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jiē

2 英文参考

furuncl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uruncl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boil[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bouton[朗道汉英字典]

furunculus[朗道汉英字典]

ambur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nbur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疖

3.1 概述

疖(furuncle;boil[1])为病名[2]。是指以肌肤浅表部位红肿疼痛,范围较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疖又名热疖、石疖,俗称疖子[2]。《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即疮痈之最小者也[2]。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2]。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2]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掀红疼痛,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疖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以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红丝疔”等名称。现代医学的“疖”属本病范畴。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走黄症情凶险,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转外科处理。

疔疮初起为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性硬结,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红、肿、热、痛,数日内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继而形成脓肿而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溃脓后脓腔塌陷,逐渐愈合。

如发生于四肢,患处有红丝上窜的,称“红丝疔”。如见寒战、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吐为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疔疮走黄”。

3.2 疖的病因病机

由内蕴热毒或外受暑热之邪而发[2]

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患疖肿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脓液引流不畅,致使脓液潴留;或由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在头皮较薄之处发生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

阴虚内热之消渴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病久后气阴双亏,容易感染邪毒,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多发性疖病。

疔疮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若毒热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现代医学认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3.3 疖的诊断

此证较痈轻,肿势局限,色红,热痛,根浅,出脓即愈[2]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

(1)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m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一小脓头,脓出便愈。

(2)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3)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上可见两种类型。一种以疮形肿势小,但根脚坚硬,溃脓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常一处未愈,他处又生。另一种疮大如梅李,相连叁五枚,溃后脓出而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窜穴之状。

(4)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数年不愈。亦可在身体各处散发,此处将愈,他处又起。尤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消渴病及体质虚弱之人。

3.4 疖的辨证论治

3.4.1 (1)内治法

3.4.1.1 ①热毒蕴结

疖·热毒蕴结证(furuncle with heat-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热毒蕴结,少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者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可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疖证候[2]

热毒蕴结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感受热毒之邪,热毒蕴于肌肤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故见疖肿,热毒内蕴,故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3.4.1.2 ②暑湿蕴结

疖·暑湿蕴结证(furuncle with summerheat-dampness  amassment pattern)是指暑热蕴结,以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苔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疖证候[2]

暑湿蕴结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暑湿热毒之邪蕴阻肌肤而成暑疖;暑湿蕴遏,体内热气不得外泄,湿热内郁而有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症。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味。热毒盛者,加黄芩、黄连、生山栀清热泻火;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敌清热利尿;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3.4.1.3 ③正虚邪恋

疖·正虚邪恋证(furuncle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pathogen),正虚邪恋,以疖肿此愈彼起,不断发生为常见症的疖证候[2]

疖肿散发于全身各处,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疖肿颜色暗红,脓水稀少;常伴低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正气虚损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易感受邪毒而致皮肤疖肿,气血不足,不能酿化,故脓水稀少;正虚毒恋,故迁延不愈;低热、烦躁、口渴为阴虚内热之症;肢软乏力为气虚之象。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四妙汤加减。阴虚口渴甚者,加天冬、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如有消渴等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4.2 (2)外治法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叁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银花露或菊花露凋成糊状外敷。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脓成则切开排脓,用九一丹掺太乙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

3.5 疔疮的治疗

3.5.1 方药

治宜用清热解毒活血之品,内外兼治[2]。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3]。若未消而脓成,则内服透脓散或黄芪内托散;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3]。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3]

3.5.2 针灸治疗

3.5.2.1 (1)刺灸法

治则: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处方:身柱 灵台 合谷 委中

方义: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热。

随证配穴: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循经取穴。生于面部属阳明经者—商阳、内庭;属少阳经者—关冲、足临泣;属太阳经者—少泽、足通谷;发于手者,可取足部同名经腧穴;发于足者,取手部同名经腧穴;高热——十宣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神昏——人中、中冲、内关;红丝疔可从红丝止点沿红丝向起点点刺,泄恶血。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5.2.2 (2)挑治法

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每次取2~4处。

3.5.2.3 (3)隔蒜灸法

选穴:阿是穴

方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1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3.6 疖的预防与调摄

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

3.7 结语

疖是发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发生的感染,或皮脂腺、污腺发生的感染。其特征为:局部色红、灼热、疼痛,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6cm之间,脓出即愈。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发病为多。好发于头面、颈项、臀部等处。本病应与痈、颜面部疗疮、有头疽、脂瘤染毒、囊肿型粉刺相鉴别。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暑湿蕴结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证,治宜扶正解毒,方用四妙汤加减。

4 西医·疖

疖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感染之一,是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细菌侵袭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致毛囊局部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病变,常扩展到皮下组织。疖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毛囊的部位,以皮肤裸露和摩擦处多见,如头面部、颈后、背部、腋下、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等。在身体各部同时反复发生多个疖,且经久不愈时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疖的治疗应以局部抗菌、消炎为主,在伴有全身症状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疖肿成脓后,结节软化,有波动感,即可及早作小切口引流或火针引流。禁忌挤压化脓病变。

疖一般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若机体免疫极度低下,或对疖不恰当的挤压,使脓栓入血,病菌随血液播散,亦可引发疖病、败血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在暑天和其他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和干渴,多进饮料、瓜果等,有条件时饮水内可加金银花、菊花或地丁等的煎液,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4.1 疾病名称

4.2 英文名称

furuncle

4.3 别名

疔疮

4.4 分类

普通外科 > 外科感染 > 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4.5 ICD号

L02.9

4.6 疖的病因

疖的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皮肤局部与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婴幼儿、营养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皮肤不洁、皮肤擦伤、环境温度较高等常是导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诱因。

4.7 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和汗腺后,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而形成疖的中心,表现为局部充血、渗出、硬结。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受损的组织细胞和病菌体加以破坏,使其逐渐坏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脓肿。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脓栓,向外突起。临床可见在红肿硬结的中央有黄白色脓栓。此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特征。破溃排出脓液后,脓腔逐渐被新的纤维组织修复而愈合。

4.8 疖的临床表现

疖因部位、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可有差异。

局部红肿痛硬结:病初多无全身症状,仅感染局部红、肿、痛,范围不大于2cm直径,小结节逐渐肿大,成丘疹状隆起。数天后病变扩大约3~5cm,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中心处呈白色,触之稍有波动,痛范围扩大;继而破溃流脓,并出现黄白色的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有的疖无脓栓(所谓无头疖),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其脓液排出(图1,2)。

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状。疖感染严重时,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并可伴全身发热,有时淋巴结形成脓肿。面部,特别是所谓“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在加重或被挤碰时,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呕吐、寒战、高热甚至意识失常和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4.9 疖的并发症

疖一般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若机体免疫极度低下,或对疖不恰当的挤压,使脓栓入血,病菌随血液播散,亦可引发疖病、败血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4.10 实验室检查

4.10.1 外周血象

(1)白细胞计数:发热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升高。

(2)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升高时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

4.10.2 糖尿病有关检查

(1)空腹血浆葡萄葡萄糖测定:两次测定空腹血糖均升高,应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

(2)糖化血清蛋白:此试验不受临床血糖波动的影响,高于正常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

(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糖尿病时常高于正常的2~3倍。

4.10.3 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对多发、反复感染者,可由脓肿直接抽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致病菌的诊断。

(2)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脓液细菌培养的同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11 疖的诊断

疖的初期毛囊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化脓后中心处呈白色,有波动。可伴全身发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升高。

4.12 鉴别诊断

1.痤疮:痤疮轻度感染时,有红、肿、痛,但病变小,顶端有点状凝脂。

2.皮脂囊肿:皮脂囊肿感染时有红、肿、痛,但先前较长时间内已有圆形无痛性肿物,表皮如常。

3.痈:痈有红、肿、痛,但同时有多个毛囊感染,病变肿势范围较疖大,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4,颜面部疗疮:初起为粟粒样脓头,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晚而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全身症状。

5.有头疽:红肿范围多在9~12cm以上,有多个粟粒状脓头,溃后状如蜂窝,有较重的全身症状,病程较长。

4.13 疖的治疗

4.13.1 治疗原则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化脓后及早排净脓液;及时消除全身性不良反应。

4.13.2 局部治疗

(1)物理治疗:初起,紫外线微量照射,可促进局部消炎、防止扩散。红肿阶段,选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热疗,促进疖肿液化。2~3次/d,20~30min/次。

(2)药物涂擦:0.5%碘伏涂擦,该药不仅对皮肤刺激小,且作用时间持久,无色素沉着。亦可用红霉素、四环素软膏涂抹。

(3)药膏外敷:局部红肿有小脓疱时,用鱼石脂、如意金黄散、玉露散等。

(4)切开引流:疖肿成脓后,结节软化,有波动感,即可及早作小切口引流或火针引流。禁忌挤压化脓病变。

(5)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坚持局部皮肤的清洗,有条件者最好每天淋浴。小儿皮肤幼嫩,夏季浴后外敷痱子子粉,可避免形成多发疖肿。

4.13.3 全身治疗

疖一般不需要全身治疗。但对面部疖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临床观察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及阿米卡星疗效较好。并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适当增加营养。

4.14 预后

疖一般经过积极治疗预后好,无后遗症。

4.15 疖的预防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内衣和避免表皮受伤特,别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在暑天和其他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和干渴,多进饮料、瓜果等,有条件时饮水内可加金银花、菊花或地丁等的煎液,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4.16 相关药品

葡萄糖、红霉素、四环素、鱼石脂、如意金黄散、痱子粉、青霉素、头孢噻吩、头孢唑林、阿米卡星

4.17 相关检查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