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次枸橼酸铋

目录

1 拼音

jiāo tǐ cì gǒu yuán suān bì

2 英文参考

CBS

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

3 枸橼酸铋钾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枸橼酸铋钾

3.1.2 汉语拼音

Juyuansuanbijia

3.1.3 英文名

Bismuth Potassium Citrate

3.2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一种组成不定的含铋复合物。按干燥品计算,含铋(Bi)应为35.0%~38.5%。

3.3 性状

本品为白色粉末;味咸,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极微溶解。

3.4 鉴别

(1)取本品约1mg,加水5ml溶解后,加稀硫酸2~3滴酸化,加10%硫脲溶液数滴,即显深黄色。

(2)取本品约0.1g,加水5ml溶解后,加高氯酸溶液(1→10)10滴,即发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沉淀在氢氧化钠试液中不溶,在浓氨溶液中溶解。

(3)取本品约10mg,加水0.2ml溶解后,迅速加新配制的吡啶-醋酐(3:1)约5ml,初显黄色,渐变为红色或紫红色。

3.5 检查

3.5.1 酸碱度

取本品0.60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6.0~8.0。

3.5.2 硫酸盐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滴加稀盐酸4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分成2等份:1份中加25%氯化钡溶液5ml,放置10分钟,反复滤过,至滤液澄清,用水稀释成40ml后,加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作为对照液;另1份中用水稀释成40ml后,加25%氯化钡溶液5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4%)。

3.5.3 硝酸盐

取本品0.50g,置试管中,加水5ml溶解后,加硫酸5ml,注意混匀,放冷,沿管壁缓缓加硫酸亚铁试液5ml,使成两液层,接界面不得立即显棕色。

3.5.4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5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3.5.5 铜盐

取本品0.20g,加水2ml和10%枸橼酸铵溶液2ml溶解后,用氨试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8~9,加0.1%双环己酮草酰二腙稀乙醇溶液5ml,再加水使成50ml,如显色,与标准硫酸铜溶液[称取硫酸铜(CuSO4·5H2O)0.39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每1ml相当于10μg的铜(Cu)]0.50ml按同法操作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25%)。

3.5.6 铅盐

以本品1.0g,在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后滴加硝酸0.5~1.0ml使溶解,在水浴上蒸干,放冷,加氢氧化钾溶液(1→6)约5ml,使pH值达10以上,煮沸2分钟,放冷,滤过,残渣用少量水洗,洗液与滤液合并,用醋酸调节pH值至7,用水稀释成25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 3.5)2ml与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如显色,与标准铅溶液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2%)。

3.5.7 含氨量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D第一法),自“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起(但将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改为30ml),依法测定。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703mg的NH3。含氨量应为2%~6%。

3.6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加水50ml溶解后,再加硝酸溶液(1→3)3ml与二甲酚橙指示液2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0.45mg的Bi。

3.7 类别

胃黏膜保护药。

3.8 贮藏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3.9 制剂

(1)枸橼酸铋钾片  (2)枸橼酸铋钾胶囊(3)枸橼酸铋钾颗粒

3.10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枸橼酸铋钾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枸橼酸铋钾

4.2 英文名称

Bismuth Potassium Cirtrate

4.3 别名

次枸橼酸铋;得乐;德乐;德诺;迪乐;碱式枸橼酸铋三钾;碱式柠檬酸铋三钾;胶体次枸橼酸铋;丽珠得乐;三甲二枸橼酸铋胶体;三钾二枸橼酸铋;三钾双枸橼酸铋;胃疡灵;曲乐;德波液;铋诺

4.4 分类

消化系统药物 > 制酸及胃黏膜保护药

4.5 性状

白色粉末;味咸,有引湿性。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其水溶液为胶体溶液,微碱性。

4.6 剂型

1.颗粒剂:每袋1.0g:110mg铋;每袋1.2g:110mg铋;每袋1.2g:300mg铋;

2.胶囊:0.3g(相当于铋110mg);

3.片剂:0.3g(相当于铋110mg);

4.混悬剂(合剂):0.3g(5ml)。

4.7 枸橼酸铋钾的药理作用

1.在胃液pH值条件下,可在溃疡表面或溃疡基底肉芽组织形成一种坚固的氧化铋胶体沉淀,成为保护性薄膜,从而隔绝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黏膜的侵蚀作用,促进溃疡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体外试验证明,枸橼酸铋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蛋白质及氨基酸发生络合作用而凝结,而溃疡部位的氨基酸残基较正常黏膜丰富得多,因此枸橼酸铋钾更易沉积在溃疡黏膜上;

2.有抗胃蛋白酶的作用,能与胃蛋白酶发生络合作用而使其失活;

3.可改变胃黏液成分,促进碳酸氢盐和黏液分泌,防止黏液糖蛋白被分解,增加胃黏膜屏障能力;

4.可防止氢离子逆弥散;

5.可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提高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中前列腺素E2浓度,并使涎腺分泌的上皮生长因子富集于溃疡部位并保护其不受胃酸灭活,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以及促进溃疡组织修复和愈合的作用;

6.还可改善胃黏膜血流,杀灭幽门螺旋杆菌(HP),延缓HP对抗菌药耐药性的产生,这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均有益。枸橼酸铋钾与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时,还可增加对HP的根除率。

4.8 枸橼酸铋钾的药代动力学

枸橼酸铋钾在胃中形成不溶性的胶体沉淀,很难被消化道吸收,仅有少量铋可被吸收。吸收人体内的铋约4周后达稳态浓度。枸橼酸铋钾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有关,动物实验证明,以常规剂量给药,稳态血铋浓度在5~14μg/L之间。痕量的铋吸收后主要分布在肝、肾及其他组织中,以肾脏分布居多,且主要经肾脏排泄,清除率约为每分钟50ml。血液和尿液中铋的排泄过程符合三室模型。枸橼酸铋钾未吸收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半衰期为5~11天。

4.9 枸橼酸铋钾的适应证

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也用于复合性溃疡、多发性溃疡、吻合口溃疡、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

4.10 枸橼酸铋钾的禁忌证

1.肾功能减退者。

2.孕妇。

4.11 注意事项

1.(1)肝功能不全者;(2)儿童;(3)哺乳妇女;(4)急性胃黏膜病变时最好不用。

2.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服药期间不得服用其他含铋制剂。

3.服药前后0.5h必须禁食。

4.如发生铋性脑病须立即停药。

4.12 枸橼酸铋钾的不良反应

1.少数患者可有轻微头痛、头晕、失眠等,但可耐受。当血铋浓度大于100μg/L时,有可能导致铋性脑病,铋性脑病综合征一般表现为3个阶段:(1)先兆期:表现为无力、反应慢、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失眠、头痛、焦虑,可持续2年,同时也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如共济失调、平衡功能差等;(2)急性期:先兆期有时在几小时或1~2天内突然发展成急性期,表现为语言障碍、共济失调、行走困难、肌震颤(特别是上肢、面部、躯干),由于括约肌失去控制,可出现尿失控。有时也出现惊厥、神志不清、激动、幻觉、眩晕乃至失去记忆、麻木,甚至因并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而导致死亡;(3)恢复期:停用铋剂后,上述症状可能会很快改善,运动障碍消失,几周之内,共济失调和括约肌失控可以恢复,其他症状可在数月到几年之内恢复。

2.消化系统:服用枸橼酸铋钾期间,口中可能带有氨味,且舌、粪便可被染成黑色,这期间黑粪易与黑粪症相混淆;个别患者服用时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以上表现停药后均可消失。

3.泌尿系统:枸橼酸铋钾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肾脏毒性。

4.骨骼肌肉:骨骼的不良反应常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与骨内铋的浓度过高有关。较常见的是与铋性脑病相关的骨关节病,常以单侧或双肩疼痛为先兆症状。其他个别患者可出现皮疹。

4.13 枸橼酸铋钾的用法用量

1.颗粒剂:每次1包,每天3~4次,用水冲服,饭前0.5h和睡前服用。4~8周为1个疗程。

2.片剂:每天早餐前0.5h及睡前0.5h各服2片,或每天4次于三餐前0.5h及睡前0.5h各服1片。4~8周为1个疗程。

3.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早餐前0.5h和睡前温水送服。4~8周为1个疗程。

4.混悬剂:每次5ml,加水4倍稀释,每天3~4次,于饭前1h及睡前服,6周为1个疗程。

4.14 药物相互作用

1.枸橼酸铋钾和四环素同时服用会影响四环素的吸收。

2.抗酸剂可干扰枸橼酸铋钾的作用,不宜同时进服。

3.牛奶可干扰枸橼酸铋钾作用,不宜同时进服。

4.15 专家点评

枸橼酸铋钾在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但由于早期的产品质量差,且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故未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其质量的提高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枸橼酸铋钾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还有抗HP作用,应用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复发率也显著降低。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