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概述
加味四苓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首。
3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味四苓散
3.1 处方
白术一钱半,茯苓、猪苓、泽泻、木通、黄芩各二钱,栀子、白芍药各三钱,甘草八分[1]。
白术1钱5分,白茯苓(去皮)2钱,猪苓2钱,泽泻2钱,木通2钱,栀子3钱,黄芩2钱,白芍3钱,甘草8分。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上锉。
3.3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味四苓散功能清热利湿,缓急止痛[1]。主治泄泻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泄一阵者[1]。
3.4 加味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4 《寿世保元》卷五方之加味四苓散
4.1 处方
人参减半 白术(去芦)赤茯苓(去皮)猪苓 泽泻 香薷 石莲肉 麦冬(去心)各等分
4.2 制法
上药锉碎。
4.3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五方之加味四苓散功在清心祛暑,健脾利湿。主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而有热者。
4.4 加味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时温服。
4.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五
5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方之加味四苓散
5.1 处方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黄芩、木通(1方再加滑石、栀子)。
5.2 制法
上锉。
5.3 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火多泄泻。
5.4 加味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5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6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方之加味四苓散
6.1 组成
茯苓5分,猪苓5分,泽泻5分,白术5分,滑石1钱,栀子1钱,甘草2分,灯心30茎。
6.2 制备方法
上锉。
6.3 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诸淋。
6.4 加味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7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加味四苓散
7.1 处方
白术1钱,茯苓(用赤者)8分,猪苓7分,泽泻7分,木通6分,车前6分,牛蒡子6分,黄芩3分。
7.2 功能主治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加味四苓散功在分清浊,利阴阳。主治小儿痘疹初热,热着于中,水道不分,而致热泻,小便赤而不利,其粪或黄或赤或黑,其气甚臭,泄时有声,直射而远。
7.3 运用
腹痛,加木香;后重出肠,加升麻;若素有食积而作泄,加厚朴,陈皮、山楂、神曲、木香、胡连;若泄带红色,加百草霜;若身热烦渴,加柴胡、黄芩、麦冬;若痘隐隐不起,在皮间而不出见,加升麻以提气上升。
7.4 摘录
《种痘新书》卷四
8 《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之加味四苓散
8.1 加味四苓散的别名
8.2 组成
猪苓7分,木通7分,泽泻8分,黄芩5分(酒炒),黄连2分(酒炒),赤茯苓7分,牛蒡子5分(炒,研),车前子7分(炒)。
8.3 功能主治
《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痘疹毒气猖盛,行浆时作泻,小便红黄;痘疹已回水结痂,脱落大半,余毒未尽,大渴大泻,每夜饮水3-5碗,饮1次,泻1次,1-20次不止。
8.4 加味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50寸同煎,食前服。
8.5 用药禁忌
虚泄者断不可服。
8.6 附注
加味四苓汤(《医钞类编》卷十九引聂氏方)。
9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加味四苓散
9.1 处方
猪苓、泽泻、赤茯苓、木通、黄芩、黄连、车前、白芍、金银花。
9.2 功能主治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加味四苓散主治疹后热毒积火移于大肠而致泻痢者。
9.3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10 《便览》卷三方之加味四苓散
10.1 组成
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海金沙、木通、车前子。
10.2 主治
小便不通。
10.3 加味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 《证治汇补》卷八方之加味四苓散
11.1 组成
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各等分加山栀、麦冬、木通、黄芩。
11.2 功能主治
11.3 加味四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4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湿热内伏,气化不清,不能分泌渗道,故溲溺浑浊,涩痛不已焉。方中生术利湿以清中道,泽泻通窍以利膀胱,猪苓利三焦之湿,山栀清三焦之热,茯苓渗脾肺之湿,黄芩清脾肺之热,麦冬清心润肺以滋水源,木通清心降热以利小水也。使湿热分化,则水府清和,而小便自长,何涩痛便浊之不痊哉!此清利之剂,为湿热白浊之专方。
12 《不知医必要》卷一方之加味四苓散
12.1 组成
羌活2钱,白术(净)1钱5分,泽泻(盐水炒)1钱5分,猪苓1钱5分,茯苓1钱5分。
12.2 功效主治
《不知医必要》卷一方之加味四苓散功在利湿。主治湿胜身痛,小便不利而渴。
12.3 运用
13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加味四苓散
- 《专治麻痧初编》:[卷四朱氏《痘疹定论》]医疹家有三大忌
毒火亦因泻而减,此殊无妨。倘或泄泻过甚,则用加味四苓散一服立愈,切不可用参术诃蔻补涩之剂以图速止。...
- 《验方新编》:[卷二十一痘症慈航]痘出齐后起发灌脓数日内调治法
秽,小便赤涩者,毒瓦斯奔越也,痘色必红紫。用加味四苓散,食前服。泻而粪滑利清白者,虚寒也,痘色必淡...
- 《儿科要略》:[第四章·痧痘论治]第四节·痘证概要
或白术散以止之。若热毒作泻,必有热之见证,宜加味四苓散。九十朝后,已结而作泻者,宜解毒调中,使余毒...
- 《专治麻痧初编》:[卷三]聂氏《活幼心法》
,其毒亦因利而散,殊无妨害。如泄利过甚,则以加味四苓散与之,切忌用参术诃蔻补涩之药,重则令腹胀喘满...
- 《疡医大全》:[卷三十二痘疹部(中)]灌浆三朝生死诀
臭秽,小便赤涩者,毒瓦斯奔越也。痘色必红紫,加味四苓散主之。(治热泄,猪苓、木通、泽泻、赤苓、车前...
- 更多古籍中的加味四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