14 菊花的化学成分
菊花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菊酮(chrysanthenone)、龙脑、龙脑乙酸酯;并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刺瑰甙(acaciin)、木犀草甙、大波斯菊式(cosmosiin)、香叶木素-7-葡萄糖甙、菊甙(chrysanthemin)、菊花萜二醇(chrysandiol)。
菊花含挥发油,其中主含龙脑,还有樟脑、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等。另含菊苷、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刺槐苷、芹菜素及其鼠李糖苷、百里香酚、胆碱、水苏碱等[2]。
15 菊花的药理作用
菊花制剂对离体兔心、在位狗心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疗效[2]。
菊花能抗氧化,延缓衰老;对大鼠血清胆固醇升高有改善作用;还可抗诱变[2]。
菊花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痢疾、变形、伤寒及大肠等杆菌有抑制作用[2]。
16 菊花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菊花
Juhua
CHRYSANTHEMI FLOS
16.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于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
16.3 性状
16.3.1 亳菊
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16.3.2 滁菊
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16.3.3 贡菊
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16.3.4 杭菊
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16.4 鉴别
取本品1g,剪碎,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稀盐酸1m1与乙酸乙酯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0.5~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一冰醋酸一水(1:15:1: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 H第一法)。
16.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nm。理论板数按3,5一O一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时间(分钟) | 流动相A(%) | 流动相B(%) |
0~11 | 10→18 | 92→82 |
11~30 | 18→20 | 82→80 |
30~40 | 20 | 80 |
16.6.2 对照晶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木犀草苷对照品、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绿原酸35μg,木犀草苷25μg,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8μg的混合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一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5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20%,含木犀草苷(C21H20O11)不得少于0.080%,含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C25H24O12)不得少于0.70%。
16.7 性味与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16.8 功能与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16.9 用法与用量
5~10g。
16.10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霉,防蛀。
16.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用到中药菊花的方剂
- 菊花甘草汤
júhuāgāncǎotāng《医学心悟》卷六:菊花甘草汤:处方:白菊花120克甘草120克功能主治...
- 菊粉散
拼音:júfěnsǎn别名:菊花散处方:黄菊花5钱(烧灰),烟胶2钱,轻粉1钱,枯矾1钱,黄丹2钱。...
- 仙菊饮
拼音:xiānjúyǐn《洞天奥旨》卷八:组成:菊花根叶2两,生甘草末3钱。主治:金疮痛甚者。用法用...
- 甘菊花汤
tāng《圣济总录》卷一○四:甘菊花汤:处方:甘菊花1两,地骨皮1两,升麻1两半,黄连(去须)2两,...
- 羌活菊花散
《治痘全书》卷十四:方名:羌活菊花散组成:羌活、菊花、龙胆草、谷精草、荆芥、薄荷、木通、栀子、连翘、...
- 更多用到中药菊花的方剂
用到中药菊花的中成药
- 菊花茶调散
75g细辛50g白芷100g甘草(蜜炙)100g菊花100g僵蚕(麸炒)100g制法:以上十味,粉碎...
- 感冒解热冲剂
编号:WS3-B-0449-90处方:麻黄45g菊花45g白术45g羌活45g防风45g生姜30g石...
- 降浊健美茶
处方:山楂90g莱菔子30g枳实30g厚朴30g菊花30g麦芽60g陈皮18g火麻仁64g老范志万应...
- 艾茸丸
录》卷五十二处方木瓜20枚(去皮核,作瓮子),甘菊花(为末)1斤,青盐(研)1斤。制法将甘菊花并青盐...
- 牛黄八宝丸
)30g青黛20g紫花地丁200g金银花200g菊花200g甘草50g紫草50g制法:?以上十九味,...
- 更多用到中药菊花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菊花
- 《银海精微》:[卷下]治小儿疳伤
不散,攻充生翳,宜服。归尾(酒洗)川芎(各一两)菊花(三两)大黄(酒炒,五钱)黄芩苏木栀子(酒炒,各...
- 《普济方》:[卷七十五眼目门]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茺蔚子升麻独活(去芦头)羚羊角防风(去叉各半两)菊花(一两)黄连(去须)枸杞子玄参(各三两)还睛丸治...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一眼科]药方
散治迎风冷泪。川芎当归赤芍药防风荆芥柴胡羌活蝉蜕菊花蔓荆子白芷(各五分)生地黄胆草(各八分)夏枯草(...
-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外障
眼,眼胞紫黑,应作眼病,并宜服之。大黄(煨)川芎菊花(去梗)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
- 《普济方》:[卷四十七头门]风头眩(附论)
眩。筋脉拘急。痰涎壅滞。肢节烦痛。羌活(去芦)甘菊花(择去枝梗)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芎防风(去叉...
- 更多古籍中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