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肌腠又名肉腠、分、分理[1][2]。即肌肉的纹理[1]。见《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肌腠疮疡。”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肌腠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痤矣。高粱、浓味也。味浓伤形。气伤于味。形气伤则肌腠虚矣。高粱所变之热毒。逆于肉理而多生大疔。盖肤腠...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九]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此节言真气通会于皮肤肌腠之间。而有壅滞大小寒热之病。邪者。谓不得中正之和...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病传第四十二
不致血脉流传。而成不救之死证也。阴阳之要者。皮肤肌腠为阳。血脉为阴。肌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血脉者...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二]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此论营与卫合。偕行于皮肤肌腠之间。分为昼夜。而外内出入者也。血气者。充肤热肉...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七]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以取气。所以泻邪者也。诸分者。大小分肉之间。皮肤肌腠之气分也。气穴者。荣卫血气之所注也。膝解为骸。两...
- 更多古籍中的肌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