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Huìzōng TE7[中国针灸学词典]
huìzō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会宗 | ||
---|---|---|---|
汉语拼音 | Huizong | ||
罗马拼音 | Huitsung | ||
美国英译名 | Metting Ancestors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TE7 | |
日本 | 7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TR6 | |
富耶氏 | |||
德国 | 3E7 | ||
英国 | T7 | ||
美国 | TB7 |
会宗为经穴名(Huìzōng TE7)[1][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会宗是手少阳三焦经的郄穴[3]。会即会合,宗即集聚,此穴为本经的郄穴,是经气会聚之处,故名会宗。会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癫痫,上肢痹痛,气滞喘满,肘臂疼痛,现代多用会宗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腮腺炎,前臂神经痛,臂痛,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等。
5 穴名解
会即会合,宗即集聚,此穴为本经的郄穴,是经气会聚之处,故名会宗。
会,聚会,会合。宗,尊崇、聚会之义,《广雅·释诂》:“宗,聚也。”流派之本源为宗,凡事物之系统,必先有宗主,而后有支别。本经居三阳之中间,而本穴挨次之穴为三阳络(即三阳经之络脉,相互沟通),犹系统之支别也。本穴居三阳络之前,联系三阳,绾罗诸脉,犹会别支而宗主之也,故名会宗。此穴在支沟穴的尺侧旁1寸之陷凹中,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深集、聚会之处,故名会宗。[4]
7 所属部位
前臂[5]
8 会宗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会宗穴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会宗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的桡侧缘。伏掌取穴。
会宗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之桡侧缘;或于支沟穴尺侧约一横指取穴。
会宗穴在前臂的位置
会宗穴在前臂的位置
10 会宗穴穴位解剖
会宗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尺侧伸腕肌、示指伸肌、前臂肌间膜。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血管。其深层有前臂骨间后动、静脉的分支,以及前臂骨间后神经的分支。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会宗穴主治病证
会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癫痫,上肢痹痛,气滞喘满,肘臂疼痛,现代多用会宗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腮腺炎,前臂神经痛,臂痛,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等。
17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7.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9.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6.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9.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