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目录

1 概述

在同一抗凝血标本中同时计数红细胞数量,测定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通过三个数和,可进一步间接计算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2 别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医学检查

3.1 检查名称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3.2 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 > 红细胞

3.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原理

(1)光学型血细胞分析仪(又称流式细胞仪):血标本稀释后高速流经检测器微孔管,每个细胞在通过微孔管时受到一固定激光束照射,细胞可产生光折射、散射、发射和吸收等物理现象。仪器根据下列信号可以得出细胞各项参数及细胞分布图。

①测定各个角度光值(1°~3°测细胞大小,7°~11°测细胞膜结构及其完整性,70°~110°测细胞分叶核)。

②根据10°角、90°角测单个核细胞和多个核细胞。

③根据90°去极化角得出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

④在单个核细胞中分别出淋巴和大单核细胞。

(2)电学型血细胞仪(又称阻抗型细胞仪):血细胞(包括WBC、RBC、PLT等)是一种不良导体,当混有细胞的均匀液体通过仪器微孔时,会产生一个电阻脉冲信号。检测器根据这些信号的数量与特征进行细胞计数,并进一步按其体积大小将白细胞分为两类或3类,即:大细胞(W-Lc)。小细胞(W-Sc),中间型细胞(W-Mc)。

(3)新型血细胞分析仪:新一代血细胞分析仪已将阻抗原理与激光技术、超声技术结合,或是将阻抗原理与细胞组化技术结合而进行细胞计数与分类。前者是,当单个细胞通过检测器时,能产生一个电阻脉冲信号,根据这一信号可以到细胞计数值和体积大小,同时,细胞又受到激光束照射,根据前向角不同可以得到细胞膜结构特点及核分叶指数,另外,细胞还受到高频电磁波的作用,根据超声波资料,可以分析出细胞核及细胞浆的结构特性。综合上面资料,仪器可更具体地将白细胞分为5类,而且能提供幼稚细胞及其它异常细胞的数据、分布图和警示信号。阻抗与细胞组化技术结合的原理是,当静脉抗凝血注入机内后,仪器通过自动分配阀门将血液分成4个部分:①Hb通道,经溶血、转化、比色得出Hb值。②进入过氧化物酶通道,经染色、孵育、固定、扫描等步骤得到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指数。③进入嗜碱性细胞通道,加入特殊试剂后,可以直接得到嗜碱性细胞计数值。④进入RBC、PLT通道,经高倍稀释后进行RBC、PLT计数。这4个通道互相独立,同步检测。仪器可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各种细胞参数及其图谱资料。

3.4 试剂

以F-800血细胞仪为例

(1)稀释液:

NaCl硼酸盐缓冲液EDTA-2K,Na2SO4

pH  7.40±0.05

渗透压255±5  mosn/kgH2O

电导率13.5~14.5    cm-1ms

空白粒子  RBC<0.03×1012/L,WBC<0.3×109/L,

PLT<10×109/L

(2)溶血剂:溴代十六烷三甲胺(50g/L),KCN(3.0g/L),异丙醇(50ml/L),TritonX-100(20ml/L)。基本要求,对RBC破坏完全,对Hb转化快速(30s内转化完全)、稳定,对WBC损伤要小(5min内WBC分类值无明显变化)。

(3)清洗剂:主要成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除蛋白剂,其作用是使微孔电极、计数池、比色池及所有管道保持高度清洁。

3.5 操作方法

各种不同型号细胞分析仪,均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现以PC-604血细胞分析仪为例:

(1)开机稳定20min后用稀释液作空白测试,使其WBC<0.3×109/L,并调整Hb读数为零。

(2)用Hb标准液校正仪器。

(3)用红细胞压积(HCT)标准液校正仪器。

(4)将标本作1∶500稀释分别用于WBC、Hb测试(20μl血+10ml稀释液)。

(5)将标本作1∶50000倍稀释用于RBC测试(100μl上述稀释标本+10ml稀释液)。

(6)在WBC、Hb测定用样本杯中加入溶血剂3滴(约0.1ml)摇匀,30s后放进测试台按count键,仪器即自动记录WBC、Hb值。

(7)将RBC测试杯放进测试台按count键,仪器即自动记录RBC、MCV值。

(8)根据两次测得数据,经计算,仪器可打印出包括RBC、WBC、Hb、HCT、MCV、MCH、MCHC共7项指标。

3.6 正常值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26~32pg。

3.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升高:大细胞性贫血。

(2)降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8 附注

根据RBC、HGB、HCT的测定结果分别计算求得MCV、MCH和MCHC,前三项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结果,必须准确可靠,后三项才有意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