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

目录

1 拼音

huí cháng

2 英文参考

I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leo-[朗道汉英字典]

ileum[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回肠为人体部位名[1]。回肠为小肠的下段[2]。相当于解剖学的回肠和结肠上段[2]。《黄帝内经灵枢·肠胃》:“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

空肠和回肠统称小肠,长3~5m。回肠为小肠远侧段的3/5,位于腹腔下部偏右,部分回肠还处于盆腔中。小肠壁为浆膜包裹,浆膜下为肌层。肌纤维排列方向是外纵行、内环行。近侧段肌层较厚,向远侧段逐渐变薄,近回盲部又增厚。粘膜层松弛,形成环状皱襞(图7.10.1-0-1)。

小肠系膜根部起于第1或第2腰椎的左侧,向右下方斜行,止于右骶髂关节的前方。全长约15cm。小肠系膜及其根部均为两层腹膜所构成,其间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由于小肠的长度大大地超过其系膜根部的长度,而且系膜根部距肠管的距离是中央部较长、两端较短,所以小肠系膜呈扇形,并有多处折叠。回肠系膜的特点是脂肪组织较多,血管弓较小而密集。

4 回肠的血液供应

回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回肠动脉分支和回结肠动脉分支(图7.10.1-0-2)。回肠的动脉分支和回结肠的动脉分支,均形成动脉弓。动脉弓各自分支,彼此交通,形成粗细不同的1级、2级和3级动脉网。3级动脉网在靠近肠壁处发出一系列的细小分支穿入肠壁。由于肠壁内的细小动脉分支彼此吻合甚少,所以肠段切断应呈扇形(即适当地多切除对系膜缘肠壁),以确保其血供充分,防止术后发生尿瘘或肠瘘。又由于动脉弓完整,呈网状分支,所以只要能保留两根以上的动脉弓,游离肠管的血供不受影响。回肠静脉的分布与动脉相似,只是分支较少,互相交通也较稀疏。回肠静脉最后汇入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成为静脉干。

5 回肠的生理功能

回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并将食糜向前移动。回肠粘膜分泌的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可将食糜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再经肠粘膜的毛细血管吸收,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回肠粘膜还具有吸收和弥散离子的作用。当回肠粘膜长时间地与尿液广泛接触时,则尿液内的氯离子、氢离子、铵离子和含氮物质可被吸收到血液,而出现高血氯性酸中毒和低血钾症。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外的回盲瓣,具有括约肌作用。在可控性盲肠膀胱术中,部分地利用回盲瓣的作用,以防止尿液的反流。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2.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