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草

目录

1 拼音

huǒ yàn cǎo

2 《中医大辞典》·火焰草

火焰草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景天之别名[1]

2.1 别名

慎火草、火焰草、土三七[2]

2.2 来源及产地

景天科植物景天Sedum erythrostictum Miq.的全草[2]。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浙江等地[2]

2.3 性味归经

苦,寒[2]。入肝经[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2]

1.治烦热惊狂,吐血,咯血,目赤涩痛[2]。煎服:15~30g[2]

2.治风疹,漆疮,煎水洗;痈疮肿毒,外伤出血,捣汁涂[2]

2.5 化学成分

叶含景天庚糖、蔗糖、果糖[2]

3 《中华本草》·火焰草

3.1 拼音名

Huǒ Yàn Cǎo

3.2 别名

红瓦松、狗牙风。

3.3 来源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火焰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stellariifolium Franch.[S.drymarioides Hancevar.stellariifolium(Franch.)Hance]

3.4 采收和储藏

夏季采收,晒干。

3.5 原形态

火焰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15cm。全株被腺毛。茎直立,较纤细,有多数斜上分枝,基部略木质化。叶互生;叶柄长4-8mm;叶片正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20mm,宽5-10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至截形,全缘。总状聚伞花序,顶生,疏分枝,花多数;花梗长5-10mm;萼片5,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2mm;花瓣5,黄色,披针状长圆形,长3-5mm;雄蕊10,2轮,较花瓣短,花药肾形,黑紫色;鳞片5,宽匙形至宽楔形,先端有微凹;心皮5,近直立,长圆形,先端突狭成短花柱。蓇葖果,上部略叉开,基部合生。种子长圆状卵形,长0.3-0.5mm,有纵纹,淡褐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山谷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 性味

微苦;凉

3.8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热毒疮疡;乳痈;丹毒;无名肿毒;水火烫伤;咽喉肿痛;牙龈炎;血热吐血;咯血;鼻衄;外伤出血

3.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50-10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3.10 摘录

《中华本草》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