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葡萄膜炎

目录

1 拼音

jié hé xìng pú táo mó yán

2 英文参考

tuberculous uveitis

3 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任何器官。眼结核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眼结核,指眼组织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初始侵犯部位,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和巩膜疾病;另一类是继发性眼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眼组织,引起葡萄膜炎。此概念与原发性全身感染和继发性全身疾病不同。结核性葡萄膜炎是结核的常见眼部病变,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曾经是葡萄膜炎的主要类型之一。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易于发生结核,随着其在全球的蔓延,近年来结核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结核性葡萄膜炎又称结核性色素膜炎。视力突然下降,睫状充血,房水轻度混浊,角膜后沉着物为羊脂状,视网膜水肿,黄斑黄色渗出病灶,血红细胞沉降率快,X射线显示肺活动性结核灶,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诊断为结核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及肺结核,遂给予抗结核治疗。眼局部采取:①1%阿托品散瞳,1%链霉素液滴眼每4小时1次;②链霉素500mg/ml,0.2ml结膜下注射;口服异烟肼、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及钙剂。肌注链霉素0.5g,2次/d。

结核性葡萄膜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虹膜后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下脓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得以康复。延迟诊断、贻误治疗及疾病迅速进展可导致死亡。结核性葡萄膜炎经积极正确治疗后视力预后通常较好。

4 疾病名称

结核性葡萄膜炎

5 英文名称

tuberculous uveitis

6 别名

结核性色素层炎

7 分类

眼科 > 葡萄膜病 > 葡萄膜炎症 > 感染性葡萄膜炎

8 ICD号

H57.8

9 流行病学

在20世纪初,结核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在20世纪后半叶其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在20世纪80~90年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出现使结核的发病率大为升高,这些患者的结核感染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0倍。随着此病的蔓延和流行,结核已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约有10亿结核病感染者,现有结核患者约2000万,其中95%是在发展中国家。据1994年统计,全世界约有300万患者死于结核,可见它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我国卫生部第4次全国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目前我国约有4亿人曾感染过结核,其中传染性结核患者即有200万之多,仅次于印度。

结核性眼部病变在结核感染者中并不常见,占1.03%~2%。据Donahue对10524例肺结核患者的观察,发生葡萄膜炎者有74例(0.71%),其中脉络膜炎46例(0.44%)、虹膜炎28例(0.27%)。其他眼部病变有巩膜炎14例(0.13%)、角膜基质炎14例(0.13%)、泡性结膜炎6例(0.06%)。此种葡萄膜炎在葡萄膜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年代有很大差别,在20世纪40年代约占50%,其后已明显下降(表1)。

10 结核性葡萄膜炎的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洲分枝杆菌等3种分枝杆菌均可引起人类结核,其中以结核分枝杆菌最为常见。

11 发病机制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细菌的毒力,另一是机体的免疫应答。实际上在感染者中仅10%表现为结核病,90%表现为终身无症状。说明只有在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机体不能产生有效反应时,结核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内的大量繁殖始能导致疾病的发生。γ-干扰素可增强这些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和溶解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单核细胞。机体在感染病灶处往往形成肉芽肿,此是限制细菌扩散的一种保护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直接侵犯葡萄膜或通过免疫应答引起葡萄膜炎及其他眼部病变。结核杆菌在原发疾病或继发疾病阶段通过血源性传播,侵犯眼组织,引起炎症和组织破坏,还可通过诱导Ⅳ型过敏反应引起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12 结核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在多系统多器官均可引起病变。结核杆菌感染在眼部最常见的病变是葡萄膜炎,也可引起眼睑、结膜、角膜、巩膜和表层巩膜、眼眶、视神经等的病变。眼结核患者多无肺结核或其他全身结核病灶。

12.1 结核性脉络膜炎 

结核性脉络膜炎在临床上有不同的表现。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

①渗出型或称过敏型,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对结核杆菌敏感性高或免疫力低下者。眼底出现1~2个视盘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斑块,可伴有附近出血。

②粟粒状脉络膜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结核性葡萄膜炎,通常双眼受累,表现为多发性边界不清的黄白色结节,位于脉络膜深层,多分布在后极部。病变可数个至数百个不等,1/6~1/2视盘直径大小,偶尔可见粟粒状结节相互融合成团块状,可伴有视盘水肿、神经纤维层出血和不同程度的前葡萄膜炎。

③局限性脉络膜结核,多发于后极部,常累及黄斑,表现为局限性渗出,呈灰白色或黄白色病变,稍隆起,边界不清,伴周围色素沉着。

④团块状脉络膜结核,又称为局灶性结核性脉络膜炎,多发于幼儿和青年,单发或多发, 3~5个视盘直径大小,病变局限于后极部,呈灰白色,可逐渐增大呈半球状隆起。周围有卫星样小结节和小出血灶,可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晚期病灶呈白色机化斑块伴周围色素沉着。

⑤团集型脉络膜结核,非常少见,可由团块状脉络膜结核性坏死、溃疡进一步发展而成。脉络膜被结核性肉芽组织侵犯而显得模糊不清。常伴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青光眼、干酪样变,最后可导致眼球痨。

12.2 慢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慢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也是一种常见的类型。据报道在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病患者中,12例表现为虹膜炎,占30%。患者出现羊脂状KP,虹膜表面出现Koeppe结节和Busacca结节。病程往往呈现复发和缓解交替进行,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前房闪辉)往往长期存在,可伴有显著的玻璃体混浊和囊样黄斑水肿。

12.3 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一些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可表现为急性、复发性前葡萄膜炎,表现为睫状充血、尘状KP、房水大量炎症细胞、前房闪辉甚或房水纤维素性渗出和前房积脓。一些患者也可表现为慢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出现尘状KP、少量房水炎症细胞、前房闪辉、虹膜后粘连等。

12.4 视网膜炎 

视网膜炎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粟粒型,也被称为浅表性渗出性视网膜炎,表现为多发性小的结核结节,此种病变往往最终愈合;另一种为广泛的视网膜炎,表现为大范围的灰白色病变,伴有明显的玻璃体混浊。

12.5 视网膜血管炎 

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可出现视网膜血管炎,特别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在早年的文献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整个视网膜血管炎中,由结核杆菌所致者并不多见。

12.6 眼内炎 

在极少数患者可引起眼内组织的严重炎症,出现眼内炎的临床表现。

13 结核性葡萄膜炎的并发症

结核性葡萄膜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虹膜后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下脓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14 实验室检查

目前用于眼结核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14.1 标本的抗酸染色 

眼内液、痰液、尿、淋巴结活检等标本的抗酸染色可以快速得到结果,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如果发现眼内液中有抗酸杆菌对诊断仍有重要帮助。

14.2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用于皮肤试验的通常为结核杆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其原理为以PPD作为抗原,检查相应的抗体。

其方法如下:将0.1mm(含1或10U)的PPD注射至皮内,于48~72h测定皮肤反应的直径。

一般认为结核菌素皮肤反应的硬结等于或大于10mm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此种皮肤试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此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此种试验仅能确定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并不能确定是否患结核,因为在感染者中仅有10%发生结核。

②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不能区别是过去患病还是现在患病。

③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受患者的免疫状态影响很大,如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糖皮质激素使用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等),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④并非所有的活动性结核患者都表现为阳性反应。据统计约有10%~25%的活动性结核患者呈阴性反应。

⑤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并不表明患者的葡萄膜炎一定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90%的受感染者并不发生结核,很显然,在这些人中发生的多种疾病并不能归因于结核分枝杆菌。

据我国的资料估计,葡萄膜炎患者中由结核所致者所占的比例为0.2%~1%,经过计算验后概率仅为2.9%~13%。此说明,如患者呈PPD阳性,患者的葡萄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可能性仅为2.9%~13%。因此,对什么样的患者进行PPD试验以及如何对皮试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均是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

14.3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在蛋培养基上培养,一般于18~24天可观察到结果;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能会早一点看到阳性结果。在培养期间一般应每周观察一次,连续6~8周。目前可以通过监测分枝杆菌代谢特异性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放射性CO2来测定分枝杆菌,此方法可使测定时间缩短至9天。

14.4 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扩增 

房水和玻璃体标本可用核酸扩增技术进行检测。通常有以下两种技术:一种为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以结核分枝杆菌rRNA序列为目的基因;另一种为PCR技术,以结核分枝杆菌的DNA序列为目的基因。两种扩增技术联合抗酸染色检查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核酸扩增检查时,应注意避免假阳性结果。

14.5 组织学检查 

对病变部位所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Langerhans巨细胞、干酪样坏死等病变,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15 辅助检查

15.1 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发现钙化的结核球、纤维化病灶、多发性结节状浸润、空洞形成等对肺结核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15.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脉络膜结核结节在动脉期表现为弥漫性荧光,后期呈弥漫性强荧光,视网膜血管炎可表现为荧光素渗漏、血管壁染色,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可有荧光素渗漏和染料积存。

15.3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结核性脉络膜病变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时可发现以下改变:

①早期弱荧光暗区,分布不规则,此种弱荧光区在后期可变为等荧光,也可仍为弱荧光。

②中或后期出现多发性小的局灶性强荧光区。

③脉络膜血管在造影中期因渗漏而变模糊,有时血管无法视及,但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

④弥漫性脉络膜强荧光区。造影早期和中期阶段的弱荧光区变为强荧光区提示活动性脉络膜病灶,局部强荧光多与长期疾病活动相关。

16 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

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总体来说比较困难。有关结核性葡萄膜炎目前尚无满意的诊断标准,但在诊断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能够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葡萄膜炎;

②符合结核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

③眼内液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

④抗结核治疗可使眼部病变减轻;

⑤存在眼外结核病变或有眼外结核病史;

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⑦眼内液标本经PCR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

⑧眼内活检标本中发现抗酸杆菌。

其中第①、②条为必备条件,③、④、⑤、⑥、⑦条中,如具有第③条或其他任意2条即可做出诊断。

17 鉴别诊断

结核性葡萄膜炎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主要在于病原体的确定。

18 结核性葡萄膜炎的治疗

慎用皮质类固醇以免引起结核播散。以往患有结核病,若出现葡萄膜炎,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在治疗上以抗结核治疗为主,慎用皮质类固醇以免引起结核播散。对于眼部临床表现典型的病人,应检查结核病病源,如胸透、胸片、OT试验、血沉,并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18.1 抗结核治疗 

目前有多种抗结核药物。第一线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联合规范用药是彻底治愈结核的关键,不规范用药治疗往往导致疾病的复发或恶化。

联合用药的方法通常取决于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所患结核的类型。对于有肺部或肺外结核者,一般选用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治疗6个月,在治疗最初2个月内往往联合吡嗪酰胺;对于有播散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伴有AIDS的结核患者,应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治疗9个月以上。由于目前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非常普遍以及治疗期间过早停药易造成耐药等问题,所以应让患者就诊专科医生以获得正确治疗。

长期抗结核治疗可引起多种副作用,如神经系统副作用、肝毒性、肾毒性等(表2),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18.2 糖皮质激素 

对于高度怀疑或确诊为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一定要在使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情况下,始给予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有眼前段炎症者应给予1%醋酸泼尼泼尼泼尼松泼尼松泼尼松龙或0.1%地塞米松滴眼剂点眼治疗,点眼频度应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而定。单侧眼后段炎症者可给予后筋膜囊下糖皮质激素注射,也可给予泼尼松口服(成人剂量30~50mg/d)。

18.3 睫状肌麻痹药 

对于有前房炎症者应给予睫状肌麻痹滴眼剂点眼治疗。

18.4 中药治疗 

结核性葡萄膜炎多属阴虚火旺和气阴两虚型,在治疗上多使用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等方药治疗。

19 预后

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得以康复。延迟诊断、贻误治疗及疾病迅速进展可导致死亡。结核性葡萄膜炎经积极正确治疗后视力预后通常较好。

20 结核性葡萄膜炎的预防

阻断结核的传染途径。

21 相关药品

干扰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醋酸、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

22 相关检查

γ-干扰素、干扰素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