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

目录

1 拼音

huī shù huā

2 注解

3 概述

灰树花是食、药兼用蕈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

子实体肉质,有柄,多分支,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盖,重叠成丛,最宽可达40至60cm。菌盖直径2-7cm,灰色至淡褐色,表面有细的或干后坚硬的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状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色,厚。生于栎树或其他阔叶树木桩周围,造成白色腐朽。

灰树花是以意大利人发现的一种蕈类命名的。在亚洲地区,灰树花是颇受人们欢迎的烹饪及药用蘑菇,呈灰色或淡褐色,肉质嫩脆、味如鸡丝,脆似玉兰、鲜美诱口。灰树花营养十分丰富,营养价值很高,所含氨基酸、蛋白质比香菇高出一倍,具有防癌、抗癌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肝硬化、糖尿病、水肿、脚气病、小便不利等症有显著疗效。常食能补身健体,益寿延年。

4 灰树花的别名

贝叶多孔菌、栗蘑、千佛菌、重菇、莲花菇、甜瓜板、奇果菌、叶奇时菌、舞茸

5 《中华本草》灰树花

5.1 拼音名

Huī Shù Huā

5.2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贝叶多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rus frondosus(Dicks.)Fr.[Boletus frondosus Dicks.]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子实体成熟时采收,除去柄蒂部及杂物,晒干。

5.3 原形态

贝叶多孔菌 子实体有柄或近无柄,柄可多次分枝,形成一丛覆瓦状的菌盖,直径可达40cm以上。菌盖半圆形、扇形至匙形,宽2-7cm,厚2-7mm,肉质或半肉质;盖面灰色,干后灰褐色,有细纤毛或绒毛,渐脱落至光滑,无环纹;盖缘波状,薄而锐。菌柄短或长,有分枝,扁柱状,与盖面同色,侧生。菌管白色,下延,管厚2-3mm;管口面白色;管口圆形、近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2-3个。菌肉白色或近白色,纤维状肉质,厚达2mm。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光滑,(5-6)μm×(3.5-5)μm。

5.4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树干上或木桩周围。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5.5 性状

1.性状鉴别 子实体覆瓦状丛生,有柄或近无柄。菌盖扇形或匙形,宽2-7cm,厚1-2mm。表面灰褐色,较光滑,有时可见短茸毛;孔面白色至淡黄色,密生延生的菌管,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不平坦。气腥,味微甘。

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或浅灰黄色。菌丝偶见分枝,壁薄,有横隔,无锁状联合,直径5.5-10μm。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光滑,直径3.5-6μm。

5.6 化学成份

含多糖。尚含微量钙、镁、汞等。

5.7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成小片。60-80℃烘干或晒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5.8 性味

甘;平

5.9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补虚扶正。主脾虚气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后有上述症状者

5.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6 灰树花的营养价值

灰树花的萃取物有抵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乳腺癌、肺癌、肝癌,缓解疼痛的功效;还可改善肿瘤的化学疗法带来的种种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呕吐、恶心、头发脱落以及白细胞减少等等。此外,由于富含铁、铜和维他命C,它能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发生。此外它还有以下几种功效:

1. 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

2. 抑制脂肪细胞堆积;

3. 降低血压;

4. 增强免疫力。

7 灰树花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都适用,尤其适合儿童、女性以及癌症、免疫力低下、肝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肥胖、水肿、脚气病、小便不利等症患者食用。

8 灰树花的食疗功效

灰树花味甘、平、无毒,可治痔疮,具有补虚固本,益肾抗癌、利水消肿之功效。

子实体的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8.1%,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9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