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胺乙吡啶

目录

1 拼音

jiǎ àn yǐ bǐ dìng

2 英文参考

betahist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倍他司汀为组胺类血管扩张药。主要扩张脑血管,能增加脑血流量及松弛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内耳血流量增加,又能抑制组胺的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内耳眩晕。

4 倍他司汀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倍他司汀

4.2 英文名称

Betahistine ,Merislon

4.3 别名

倍他司汀二盐酸盐;抗眩啶;敏使郎;美克乐;培他啶盐酸盐;盐酸培他啶;盐酸培他司汀;西其汀;培他组啶;培他胺;倍他胺;倍他组啶;甲胺乙比啶;培他啶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Betahistine Dihydrochlo

4.4 分类

神经系统药物 > 脑血管扩张药物 > 其他

4.5 剂型

1.片剂:4mg;

2.注射剂:2mg(2ml),4mg(2ml),20mg(500ml)(氯化钠)。

4.6 倍他司汀的药理作用

为组胺H1受体激动药。体内外实验证明,能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具有扩张毛细血管、舒张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增加前毛细血管微循环血流量、降低内耳静脉压和促进内耳淋巴吸收、增进内耳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通过抑制H3受体,抑制组胺的负反馈调节。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也能增加内耳毛细胞的稳定性,减少前庭神经的传导,增强前庭器官的代偿功能。扩张血管作用比组胺弱而持久,扩血管时不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胃酸分泌作用很小。也可增加颈动脉血流量,扩张毛细血管前小动脉,促进脑微循环,对动脉血压的改变及对平滑肌的影响尚未观察到。其特点是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和前庭及内耳血流量,减轻膜迷路积水,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等症状。此外,也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抗过敏作用。

4.7 倍他司汀的药代动力学

口服给药约3~5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口服后吸收很快且完全,在肝脏广泛代谢,口服给药后绝大多数的倍他司汀在3天内以代谢物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体外,母体药物t1/2为3.5h。

4.8 倍他司汀的适应证

用于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部外伤或高血压所致的体位性眩晕,对各种原因的头痛均有缓解作用。另外,对褥疮也有明显疗效。

4.9 倍他司汀的禁忌证

嗜铬细胞嗜铬细胞瘤患者及对倍他司汀过敏者禁用。

4.10 注意事项

1.对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

2.肝脏疾病者慎用。

3.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

4.11 倍他司汀的不良反应

可有口干、恶心、胃部不适、心悸、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4.12 倍他司汀的用法用量

1.口服:每次4~8mg,每天2~4次,每天最高量不超过48mg。

2.肌内注射:每次2~4mg,每天2次。

3.静脉滴注:每天20~40mg,每天1次。

4.13 药物相互作用

服用抗组胺药可阻滞倍他司汀的部分或全部作用。

4.14 专家点评

倍他司汀为组胺H1受体激动药。其特点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和前庭及内耳血流量,减轻膜迷路积水,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耳闭感等症状。此外还有抗过敏作用。

5 倍他司汀中毒

倍他司汀(培他组啶、培他啶、甲胺乙吡啶、抗眩啶)为组胺类血管扩张药。主要扩张脑血管,能增加脑血流量及松弛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内耳血流量增加,又能抑制组胺的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内耳眩晕每次4~8mg,2~4/d。大鼠口服LD503.04g/kg。[1]

5.1 临床表现

[2]

1.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食欲缺乏、心悸。

2.中毒表现可诱发或加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诱发或加重嗜铬细胞瘤患者病情。

5.2 治疗

倍他司汀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对症治疗。

6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55-156.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5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