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粉炒刺猬皮

目录

1 拼音

huá shí fěn chǎo cì wèi pí

2 概述

滑石粉炒刺猬皮为刺猬皮的炮制品。刺猬皮的炮制汉代已有,见《神农本草经》。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或短刺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1]。刺猬皮味苦,性平,归胃、大肠经[1]。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缩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炒制后质地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1]。并能矫臭矫味[1]。滑石粉炒刺猬皮质地发泡,鼓起,黄色,刺尖秃,易折断,边缘皮毛脱落,呈焦黄色,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1]。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

3 滑石粉炒刺猬皮的炮制方法

汉代有酒煮(《神农本草经》)的方法[1]

晋代出现烧末(《肘后备急方》)的记载[1]

唐代有炙、炙令焦(《备急千金药方》)、炒令黑(《食疗本草》)的方法[1]

宋代出现了炙令焦黄(《太平圣惠方》)、酒浸炙(《圣济总录》)、煅黑存性(《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炒黄(《疮疡经验全书》)等法[1]

明代增加了麸炒(《普济方》)、酥炙(《本草品汇精要》)、蛤粉炒(《审视瑶函》)等法[1]

清代又有土炒(《医宗说约》)、酒醋童便浸炙(《外科大成》)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砂炒或砂炒醋浸等[1]

刺猬皮块的制法:取原药材,用碱水浸泡,将污垢洗刷干净,再用清水洗净,润透,剁成小方块,干燥[1]

滑石粉炒刺猬皮的炮制方法为:取滑石粉置热锅中,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刺猬皮块,拌炒至黄色、鼓起、皮卷曲、刺尖秃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1]

每100kg刺猬皮,用滑石粉40kg[1]

4 滑石粉炒刺猬皮的性状

刺猬皮为密生硬刺的不规则小块,外表面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皮内面灰白色,边缘有毛,质坚韧,有特殊腥臭气[1]

滑石粉炒刺猬皮质地发泡,鼓起,黄色,刺尖秃,易折断,边缘皮毛脱落,呈焦黄色,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1]

5 刺猬皮的性味归经

《中药炮制学》:刺猬皮味苦,性平[1]。归胃、大肠经[1]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味苦、甘,性平。

《中药大辞典》:刺猬皮味苦,性平。

《中华本草》:刺猬皮味苦、涩、性平;入胃、大肠、肾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名医别录》:"无毒。"

《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本草求真》:"入肠、胃。"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6 刺猬皮的功效与主治

《中药炮制学》:刺猬皮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缩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其炮制品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如治痔漏的猬皮丸(《圣济总录》);治肠风下血的猬皮散(《杨氏家藏方》)[1]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具有行瘀止痛,止血,固精的功效。用于胃脘疼痛,子宫出血,便血,痔疮,遗精,遗尿。

《中药大辞典》:刺猬皮具有降气定痛,凉血止血的功效。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中华本草》:刺猬皮具有化瘀止痛、收敛止血、涩精缩尿的功效。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遗精、遗尿

《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本草备要》:"泻,凉血。"

《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7 滑石粉炒刺猬皮的炮制作用

刺猬皮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

炒制后质地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1]。并能矫臭矫味[1]。临床多用其炮制品[1]。醋淬后矫味矫臭效果更佳,并能增强行瘀止痛的作用[1]。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如治痔漏的猬皮丸(《圣济总录》);治肠风下血的猬皮散(《杨氏家藏方》)[1]

8 刺猬皮的炮制研究

刺猬皮含蛋白质、钙盐等[1]。刺猬皮上层刺主要含角蛋白,下层真皮层主要含胶原、弹性硬蛋白和脂肪等[1]。短刺猬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1]

经炒后,由于高温的作用,使钙盐生成氧化钙,收涩之性大增[1]。内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可溶性钙盐,易于吸收,从而增加人体内钙的含量,促进血凝,增强收敛止血的作用[1]

9 滑石粉炒刺猬皮的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防霉,

10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3-16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