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hòu xuè
后血为病证名[1]。即便血。《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指以便血为主症的疾患[2]。
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
《金匮要略方论》以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
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游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
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