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丸

目录

1 拼音

jiàn pí wán

2 英文参考

Jianpi Wa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健脾丸同名方剂约有十六首,其中《证治准绳·类方》卷五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术15g、木香6g、黄连6g、白茯苓10g、人参9g、神曲6g、陈皮6g、砂仁6g、麦芽6g、山楂6g、山药6g、肉豆蔻6g、甘草6g,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食停证。本方为主治脾虚食停,兼有湿热之证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属脾虚食滞者。

4 《证治准绳·类方》卷五方之健脾丸

该方剂具有广谱而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促进免疫功能作用,因此对感染性胃肠道疾病应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该方剂抗溃疡,又能促进消化功能特别是能调节胃肠运动,使之恢复平衡,所以对急、慢性胃肠炎以及消化不良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发现该方剂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临床可试用于此类疾病。[1]

4.1 别名

大健脾丸

4.2 组成

白术15g、木香6g、黄连6g、白茯苓10g、人参9g、神曲6g、陈皮6g、砂仁6g、麦芽6g、山楂6g、山药6g、肉豆蔻6g、甘草6g[2]

白术(炒)15g、木香(另研)6g、黄连(酒炒)6g、甘草6g、白茯苓(去皮)10g、人参9g、神曲(炒)6g、陈皮6g、砂仁6g、麦芽(炒)6g、山楂(取肉)6g、山药6g、肉豆蔻(面裹纸包槌去油)6g。[3]

4.3 功能主治

《准绳·类方》卷五之健脾丸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食停证。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3]

4.4 用法用量

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0丸(6~9g),空心服,每日2次,陈米汤下。[3]

4.5 方解

[3]

本方治证为脾虚食停,生湿化热所致。脾主运化,脾虚失运,食停生湿,故食少难消,大便溏薄;食积内停,阻碍气机,则脘腹痞闷,苔腻微黄乃食积化热之象。脾虚宜补,食积宜消,治宜健脾消食,兼以清热祛湿。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补脾虚,其中白术、茯苓用量偏重,意在健脾渗湿以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以消食积;山药、肉豆蔻助其健脾止泻;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助运而消痞;黄连清热燥湿以解湿热。诸药相合,共成消补兼施之剂,使脾健食消,湿祛热清,诸症自除。本方健脾药居多,且食消脾自健,故得“健脾”之名。

本方与枳实消痞丸均为消补兼施之剂,但枳实消痞丸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着重于行气消痞,消重于补,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主治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于寒,实多虚少之心下痞满;而本方健脾药居多,重在健脾消食,补重于消,适宜于脾虚食积之证。

4.6 运用

[3]

1.本方为主治脾虚食停,兼有湿热之证的常用方剂。以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若脾虚食滞兼寒者,去黄连,加干姜以温中祛寒;湿甚者,可加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渗湿。

4.7 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属脾虚食滞者,可加减使用。

4.7.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有3: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该菌有鞭毛,对胃黏膜穿过能力强,分泌空泡毒素A,引起强烈炎症反应;该菌细胞壁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共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②饮食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及缺乏水果蔬菜等增加了胃炎的易感性。③自身免疫,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胃黏膜病变。④其他因素如含胆汁及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某些食物刺激等或单独或与幽门螺旋杆菌协同导致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4.7.2 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实质上是指慢性腹泻病,既包括感染性腹泻也包括非感染性腹泻。所谓慢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3次/d,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腹泻超过4周。其常见病因为:①胃肠道疾病,如胃癌、胃炎、慢性痢疾、肠结核、肠道菌群失调症、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及其他肠道慢性感染性疾病、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多种疾病。②肝胆胰腺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胆管癌等。③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尿毒症、风湿性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食物过敏等多种疾病。其常见机理为:①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含有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渗透压增高,大量液体进入肠腔引起腹泻。②分泌性腹泻,是指肠黏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导致肠道电解质、水分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所致,或先天性肠黏膜离子吸收缺陷所致腹泻;或广泛的肠黏膜病变最终导致肠上皮细胞水、电解质分泌增多和吸收减少。③渗出性腹泻,是指肠黏膜的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渗出而引起腹泻。④肠运动功能异常,肠蠕动过快,以致肠腔内水分和电解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过短,影响其吸收所致。所谓慢性肠炎这4种机制大都同时或先后存在。

4.7.3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即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小肠吸收或(和)消化功能减退,使肠腔内营养物质不能顺利转运至体内,而从粪便中排出,从而继发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原发者极少,多为继发性。按营养物质的种类吸收障碍分为糖吸收不良、脂肪吸收不良及蛋白质吸收不良3种。糖吸收不良主要是小肠黏膜缺乏特异性双糖酶,使食物中双糖不能充分被水解为单糖而影响吸收所致,也偶见单糖吸收发生障碍。其中原发性糖吸收不良主要见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而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是由Na+-葡萄糖、Na+-半乳糖载体蛋白先天缺乏所致,三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另外早产儿发育性乳糖酶缺乏、婴儿迟发性乳糖酶缺乏属生理性缺乏范畴。继发性乳糖缺乏多见于急性肠炎、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免疫缺陷病、乳糜泻以及小肠手术损伤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渗透性腹泻,大便如水,含泡沫,有酸臭味。脂肪吸收不良是由于脂肪的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胆道梗阻、胆汁排泌障碍和各种肝病,尤以中毒性肝炎多见;其次见于各种肠道感染、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乳糜泻等;也见于先天性囊性纤维性变所致胰酶缺乏。此种吸收不良腹泻以大便颜色变淡、灰白色、味臭、腹胀等为特点。蛋白质吸收不良单独存在者罕见,大多与上述2种吸收不良同时或混合存在,多以感染所致肠道炎症多见,也见于炎性肠病及肠淋巴管扩张症。

4.8 药理作用

[4]

4.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白术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煎剂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可杀死钩端螺旋体。甘草及其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对HIV、肝炎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的能力较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毒;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虫作用;甘草醇提取物能抑制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山楂对各型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山楂榨取原汁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菌作用。肉豆蔻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木香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砂仁能抑制结肠耶尔森菌和摩根变形杆菌的生长繁殖。陈皮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连及其所含小檗碱有广谱抗菌作用,除对上述绝大部分细菌有抑杀作用外,还对幽门螺旋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各型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沙眼衣原体、新城鸡瘟病毒、柯萨奇B3病毒、牙周致病菌、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等有抑制作用;黄连煎剂及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等10余种皮肤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同时黄连及小檗碱有消除耐药菌耐药质粒作用,减少或抑制耐药菌产生,特别是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对抗外毒素。

由上可以看出该方有9昧中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无论是寄生虫、细菌、衣原体、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同时有消除耐药菌质粒、减少耐药菌产生、对抗细菌毒素的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人参皂苷R0、人参齐墩果酸等对急性肝细胞损伤均有抑制作用,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有抑制作用。白术水煎剂对肝损伤可减轻其糖元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增长,降低ALT;同时白术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白术可调节胃肠运动,对其具有双相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则兴奋之,从而使胃肠运动恢复到正常水平。茯苓所含茯苓醇能使肝硬化动物肝脏胶原蛋白下降,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从而起到抗肝硬化作用;同时茯苓能降低胃酸含量,具有抗溃疡作用,对肠管也有直接松弛作用。甘草制剂及甘草甜素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清ALT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升高及MDA含量增加;甘草甜素及甘草酸可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并减轻间质炎性反应,具有抗肝硬化作用;甘草酸二胺具有很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甘草还有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在胃内可直接吸附胃酸而降低胃酸度,还能增加胃黏膜细胞己糖胺成分而保护胃黏膜;甘草锌可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甘草FM100、异甘草素则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显著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痉挛。山楂所含柠檬酸、山楂酸、熊果酸等多种有机酸口服均能增加胃液分泌、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消化;山楂所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消化;山楂对胃肠运动有~定调节作用,对活动亢进的十二指肠平滑肌呈抑制作用,对松弛的胃肠平滑肌有轻度增强收缩的作用。神曲为酵母制剂,含有酵母菌、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甾醇、蛋白、脂肪及挥发油,故有助于淀粉类、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增进食欲,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分解酶、维生素B及糖,因此有助于淀粉、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麦芽煎剂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促进作用。山药也有助消化作用,同时对胃肠运动有类似白术的双相调节作用,当肾上腺素引起肠管紧张性降低时,山药煎剂可拮抗之,使之恢复正常,当乙酰胆碱引起肠管紧张性升高时,山药煎剂则抑制之,使之紧张性降低,恢复正常节律活动;同时山药中含有尿囊素,能修复上皮组织,促进皮肤溃疡愈合,具有生肌作用,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肉豆蔻水煎剂对回肠先有短期兴奋,后转入抑制,呈双相作用;其所含挥发油能增进胃液分泌及胃蠕动,有开胃及促进食欲、消胀止痛功能。木香丙酮提取物具有抗溃疡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木香水煎剂、挥发油、总生物碱对小肠先兴奋,而后使其紧张性、节律性降低;木香提取液能明显增强肠蠕动幅度及张力,但其所含生物碱、挥发油则对抗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因此木香对胃肠运动也呈双相调节作用。砂仁能利胆、抗溃疡、行气消胀,砂仁醇提取物有明显而持久的利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可显著减少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从而显著保护胃黏膜损伤,具有抗溃疡作用;砂仁种子提取液可使回肠节律性运动加强和收缩幅度加大,然而大剂量则使其张力减弱、振幅降低,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肠管的兴奋作用。陈皮所含甲基橙皮苷可使胆汁及胆囊内物体排出增加,陈皮挥发油有很强的溶解胆固醇结石的作用;陈皮甲醇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ALT、AST;陈皮水煎剂所含甲基橙皮苷能抑制病理性胃液分泌增多,能明显抑制胃溃疡;陈皮水煎剂能明显提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轻微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对肠平滑肌亦呈双相作用;陈皮水浸剂可明显抑制回肠平滑肌收缩,对抗毛果芸香碱、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而橙皮苷则对肠平滑肌先有短暂兴奋而后抑制的作用,能改善小肠运动功能。黄连所含小檗碱能于1.5小时内将胆汁排泄量增加2倍,黄连及小檗碱对胃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胃溃疡愈合,抑制胃酸分泌,较强的抑制胃炎、胃溃疡的致病菌——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具有抗溃疡作用;小檗碱对胃肠平滑肌作用亦呈双相性,低浓度时使回肠兴奋,引起痉挛,而高浓度则抑制之,还可对抗乙酰胆碱、组胺、缓激肽、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

由此可见该方剂全部中药有一致的保肝、利胆作用,既抗溃疡又促进消化吸收,对胃肠运动呈时间性、浓度性、机体机能状态性以及多味中药所含不同成分性双相调节作用,这对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的治疗起到关键性作用。

4.8.3 对心血管功能影响

该方剂中有9味中药对心血管功能有积极影响。人参及人参皂苷、人参三醇皂苷等能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使细胞内Na+增加,促进Na+-Ca2+交换,使Ca2+内流,作用与强心苷相似,因此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出量、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同时人参皂苷可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保护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加速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恢复;人参皂苷R0、Rb1、Rb2、Rc、Rd、Rg2、Rg3等均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人参对冠状动脉、脑血管、椎动脉、肺动脉等均有扩张作用,可增加和改善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同时增加冠脉血流量,但大剂量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对心脏呈剂量依赖性双相作用;对缺血性心肌损害的心肌细胞搏动、乳酸脱氢酶释放、细胞的存活率以及超微结构均有保护作用,但剂量过大则对心肌细胞有损害作用;小檗碱可显著降低衰竭的心脏耗氧量,改善梗死后衰竭的心室功能;小檗碱还能抑制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Na+增加,从而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的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对乌头碱、哇巴因、氯仿所致的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小檗碱还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ADP、胶原、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能明显改善心脏各项功能,改善循环,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此即其治疗“脉象虚弱”之所在。

4.8.4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人参对中枢神经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尤以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人参通过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使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平衡,使紧张造成的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改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工作效率;人参皂苷Rg类有兴奋作用,Rb类有抑制作用,小剂量主要为兴奋作用,大剂量则为抑制作用,因此对神经活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人参皂苷能增加缺血再灌注脑血流量,减少钙积累,减轻脑水肿形成;人参制剂增加脑内葡萄糖摄取,同时减少乳酸、丙酮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可使葡萄糖的利用从无氧代谢途径转变为有氧代谢,使大脑更合理地利用葡萄糖产能;同时人参能促进脑内RNA及蛋白质合成,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人参能保护神经细胞,延长其存活时间,降低其死亡率,因此对多种原因所造成的神经及记忆和学习障碍均有改善作用,能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记忆,对记忆的各个阶段均有积极的影响;人参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其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在应激状态下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免于衰竭,人参皂苷能减轻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人参还能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进性器官成熟和发育,促进性激素分泌合成,还能增强甲状腺功能,刺激胰岛素释放,人参能抑制循环,其扩张血管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e、Rg1、Rb1、Rc,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均有对抗作用,对血压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要依剂量和机能状态而定,小剂量可使血压升高,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既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降低,又可使低血压及休克病人血压回升;对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等多种原因所致休克均能增加其心脏功能,改善急性循环衰竭,具有抗休克作用;人参皂苷不仅具有促进造血功能,而且可使全血黏度显著下降,并随剂量增大而作用增强,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白术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具有抗凝作用,但其所含白术内酯对心房则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和负性频率作用。茯苓水、醇、乙醚提取物均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的作用,同时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大的利尿作用,从而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甘草提取液及甘草总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具有显著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甘草中的异甘草素、黄酮组分均有较强大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栓形成,甘草黄酮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山楂所含黄酮类可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因而能增加心肌收缩力,且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对疲劳衰竭的心脏停搏有恢复跳动的作用;山楂能改善冠脉循环,增加冠脉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氧的利用率,因而使冠状动脉性心衰得以代偿,达到强心作用;山楂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能提高心肌对强心苷作用的敏感性,减弱心肌应激性及传导性,具有抗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山楂所含黄酮及三萜类水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扩血管和降血压作用,同时山楂能显著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木香通过抑制心脏和血管而具有中度降血压作用,木香水溶性成分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砂仁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对抗花生四烯酸、胶原和肾上腺素混合剂诱发的小鼠的急性死亡,砂仁的这种保护作用,是因砂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抑制血栓烷合成所致。陈皮注射液、陈皮素静脉注射有升高血压作用,口服则无效;其所含甲基橙皮苷有缓慢的降血压作用,陈皮水提取物可增加心脏收缩幅度及心输出量,增加脉压差和每搏排出量,提高心脏指数。黄连及其所含小檗碱能促进心肌细胞外Ca2+内流,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对胰岛素损伤有一定恢复作用,并有降糖作用。茯苓具有镇静作用,并能对抗卡那霉素所致中毒性耳损害;茯苓的8个三萜类化合物及茯苓乙醇提取物均可使胰岛素的分泌诱导活性增强。甘草及其所含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静脉注射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具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有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能促进皮质激素合成,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脏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同时又有直接皮质激素样作用;更重要的是甘草也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及对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协调能力,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以恢复机体平衡。山楂有镇静作用。肉豆蔻及其所含甲基丁香油酚有较强的镇静作用。砂仁及木香乙醇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黄连及其所含小檗碱具有抗脑缺血作用,对缺血性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缺血性脑损伤钙浓度异常,升高脑缺血时SOD及GSH-Px的活力,降低脑内MDA含量,对抗自由基;小檗碱能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提高缺血再灌注早期海马CA1区神经元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晚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黄连所含叔胺类生物碱能透过血脑屏障,具有中枢性镇静和催眠作用;黄连还能抑制中枢性发热介质的释放或生成,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小檗碱对乙酰胆碱具有剂量依赖性双相作用,小剂量增强之,大剂量抑制之,并能拮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由以上看出,该方剂各味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均有强大的保护、促进、增强、调节作用。

4.8.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人参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能增强免疫器官的重量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脾脏NK细胞活性,促进补体生成,提高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在ConA存在的条件下诱生IFN-γ和IL-2;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人参能促进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血清IgA、IgG、IgM、IgH的水平,提高血清中溶菌素的浓度,促进T、B淋巴细胞致分裂原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其中人参皂苷Rd、Re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有效成分;除此之外,人参还能对抗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提高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白术水浸液能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及胸腺重量,对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增强作用;白术多糖能单独激活或协同PHA/ConA促进正常淋巴细胞转化,并能明显提高IL-2分泌水平,对抗氢化可的松及异丙肾上腺素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白术挥发油能提高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茯苓及其所含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胸腺、脾脏、淋巴结的重量,拮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对抗60Co照射所致的WBC减少;对于特异性免疫功能,可使玫瑰花环形成率及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加;茯苓多糖及羟乙基茯苓多糖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加20~28倍,茯苓多糖能诱生IL-2,茯苓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但对IL-2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从而对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对血清抗体、脾脏细胞抗体的产生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茯苓煎剂可升高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使胸腺、脾脏、淋巴结重量增加。甘草及甘草酸能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网状内皮系统活性,使抗体显著增加;甘草多糖是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可激活淋巴细胞增殖,且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钠能升高T淋巴细胞比率,甘草酸二胺能提高血清INF-α水平;甘草Lx可降低抗原情报量,抑制抗体产生,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山楂制剂能增加脾脏、胸腺重量及血清溶菌酶含量,提高血清血凝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及T淋巴细胞ANAE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因此对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同时山楂对RBC免疫黏附功能也有促进作用。山药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1:1山药水煎醇沉液能增加玫瑰花形成细胞数,提高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增加末梢血液ANAE阳性T淋巴细胞数,促进血清溶血素生成;山药水煎剂可显著增加脾脏重量,对抗环磷酰胺所致WBC减少。陈皮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抑制人体碱性WBC释放组胺及其中性WBC释放β-尿苷酸化物酶活性,具有抗过敏作用;陈皮水煎醇沉液可增加血清溶菌酶含量、血清血凝抗体滴度,对心脏血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淋巴细胞转化率却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连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激活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使之趋向移动到达补体活化部位,而呈趋化因子样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各味中药具有一致的免疫增强、促进、调节作用。

4.8.6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人参皂苷R0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炎性肿胀,降低炎性组织中羟脯氨酸的浓度,同时能使单核细胞产生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显著下降。白术所含白术内酯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及白术多糖能提高RBC中SOD及GSH-Px的活性,降低RBC中MDA含量,对抗RBC自氧化溶血,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并能清除氧自由基。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及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状。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wartzman反应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抗炎作用除与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及本身含类皮质激素成分有关外,还与其抑制PGE2作用和减少PGE2产生有关;光果甘草定和西班牙光果甘草定A、B等对肝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胀果甘草豆素A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较强,光(果)甘草酮和甘草查耳酮A抑制H2O2溶血的作用较强。山楂及山楂黄酮能显著降低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增加RBC及肝脏SOD活性,增强全血GSH-Px的活性。山药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山药多糖能清除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降低LPO含量,提高RBC中SOD活性及CAT活性。麦芽所含麦芽酚可以有效地保护活性氧对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肉豆蔻及其所含肉豆蔻醚对炎性的渗出和水肿具有持久的抗炎作用。75%的木香醇提取物对炎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及水肿具有抑制作用。陈皮及所含橙皮苷、甲基橙皮苷口服及注射给药均有抗炎作用,能降低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陈皮水提取液有明显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对心脏、肝脏、肾脏过氧化作用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橙皮苷对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黄连甲醇提取液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炎性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肉芽组织增生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小檗碱不仅能促进ACTH释放,还能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中磷脂酸二酯酶A2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对WBC产生的羟自由基及H2O2导致的化学发光亦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抑制酵母多糖导致的多形核WBC化学发光反应,因此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具有一致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8.7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人参中含有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人参皂苷,均能促进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人参皂苷可激活RNA聚合酶的活性,可使肝细胞核RNA合成速率明显增加,人参皂苷Rb1、Rd促进RNA合成作用最强,同时人参能激活脂蛋白脂酶和脂质代谢酶,促进脂质代谢,影响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合成、分解、转化、排泄,其降脂作用的主要成分为人参多糖及人参皂苷Rb2,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非脂化脂肪酸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磷脂含量,使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并能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人参皂苷通过抑制肝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升高葡萄糖激酶活力而且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同时人参多糖A同样通过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升高磷酸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从而加速糖的利用和糖元合成而起到降血糖作用;人参多糖B可增加胰岛素分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白术水煎液能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利用而起到降血糖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茯苓三萜化合物及茯苓乙醚提取物、茯苓甲醇提取物可使胰岛素分化诱导活性增强。甘草所含甘草次酸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β-旨蛋白、甘油三酯的作用;甘草酸也有降血脂作用,甘草甜素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山楂通过抑制肝胆固醇合成,升高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水平,促进胆固醇摄入肝脏而调节脂质代谢,使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ApoB浓度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AL浓度升高。麦芽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同时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山药能降低血脂浓度,山药水煎剂对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降低血糖,并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陈皮所含磷酰橙皮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其所含粗果胶也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且还可降低三酰甘油。黄连及其所含小檗碱可通过抑制糖元异生和(或)促进葡萄糖酵解而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呈一定量效关系。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多数中药对物质代谢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有6味中药在不同环节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糖代谢、降血糖作用,同时有6味药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4.8.8 其他

本方剂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楂、肉豆蔻、木香、黄连分别对不同种类的肿瘤生长有不同环节和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不是本节叙述重点,不再赘述。

4.9 附注

大健脾丸(《不居集》下集卷九)。

4.10 歌诀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4]

4.11 摘录

《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5 《慈幼新书》卷十方之健脾丸

5.1 方名

健脾丸

5.2 组成

白术(土炒)4两,扁豆(炒)4两,莲肉(去心)4两,茯苓4两,薏苡仁(炒)4两,麦芽4两,山药4两,五谷虫2两,白芍(酒炒)2两,远志(去心)2两,山楂2两,神曲2两,陈皮2两,泽泻2两,甘草1两6钱,砂仁6钱,桔梗1两2钱。

5.3 主治

《慈幼新书》卷十之健脾丸主治小儿食积。

5.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或2钱,食远白汤服。

5.5 加减

有积,加鸡肫皮。

5.6 制备方法

荷叶煎水,老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5.7 摘录

《慈幼新书》卷十

6 《幼科金针》卷下方之健脾丸

6.1 方名

健脾丸

6.2 组成

白术1两(土炒),茯苓1两,人参3钱,木香3钱,神曲5钱,山药5钱,米仁5钱,楂肉1两,广皮5钱,扁豆5钱。

6.3 主治

《幼科金针》卷下之健脾丸主治小儿脾疳。

6.4 用法用量

黄米汤冲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健脾散”。

6.7 摘录

《幼科金针》卷下

7 《医方集解》方之健脾丸

7.1 方名

健脾丸

7.2 组成

人参、白术(土炒)2两,陈皮、麦芽(炒)2两,山楂(去核)1两半,枳实3两。

7.3 功效

《医方集解》之健脾丸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7.4 主治

《医方集解》之健脾丸主治脾虚气弱,饮食不消。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胸腹胀满,大便溏泻。

7.5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7.6 制备方法

神曲糊为丸。

7.7 用药禁忌

忌食生冷、油腻。

7.8 各家论述

参、术补气,陈皮利气,气运则脾健而胃强矣;山楂消肉食,麦芽消谷食,戊己不足,胃为戊土,脾为己土,故以二药助之使化;枳实力猛,能消积化痞,佐以参、术,则为功更捷,而又不致伤气也。夫脾胃受伤,则须补益;饮食难化,则宜消导。合斯二者,所以健脾也。

7.9 摘录

《医方集解》

8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方之健脾丸

8.1 方名

健脾丸

8.2 组成

人参2两,白术4两,茯苓2两,山药2两,扁豆2两,苍术2两,芍药2两,陈皮2两,甘草5钱,砂仁5钱,木香5钱,黄连1两,楂肉1两。

8.3 主治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之健脾丸主治小儿脾虚身热。

8.4 用法用量

沙糖汤调米汤化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健脾散”。

8.7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9 《育婴家秘》卷三方之健脾丸

9.1 方名

健脾丸

9.2 组成

胃苓丸加山药2钱,莲肉2钱,木香8分,砂仁8分,白术1钱半,当归1钱,麦芽(炒)1钱,神曲(炒)1钱。

9.3 功效

《育婴家秘》卷三之健脾丸具有养脾进食,调理胃气,和养荣卫之功效。

9.4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9.5 制备方法

枣肉为丸。

9.6 摘录

《育婴家秘》卷三

10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经效济世方》之健脾丸

10.1 方名

健脾丸

10.2 组成

厚朴1斤(去皮,切),枣2升(去核,切),生姜1斤(去皮,切)。

10.3 功效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经效济世方》之健脾丸具有暖胃温脾,增进饮食之功效。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米饮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药先入锅内,猛火炒匀,搅候紫焦倾出,为祖末;每末1斤,入良姜4两,干姜4两(炮裂),神曲4两,附子2两(炮,去皮脐),同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6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经效济世方》

11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必用全书》方之健脾丸

11.1 方名

健脾丸

11.2 组成

白术5两,白茯苓3两,白芍药3两,半夏(姜制)3两,陈皮2两,神曲2两,山楂肉2两,当归(酒洗)2两,川芎2两。

11.3 功效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必用全书》之健脾丸具有健脾胃,进饮食,消化水谷之功效。

11.4 主治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必用全书》之健脾丸主治嗳气。

11.5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白汤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荷叶汤,作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7 摘录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必用全书》

12 《慈航集》卷下方之健脾丸

12.1 方名

健脾丸

12.2 组成

人参2钱(烘),甜白术1两(土炒),云苓1两,五谷虫5钱(炒),鸡肫皮5钱(炒黄),陈皮3钱(炒),须黄连2钱(酒炒),炙甘草2钱,炒麦芽5钱,焦山楂5钱,神曲5钱(炒黑),虾蟆皮3张(炙)。

12.3 功效

《慈航集》卷下之健脾丸具有健脾长肌,调补精神之功效。

12.4 主治

《慈航集》卷下之健脾丸主治小儿脾虚腹大,四肢消瘦,一切伤脾疳证。

12.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或早或晚开水化服。

12.6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如桂圆大;贫人无力用参,以党参8两熬膏为丸。

12.7 摘录

《慈航集》卷下

13 《良朋汇集》卷五方之健脾丸

13.1 方名

健脾丸

13.2 组成

白术、建莲肉、山药、白茯苓、山楂肉、麦芽、白茯苓、神曲各等分。

13.3 功效

《良朋汇集》卷五之健脾丸具有健脾之功效。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滚水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13.6 摘录

《良朋汇集》卷五

14 《鲁府禁方》卷一方之健脾丸

14.1 方名

健脾丸

14.2 组成

枳实1两(麸炒),白术3两(麸炒),陈皮2两,神曲1两(炒),木香5钱,半夏(姜制)1两,黄连(炒)1两,黄芩(炒)1两,厚朴(姜制)1两,当归(酒洗)1两,香附子(去毛)1两,大麦芽(炒)1两,白芍(酒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5钱。

14.3 主治

《鲁府禁方》卷一之健脾丸主治伤食。

14.4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食后白米汤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荷叶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6 摘录

《鲁府禁方》卷一

15 《扶寿精方》之健脾丸

15.1 方名

健脾丸

15.2 组成

白术(微炒)5两,陈皮(洗净,存白)3两,半夏(泡7次,姜汁拌炒)3两,神曲(炒)2两,山楂(去子,蒸,晒)2两,归身(酒洗)2两,白芍药(炒)2两,白茯苓(去皮)2两,川芎(小者佳)1两半,黄连(姜汁炒)1两半,香附(童便浸)1两,枳实(面炒)1两,炙甘草1两。

15.3 主治

《扶寿精方》之健脾丸主治脾胃病。

15.4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食后滚白水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荷叶包老米饭,慢火上蒸饭为丸,如小赤豆大。

15.6 摘录

《扶寿精方》

16 《会约》卷二十方之健脾丸

16.1 方名

健脾丸

16.2 组成

人参(少者,以山药2两炒黄代之)1两,黄耆(蜜炒)1两,白术1两,当归1两,茯苓1两,神曲(炒)5钱,山楂肉5钱,白芍(酒炒)5钱,地骨皮5钱,白扁豆(炒,去皮)1两,橘红5钱,陈皮5钱,川黄连(炒)4钱,百合8钱。

16.3 主治

《会约》卷二十之健脾丸主治麻后失调,体瘦气虚,或成疳疾,或生泄泻。

16.4 用法用量

每用2钱,少加白糖,开水调服。

16.5 加减

肚硬有积,加谷虫3钱。

1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6.7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健脾散”。

16.8 摘录

《会约》卷二十

17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方之健脾丸

17.1 方名

健脾丸

17.2 组成

白术4两(土炒),山楂肉2两,麦芽粉1两,砂仁1两,白芍2两(酒炒),黄连7钱(酒炒黄色),陈皮1两,莲肉2两(去心),甘草3钱,枳实1两(麦麸炒),山药2两,木香2钱,薏苡2两(炒)

17.3 功效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之健脾丸具有健脾之功效。

17.4 用法用量

口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老米糊为丸。

17.6 摘录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18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健脾丸

18.1 方名

健脾丸

18.2 组成

橘皮48两,山药48两,白术(炒)72两,黄耆24两,厚朴(炙)24两,甘草24两,苍术(炒)24两,泽泻24两,猪苓24两,扁豆(炒)24两,桔梗24两,白芍24两,芡实(炒)24两,茯苓24两,苡米(炒)24两,莲子肉24两。

18.3 功效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健脾丸具有理气健脾,和胃祛湿之功效。

18.4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健脾丸主治饮食不节,停食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18.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18.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冷汗水为小丸。

18.7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9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方之健脾丸

19.1 方名

健脾丸

19.2 组成

人参4两,白术4两,枳实3两,山楂1两5钱,麦芽1两,陈皮1两。

19.3 主治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之健脾丸主治食后不便转化,因而食少。

19.4 用法用量

口服。

19.5 制备方法

神曲糊为丸。

19.6 摘录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

20 健脾丸药典标准

20.1 品名

健脾丸

Jianpi Wan

20.2 处方

党参200g、炒白术300g、陈皮200g、枳实(炒)200g、炒山楂150g、炒麦芽200g

20.3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20.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20.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类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较厚,纹孔稀疏(党参)。表皮细胞纵列,由1个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相间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木化(炒麦芽)。

(2)取本品18g,剪碎,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加入石油醚(60~90℃)1ml,加热并保持微沸2小时,放冷,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1.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4g,剪碎,加水30ml,放置使溶散,滤过,滤渣用水30ml洗涤,在室温干燥至呈松软粉末状,或低温干燥后研细,连同滤纸一并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约2分钟),每次10ml,倾去石油醚,残渣加三氯甲烷-无水乙醇(2:3)的混合液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山楂对照药材0.2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液低温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5: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9g,剪碎,加硅藻土4g,研匀,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枳实对照药材0.6g,加甲醇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子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丙酮-甲酸(10:5: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4%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0.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0.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0.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醋酸水(30:4:6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0.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20.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小蜜丸或取重量差异检查项下的大蜜丸,切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加硅藻土1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动相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20W,频率50kHz)5分钟,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0.7.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5~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陈皮、枳实以橙皮苷(C28H34O15)计,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6.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58.5mg。

20.8 功能与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20.9 用法与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20.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20.11 贮藏

密封。

20.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1 健脾丸中药部颁标准

21.1 剂型

浓缩丸

21.2 拼音名

Jianpi  Wan

21.3 标准编号

WS3-B-1410-93

21.4 处方

党参           200g    枳实(炒) 200g    陈皮           200g              麦芽(炒)     200g    白术(炒)     300g    山楂(炒)     150g

21.5 制法

以上六味,将党参137. 5g及麦芽粉碎成细粉,剩余党参及其余枳实等五 味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 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的稠膏,上述粉末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 得。

21.6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浓缩丸;味微酸、稍苦。

21.7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表面细胞纵列,常有一个长细胞与 2个短细 胞与相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变曲,木化。石细胞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厚 纹孔衡疏。

21.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21.9 功能与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21.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21.11 规格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材 3g

21.12 贮藏

密封。

22 健脾丸说明书

22.1 药品名称

健脾丸

22.2 药品汉语拼音

Jianpi Wan

22.3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22.4 性状

健脾丸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22.5 健脾丸的主要成份

白术、党参、陈皮、枳实、麦芽、山楂等。

22.6 健脾丸的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22.7 健脾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22.8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5.对健脾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健脾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健脾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健脾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2.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2.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23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39.
  2. ^ [2]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33.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33-63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