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母鸡草

目录

1 拼音

hóng mǔ jī cǎo

2 英文参考

hookedhairypod tickclover leaf[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红母鸡草

红母鸡草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鸡骨草之别名[1][2]

3.1 别名

又名红母鸡草、黄头草、猪腰草、黄食草、石门坎、细叶龙鳞草[2]

3.2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 Hance除去荚果的全株[2]。分布广东、广西等地[2]

3.3 性味

甘、微苦,凉[2]

3.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利湿,散瘀止痛[2]

1.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2]。煎服:15~30g[2]

2.鲜叶捣敷乳痈,蛇咬伤[2]

3.5 使用注意

本品种子有毒,不可内服[2]

3.6 化学成分

全草含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黄酮类、氨基酸、糖类[2]。根含皂苷,苷元为槐花二醇、大豆皂醇A及B、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又含大黄酚、大黄素甲醚[2]

3.7 药理作用

相思子碱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肩部由葡萄球菌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高浓度可抑制羊红细胞的溶解[2]。本品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2]

4 《*辞典》·红母鸡草

4.1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4.2 拼音名

Hónɡ Mǔ Jī Cǎo

4.3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叶山蚂蝗的茎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4.4 原形态

大叶山蚂蝗,又名:恒河山绿豆。

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5米。茎柔弱,稍分枝,被柔毛。单叶;膜质或纸质;矩圆状卵形或卵形,长5~13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下面被灰色柔毛;叶柄长1~2厘米,被毛;托叶线状锥尖,长8~10毫米。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5~30厘米;花2~6朵簇生,花束疏离;花柄长2~5毫米,密生钩状毛;苞片小,刚毛状;花萼长约2毫米,被粗毛,萼齿披针形;花冠绿白色,长约3毫米;子房密生柔毛。荚果密集,略弯曲,长1.2~2厘米,宽约2毫米,有荚节7~9个,近秃净或被小钩毛。花期4~8月。

4.5 生境分布

生于荒地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4.6 化学成份

根含液体生物碱约0.05%,从中分离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下箴刺桐碱、大麦芽碱、N-甲基酪胺、β-苯乙胺等。又含γ-羟基棕榈酸内酯0.03%,醚溶性树脂2.1%、有机酸、还元糖、挥发油等。

地上部分含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Nb-甲基四氢哈尔满和6-甲氧基-2-甲基-β-咔琳。

种子含脂肪油、糖、生物碱。脂肪油中含油酸30.47%、亚油酸31.85%、棕榈酸6.68%、硬脂酸1.40%、廿四烷酸6.21%,又薄层层析分出5种磷脂。

4.7 药理作用

10%叶浸剂对家兔有利尿作用,灰分无效

4.8 功能主治

《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肿。治跌打损伤。"

4.9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4.10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