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变种的成熟果皮·《中医大辞典》·红皮
红皮为中药名,出自《汤液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橘皮之别名[1][2]。
3.1 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变种的成熟果皮。主产四川、浙江、福建等地。
3.3 性味归经
辛、苦,温。入脾、肺经。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橘的外层果皮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还含橙皮苷、新橙皮苷、红橘素(Tangeretin)、米橘素(Citromitin)、5-去甲米橘素。
3.6 药理作用
挥发油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内积气,并有轻度祛痰作用。橙皮苷类似维生素 P,有抗炎、抗胃溃疡形成及利胆作用。维生素 B1含量较多,在动物身上有某些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煎剂能抑制胃肠平滑肌,并有某些解痉作用。
4 安息香科红皮的叶、根·《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皮
4.1 拼音名
Hónɡ Pí
4.2 别名
粘高树、赤血仔、栓叶安息香
4.3 来源
安息香科红皮Styrax suberifolium Hook. et Arn.,以叶、根入药。
4.4 生境分布
贵州及南部各省至台湾。
4.5 性味
辛,微温。
4.6 功能主治
4.7 用法用量
根研粉0.5~1钱;外用适量,叶煎水,熏洗患处。
4.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安息香科植物栓叶安息香的叶和根《中华本草》·红皮
5.1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5.2 拼音名
Hónɡ Pí
5.3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yrax suberifolius Hook.et Arn.
5.4 原形态
乔木,高4-20m。树皮红褐色或灰褐色,粗糙,嫩枝被褐色星状绒毛,老枝变无毛。叶互生;柄长1-2cm,密被灰褐色或锈色星状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4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仅中脉被星状毛,下面密被黄褐色至灰褐色星状绒毛;侧脉5-12对。花6至多花集成总状花序或狭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6-12cm;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星状毛;小苞片钻形,密被星状毛;花萼杯状,萼齿5,三角形或波状,外面密被星状毛,内面近顶端疏被白色长柔毛;花白色,4-5裂,无毛;雄蕊8-10,较花冠稍短,花丝上部分离,被星状毛,下部联合成筒,无毛;子房密被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果实近球形或卵状球形,直径1-1.8cm,密被星状绒毛,成熟时3瓣开裂;花萼宿存,包围果的基部。种子褐色。花期3-5月,果期9-11月。
5.5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0m的山地、丘陵地常绿阔叶林中。
5.6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椭圆状矩圆形或披针状矩圆形,长7-8.5cm,宽2.0-3.7cm,上面黄绿色或棕绿色,下部叶脉突起,革质。气微,味辛。
5.7 性味
辛;性微温
5.8 归经
肝;胃;膀胱经
5.9 功能主治
5.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5.11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