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性肝动脉阻断术

目录

1 拼音

jiān xì xìng gān dòng mài zǔ duàn shù

2 英文参考

temporary occlusion of hepatic artery

3 手术名称

间隙性肝动脉阻断术

4 别名

暂时性肝去动脉术

5 分类

普通外科/肝脏手术/肝去动脉疗法

6 ICD编码

38.8602

7 概述

间隙性肝动脉阻断术又称暂时性肝去动脉术,由Bengmark于1974年首创,基本原理是间隙性阻断肝动脉,既可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又能避免肝组织的大片坏死,因此被认为是肝动脉结扎的第5代衍生技术。1974年Bengmark首先采用一种尼龙的肝动脉止血带,但由于止血带对肝动脉有损害,并可能形成动脉瘤,且阻断效果难以控制。1978年Domeiri和Mojab首先采用动脉内气囊导管来反复阻断肝动脉,但此法可能造成肝动脉血栓形成、导管移位或穿破血管壁等并发症。至1984年Persson等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可以埋藏皮下的肝动脉阻断器,从而使得该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肝动脉阻断器由带有水囊的硅胶袖套、皮下注射装置和连接两者的硅胶导管组成。全部装置均不露在腹腔外,避免了感染机会(图1.10.7.2-1)。

间隙性肝动脉阻断术的血液动力学和生物学基础主要有:①中断肝脏肿瘤的血供;②预防因缺血而迅速形成的动脉侧支循环;③反复地缺血再灌注可促使肝组织产生较多的氧派生自由基,而这些氧自由基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④肝动脉能维持完整通畅,可作为肝动脉化疗的途径。

8 适应症

间隙性肝动脉阻断术适用于:

1.无法切除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肿瘤仅局限于肝内。

2.复发性肝癌切除有困难者。

3.门静脉主干无癌栓,无腹水及黄疸,肝门淋巴结无转移。

4.无食管静脉重度曲张。

9 禁忌症

1.肝癌合并有肝门转移、肝门淋巴结肿大导致肝动脉难以显露者。

2.肝癌合并有远处转移,或伴有门静脉主干癌栓者。

3.以往进行过肝动脉化疗栓塞者。

4.合并有严重肝硬化及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

10 麻醉和体位

硬脊膜外麻醉或全麻。仰卧位。

11 手术步骤

1.经上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探查肝脏及肝动脉情况。尤其注意有无迷走肝动脉。离断肝周围韧带,包括左、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肝胃韧带,充分游离肝裸区,如遇有迷走肝动脉应予以结扎切断。切除胆囊。

2.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离断该韧带中的所有结缔组织,仅存胆总管、门静脉和肝动脉,将肝固有动脉游离长约2cm。

3.将动脉阻断器袖套包绕肝固有动脉并固定,皮下注射装置埋于切口旁或肋缘下。

4.通过皮下注射装置注射生理盐水1~2ml,使水囊充盈,压迫肝固有动脉至其远端触摸不到搏动为止,抽出盐水记录所需注入水量。

5.如同时行肝动脉插管化疗,则分离出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远端后经近端插入导管至肝固有动脉,双重结扎固定导管。导管另一端经腹壁引出体外或连接另一皮下注射装置,后者亦埋于皮下。

12 术中注意要点

为确保被阻断的动脉是肝脏动脉血供的惟一来源,手术要求进行广泛彻底的肝周围血管离断,否则将影响疗效。同时还要结扎变异的迷走肝动脉,如果迷走肝动脉较粗,也可放置两个动脉阻断器,或将其吻合到肝总动脉和肝固有动脉上。术前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了解肝动脉的变异。

13 术后处理

间隙性肝动脉阻断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3.1 1.肝动脉阻断方法

术后1周左右患者恢复饮食和活动时,即可开始行肝动脉阻断。操作过程如下:腹部皮肤严格消毒,铺消毒巾,固定皮下注射装置,穿刺并注入生理盐水1~1.5ml,第1次阻断时必须行肝动脉造影,进一步确定注射所需水量和肝动脉阻断程度。阻断结束后将注入的盐水回抽,使水囊回缩,解除肝动脉压迫,动脉血流恢复。一次阻断持续时间及两次阻断间隔时间各家报道不一致,有人主张每次阻断1小时,也有人主张每次阻断16h。Persson等的实验发现,反复短期肝动脉阻断防止动脉侧支建立的最理想时间是2h/d。4周后,血管造影检查该组动脉无侧支形成,而阻断时间4h/d的动脉有小的侧支形成,6h/d和永久性肝动脉结扎组均有广泛的侧支建立。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每次阻断1h,每天阻断两次,认为既可以防止肝功能损害,又能延缓侧支循环的建立。3~4周为1疗程。

13.2 2.肝动脉置管化疗

在肝动脉阻断间隙,可经另一皮下注射装置注入化疗药物行肝动脉化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