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戟

目录

1 拼音

jīng dà jǐ

2 英文参考

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peking euphorbia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eking euphorb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京大戟为中药名,又称大戟。是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的干燥根[1]

4 拉丁名

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peking euphorb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京大戟药典标准

6.1 品名

京大戟

Jingdaji

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

6.2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2]

6.3 性状

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横向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顶端略膨大,有多数茎基及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6.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15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19~40μm。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6~50μm。纤维单个或成束,壁较厚,非木化。无节乳管多碎断,内含黄色微细颗粒状乳汁。

(2)取本品手切薄片2片,一片加冰醋酸与硫酸各1滴,置显微镜下观察,在韧皮部乳管群处呈现红色,5分钟后渐褪去;另一片加氢氧化钾试液,呈棕黄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C)5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液。另取京大戟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戟二烯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 B )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C)-丙酮(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6.5 检查

6.5.1 水分

不得过11.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

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6.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9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大戟二烯醇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戟二烯醇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6.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ul与供试品溶液5~10u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戟二烯醇(C30H50O)不得少于0.60%。[2]

6.8 京大戟饮片

6.8.1 炮制

6.8.1.1 京大戟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6.8.1.2 醋京大戟

取净京大戟,照醋煮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D)煮至醋吸尽。

每100kg京大戟,用醋30kg。

6.8.2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6.8.3 功能与主治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6.8.4 用法与用量

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制用。外用适量,生用。

6.8.5 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6.8.6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6.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