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喉风

目录

1 拼音

jí hóu fēng

2 英文参考

acute laryngeal infe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cute throat win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急喉风(acute throat wind)为病证名[1]。见《普济方》卷六十。又称走马喉风(见《张氏医通》)[2]、紧喉风(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六)[3]。是喉风的一种[3]。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咽喉病[3]。因其发病急速,病情急重而定名[3]。如出现牙关拘急,口噤如锁等的危急症状,名为锁喉风[3]

《中医喉科学讲义》:“本病因其来势迅速,其急如风,故名。”

急喉风相当于西医学咽喉、颈部各种急性炎症而引起的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急喉风属于急性喉阻塞范围[3]

4 急喉风的病因病机

急喉风临床多见因风热外袭、外感时疫、肺胃蕴热等上于咽喉,壅塞闭阻而发。

急喉风可由咽喉痈及各种急性咽喉病发展而致,一般多并发于小儿急喉瘖、喉白喉,此乃痰涎火毒或疫疠之邪炽盛,结聚于喉,致气血凝结、脉络瘀阻、痰涎壅盛、气道阻塞而为病[3]

急喉瘖患者若邪热较盛,灼津为痰或素有痰热,痰热邪毒结聚于喉咙,气道壅塞,更可发展为急喉风。小儿因脏腑娇嫩,喉腔较窄,患有本病,尤易引致急喉风。

此外,尚有因喉外伤而致气血凝聚于喉;或肝郁气滞,血凝痰聚而成喉菌;或异物堵塞于喉腔等,均可导致气道阻塞或狭窄而为病[3]

5 急喉风的症状

急喉风发病急速,患者咽喉红肿疼痛,呼吸困难,痰涎壅盛,语言难出,汤水难下,发病迅速,病情急重[4][4]

患者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喉部紧缩感,出现喉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费力,深吸气时出现天突(胸骨上窝)、缺盆(锁骨上窝)、肋间等处凹陷,称三凹症,并出现喉鸣;咳时可闻哮吼音;声音嘶哑或语言难出,痰涎壅盛,声如拽锯[4]

局部检查可见咽喉红肿剧烈,或虽喉关、咽部不红肿,但喉部、声带红肿明显,痰涎多,或有腐物[4]

全身可有憎寒壮热,或高热神烦,汗出如雨,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腻,脉数或沉微欲绝等[4]

按其呼吸困难轻重的程度,分为四度[4]

第一度:患者安静时无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及鼻翼煽动,天突及缺盆处轻度凹陷。

第二度:安静时亦出现上述呼吸困难现象。

第三度:除有第二度呼吸困难现象外,并呈烦躁不安,自汗,三凹症显著。

第四度:除有第三度呼吸困难现象外,呼吸浅速,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神昏,濒临窒息。

6 证候分析

喉为呼吸之气出入之道,因火毒结聚,气血凝结,以致喉腔狭窄,兼因痰涎阻塞气道,故见呼吸困难,尤以吸气困难、费力为明显[4]

因气体经过狭窄的喉腔,故产生喉鸣音,咳时气体冲击喉部,而呈哮吼声[4]

由于吸气时空气不能畅通地经过喉部进入气管和肺,肺气不足,胸腔内负压增加,故于吸气时出现天突、缺盆、肋间等处凹陷的三凹症[4]

邪客予喉腔,声门开合不利,故声音嘶哑或语言难出[4]

痰涎壅盛,阻于气道,随气上下,故有痰声,颇似拽锯[4]

因咽喉肿痛,呼吸困难,故吞咽受阻,甚至水浆难下[4]

唇青面黑,额汗如油,身汗如雨,四肢厥冷,神志昏迷,脉沉微欲绝,是濒临窒息,阴阳离决之危候[4]

因病位主要在喉,故局部检查以喉部、声带红肿明显,而喉关及咽部可红肿或不红肿[4]

7 急喉风的诊断

急喉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特点,尤其是喉性呼吸困难,痰涎壅盛,语言难出,汤水难下等[4]。急性咽喉病发展而出现上述症状者,则诊断更为明确[4]

8 急喉风的辨证分型

8.1 风热外袭证

急喉风·风热外袭证(acute throat wind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heat)是指风热外袭,以呼吸困难,咽喉肿胀疼痛,吞咽紧涩,汤水难下,痰涎壅盛,咽喉黏膜呈鲜红或紫红色,声门区红肿显著,伴恶风、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或黄厚,脉数等为常见症的急喉风证候[4]

8.2 痰浊凝聚证

急喉风·痰浊凝聚证(acute throat wind with pattern of phlegm-turbidity coagulation and aggregation)是指痰浊凝聚,以猝然咽喉憋闷,呼吸困难,声音不扬,吞咽不利,喉关无红肿,会厌可明显肿胀甚至如球状,声门处黏膜苍白水肿,声门开合不利,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急喉风证候[4]

8.3 热毒熏蒸证

急喉风·热毒熏蒸证(acute throatwind with heat-toxin fumigating pattern)是指热毒熏蒸,以咽喉突然肿胀,疼痛难忍,吸气困难,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声音嘶哑,或语言难出,咽喉极度红肿,会厌或声门红肿明显,痰涎多或有腐物,鼻翼煽动,天突、缺盆、肋间及上腹部在吸气时出现凹陷,伴憎寒壮热、或高热心烦、汗出如雨、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数或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急喉风证候[4]

9 急喉风的治疗

应注意急喉风患者呼吸困难情况,针对病因,解除呼吸困难症状,如出现第三度、第四度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以便通过气管套管吸除痰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呼吸的进行[4]

9.1 方药治疗

9.1.1 方一

9.1.1.1 治法

泄热解毒,祛痰开窍[4]

9.1.1.2 方药

可选用清瘟败毒散[备注]清瘟败毒散(《疫疹一得》):生石膏、生地黄、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牡丹皮、淡竹叶治疗:方中以犀角为主药,结合玄参、生地、赤芍、丹皮、以泄热凉血解毒,去血分之热,以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知母、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祛气分之热,桔梗、甘草宣通肺气而利咽喉[4]

加减:痰涎壅盛者,选加天竺黄、贝母、瓜萎、葶苈、竹茹等清化热痰散结药物,并配合六神丸(《雷氏方》)、雄黄解毒丸[备注]雄黄解毒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雄黄、郁金、巴豆霜,共研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 g。、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清热解毒,祛痰开窍的药物[4]。大便秘结者,可酌加大黄、芒硝等[4]

9.1.2 方二

9.1.2.1 治法

疏风祛邪,解毒消肿;或宣肺泄热、清胃降火。

9.1.2.2 方药

方选清咽消肿饮或清咽利膈汤[备注]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玄参、金银花、大黄

9.1.3 方三

9.1.3.1 治法

泻热解毒、消肿利咽[5]

9.1.3.2 方药

可用清瘟败毒饮、清咽利膈汤等加减治疗[5]

若神烦昏冒者,宜开窍豁痰,用安官牛黄丸[5]

9.2 外治法

9.2.1 吹药

以冰硼散[备注]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朱砂、硼砂、冰片,共研极细末。、珠黄散[备注]珠黄散(经验方):人中白3g、马勃粉15 g、青黛3g、孩儿茶3g、玄明粉1.5 g、硼砂3g、薄荷1.5g、黄连1.5g、牛黄0.9 g、珍珠末0.9 g、梅片0.9 g,共研为极细末。等清热解毒、消肿祛痰药物,频频吹喉[5]

外吹冰硼散[备注]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朱砂、硼砂、冰片,共研极细末。、青黛散[备注]青黛散(经验方):青黛60g、石膏120g、滑石120g、黄柏60g,各研细末,和匀。,并以清咽消毒剂含漱。

9.2.2 蒸气吸入

选用金银花、菊花、薄荷、藿香、佩兰、葱白、紫苏等药,适量煎煮,令患者吸入其蒸气,以祛风清热,消肿通窍[5]

9.2.3 含漱

咽部有红肿者,用漱口方含漱,以清洁局部,并有解毒消肿之用[5]

9.3 针灸治疗

9.3.1 针刺

取合谷、少商、商阳、尺泽、少泽、曲池、天鼎、扶突、丰隆等穴。每次2~3穴,用泻法,不留针[5]。或取少商、商阳出血泄热[5]

9.3.2 耳针

选用神门、咽喉、平喘等穴,针刺、留针15~30 min,每日1~2次[5]

9.4 擒拿法

擒拿法适用于急性咽喉疾病之肿胀疼痛剧烈,滴水难入者。擒拿法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减轻症状[6]

9.4.1 单侧擒拿法

[6]

操作时嘱病人正坐,手向侧平举,拇指在上,小指在下。若病人左手平举,术者立于病人举手之正侧面。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按患者鱼际背部(相当于合谷穴处),小指扣住腕部,拇指与病人拇指罗纹面相对,并用力向前压紧,另用右手拇指按住患者锁骨上缘肩关节处(相当于肩髃穴处),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握腋窝处,并用力向外拉开(图3)。施术时,可嘱第三者立于病人前面,将汤药或半流质等缓缓灌下。此时,因咽喉疼痛明显减轻,就能吞咽。此法可连续使用。

9.4.2 双侧擒拿法

[6]

患者坐在没有靠背的椅上,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从患者腋下伸向胸前,并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住锁骨上缘,两肘臂压住患者胁肋,同时医者胸部贴紧患者背部。位置固定好后,便开始用力。两手用力向左右两侧拉开,(沿锁骨到肩胛),同时,两肘臂和胸部将患者胁肋及背部压紧。要三方面同时使用气力,这样可使患者咽喉部松动,便于吞咽,助手即把预先制好的药汤或稀粥喂给患者吞服。

施术时须注意患者全身情况,施术者用力须得宜,不可过于粗暴。

9.5 提刮法

提刮法俗称“刮痧”,是用瓷匙的边沿蘸油或水,刮病人的皮肤,至令皮肤发生紫红色斑块为度。亦有用两个手指提捏病人的皮肤,使皮肤发生紫红色。这种方法能使经络疏通,把体内邪热发泄排出体表,而达到治疗目的,一般适用于实热病证的早期。[6]

如咽喉肿痛,多先提刮风府穴,继而提刮两耳后颅息穴,两侧臂臑穴,以及曲池、间使、大陵、太渊等。背部常顺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提刮(由肺俞至肝俞、胃俞,由大肠俞至膀胱俞),体质虚弱者,少用此法。[6]

初觉咽喉疼痛,常取颈窝部(即颈动脉部位),擦香油少许,用厚铜钱的边缘刮之。自上而下顺刮,忌用由下向上的倒刮法。左侧咽痛刮右侧,右侧咽痛刮左侧。轻病多在刮后而愈,重病也能减轻症状。[6]

9.6 气管切开术

呼吸困难进入第三度、第四度者,可行气管切开术[6]。呼吸困难严重者,必要时也可参照本病,进行气管切开术[6]

9.7 呼吸困难的治疗

由于喉腔异物、喉外伤、喉菌阻塞气道等引起的呼吸困难,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6]。呼吸困难严重者,必要时也可参照本病,进行气管切开术[6]

9.8 急喉风患者的护理

古人有“走马看喉风”之说,形容本病病情危急,变化迅速,严重者瞬息间可以引起窒息死亡,故护理上要注意[6]

(1)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进行抢救[6]

(2)为了避免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应多休息,少活动[6]

(3)痰涎较多,采取半卧位[6]

(4)饮服药物应缓缓吞咽,使药物能停留于局部较长时间,而发挥更大作用[6]

9.9 医案

张汝伟医案,江北妇人李氏,夜半叩门求治,来者三人,开门纳入,但闻该妇人喉声如锯,以手指喉,不能动弹,气息急促,不待天明,必气闭而死,乃为之撬开牙关,吹入开关散,合乌牛散,须臾呕出腻痰稠粘如榴者,半痰盅许,始稍能言语,继吹秘药合珠黄、柳华、中白,仍加乌牛散,诊脉滑数,苔腻而厚。急用方:陈胆星、九节菖蒲各一钱,竹半夏、象川贝、光杏仁、全瓜蒌、炒丹皮备三钱,生枳壳一钱半,炒姜蚕三钱,薄荷叶七分,嘱服一剂,天明再诊,何意数日未复,正在悬念,忽该人陪同另一妇人,来诊肝胃痛,云……药头煎下即橙,二煎服后即愈,因经济拮据,不再调理。(摘自《国医万病自疗丛书·咽喉病》)

10 急喉风患者饮食禁忌

急喉风患者忌燥热及甜腻食物,以免助长火势及滋生痰湿,加重病情[6]

11 急喉风的预防

要注意及早防止和处理各种咽喉疾患,以免发展成急喉风[6]

12 关于喉风

喉风(throat wind)为病名[7]。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7]。是指以咽喉肿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病[7]。泛指咽喉多种疾患[7]

《喉科心法》卷上:“考古称喉症,总其名曰喉风[7]。”

历年文献中,喉风的名目繁多,含义不尽相同,一般是泛指咽喉多种疾病,并包括某些口齿唇舌病证在内,如《喉科心法》卷上说:“考古称喉症,总其名日喉风。”《喉科秘旨》分喉风12症;《图注喉科指掌》分16症;《经验喉科紫珍集》分18症;《重楼玉钥》分36症。

参见急喉风、紧喉风、锁喉风、缠喉风、哑瘴喉风条。

详见喉风条。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0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1-83.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0.
  6. ^ [6]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68.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