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面中部揭翻径路

目录

1 手术名称

面中部揭翻入路

2 别名

经面中部翻揭入路;经面中部揭翻入路;面中部翻揭入路鼻;面中部翻揭进路;面中部揭翻径路;面中部掀翻进路;经面中部揭翻径路

3 分类

耳鼻喉科/头颈手术/颅底手术/前颅底手术

4 ICD编码

27.9201

5 概述

面中部揭翻入路手术首先由Casson等于1974年报道,此后不少学者利用此手术对鼻腔、鼻窦、前颅底甚至斜坡病变进行处理。此手术上界是筛水平板和颅前窝底、后界是蝶窦后壁和斜坡,外界是上颌骨颧突和下颌骨喙突,下界是硬腭。

6 适应症

面中部揭翻入路手术适用于切除双侧上颌骨、双侧鼻腔、鼻中隔、双上颌窦、筛窦、蝶窦和鼻咽部以及斜坡、中央颅底(central skull-base)的病变,包括鼻腔、鼻窦良性病变,如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咽纤维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纤维瘤、软骨瘤、脊索瘤等;某些低度(low-grade)恶性肿瘤,如软骨肉瘤、黏液上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多形性腺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等。有些高度(high-grade)恶性肿瘤但范围局限,亦可经此手术方法切除,如上颌窦前下方癌,硬腭癌以及小的鼻中隔癌等。本手术进路尤其适应于那些顾虑面部瘢痕而患有上述病变、须行手术处理的患者。

7 禁忌症

肿瘤向上侵犯脑膜脑组织,向后外侵入翼腭窝、颞下窝以及累及眶内容的恶性肿瘤;此外,病变累及额窦,特别是额窦前壁的病变,单纯通过此进路处理困难,须附加额-筛窦切口或完全采用其他进路进行处理。筛水平板受累往往需要颅骨切开(craniotomy)予以处理。

8 术前准备

1.全身和局部检查同经鼻“H”形切口进路手术。

2.此外,上颌牙根、口腔的感染性病变应先予以适当处理。

9 麻醉和体位

1.经口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病人仰卧,其头部放置在头圈中,便于术中调整头位。

3.双鼻腔放入4%可卡因或1%丁卡因加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棉片,切口可用1%利多卡因或0.5%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溶液做局部浸润,以减少切口出血。

4.术者一般在病人右侧进行手术,头灯照明下操作。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切口包括两部分,口腔唇龈沟切口和鼻前庭切口。

口腔唇龈沟切口在上穹窿之间的唇侧和颊侧(图9.8.1.1.2-1),深达骨面;鼻前庭切口位于双侧鼻翼,做一“环鼻前庭(circumvestibular)”切口,并在鼻尖和鼻背与鼻软骨和鼻骨之间切开,在鼻中隔软骨前缘贯穿切至对侧,向下至鼻嵴(nasal spine)(图9.8.1.1.2-2A、B)。

10.2 2.分离

用骨膜剥离器将鼻部软组织从梨状孔缘切口处与骨分离(图9.8.1.1.2-3),并向两侧游离,使面中部软组织与骨结构分开,梨状孔缘附着的软组织用刀切开;分离口腔唇龈沟上穹窿切口,与鼻前庭切口连通;沿上颌窦前壁骨面分离,向上、向外,显露眶下缘内侧和眶下孔血管、神经,将上唇及面前部和鼻前下方软组织向上牵拉,至鼻支架前上方眶下缘水平(图9.8.1.1.2-4),显露鼻中隔,双侧鼻腔,眶内下缘及眶下孔。

10.3 3.病变切除

根据病变部位酌情选择手术方法。

鼻中隔及双侧鼻腔病变可直接经鼻腔切除或切除鼻中隔;病变累及上颌窦或筛窦时,可行上颌窦前壁及内侧上颌窦切除;切除梨状孔外上及外侧和上颌额突,行筛窦和蝶窦前壁切除,向上达筛板,向后达蝶窦和斜坡。切除上颌窦后壁和腭骨升突可使鼻咽部得到充分暴露,在处理腭大孔处时注意勿损伤腭大动脉;而硬腭的病变和上颌窦下部的肿瘤经此进路可很容易切除。

10.4 4.术腔充填

显露的粗糙骨面,应予磨平以减少渗血,术腔用蒸馏水、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溶液冲洗后创面放明胶海绵,然后用碘仿纱条填压,其一端经鼻前孔引出。

10.5 5.缝合切口

面前部软组织瓣复位,鼻前庭内切口和口腔唇龈沟上穹窿切口应间断对位缝合,尤其鼻中隔前端要对位准确,如鼻中隔切除,应将梨状孔缘内上软组织与鼻前庭内上对位缝合,以防鼻尖移位。

10.6 6.包扎伤口

鼻两侧和上颌窦前壁额面部放无菌纱条加压包扎以减轻面部肿胀,防止出血。

11 术中注意要点

1.鼻前庭切口不得切透外鼻皮肤,梨状孔附着软组织应先行切开再行分离。

2.分离眶下方时不要损伤眶下神经血管。

3.在处理腭大孔处病变时应注意止血。

4.术后皮瓣要对位良好,以防引起鼻外形改变。

5.防止误伤眶筋膜,以免引起眶内感染。

6.病变未累及筛板时,防止伤及筛板,以免造成脑脊液漏。

12 术后处理

1.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可用头孢唑啉钠2.0g,静脉滴注,每日2次。

2.清醒后病人可取半卧位,以减轻颜面部水肿。

3.酌用止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雾化吸入以减少创面渗血和减轻麻醉插管对喉黏膜的刺激反应。

4.颜面敷料加压包扎2d后可拆除。

5.口腔护理,每日2~3次。

6.鼻腔填塞纱条可在术后5~7d抽除,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1~2次,以防结痂。

7.切口缝线可在术后5d拆除。

13 述评

1.颜面、眼眶肿胀、淤血可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

2.上唇及额面部麻木,往往可持续数月。

3.伤口感染,甚至发生口、鼻瘘道形成。

4.因病变范围关系,颜面骨切除过多可致面部畸形或鼻外形改变。

5.眶内感染,如手术伤及眶筋膜可致眶内蜂窝织炎。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