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核黄素(riboflavin)又称维生素B2(vitamin B2),是B族维生素之一[1]。在体内,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作为辅基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代谢。
纯的维生素B2为橙黄色结晶,溶于水,在紫外线照射下有黄绿色荧光,耐热,耐酸,不耐碱,对光敏感。食物中维生素 B2多与磷酸和蛋白质结合,对光较稳定。[2]
维生素B2(vitamin B2)是核醇与7,8-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属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2在体内以游离核黄素、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3种形式存在于组织,构成体内许多黄酶中的辅酶。
5 缺乏核黄素所引起的疾病
维生素B2的主要功能是构成黄酶的辅酶,参加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缺乏维生素B2时许多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中氧化速率下降,直接影响了能量代谢。因此它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
7 核黄素医学检查
7.1 分类
7.2 原理
(1)全血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系数(activity coeffi-eient of 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ACEGR)测定:维生素B2的衍生物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谷胱甘肽还原酶(EGR)的辅酶,可促进红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同时还原型的辅酶Ⅱ被氧化,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当体内维生素B2缺乏时该酶的活性降低,而将维生素B2加入含有谷胱甘肽还原酶的红细胞溶血液中,可增加酶的活性。这种补充维生素B2后酶增加的活性与原有活性的比值即为EGR的活性系数(ACEGR)。
(2)尿维生素B2测定:维生素B2主要从尿中以游离形式排出,而维生素B2在440~500nm波长激发时产生黄绿色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与维生素B2浓度成正比。故测定尿中维生素B2可反映体内维生素B2的营养状况。有多种方法,如24h尿维生素B2测定,1h尿维生素B2测定及维生素B2负荷试验。后者最常用的方法是口服5mg维生素B2后,收集4h尿样,测定尿中的维生素B2量。另外尚可收集任意尿,测定每克肌酐来表示尿中维生素B2的排出量。
7.3 试剂
同荧光分析法。
7.4 操作方法
同荧光分析法。
7.5 正常值
ACEGR的参考范围<1.2,若>1.4有诊断意义
尿维生素B2的排出量见表1。
7.6 临床意义
维生素B2缺乏(vitamin B2 deficiency)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因维生素B2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必须的因素,体内缺乏维生素B2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常见是口腔及皮肤等部位出现异常,严重缺乏可导致生长停止。本病多数由于膳食中维生素B2供给不足或利用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引起。因此可根据饮食中有维生素B2缺乏的病史及阴囊皮损、口腔症状、脂溢性皮炎而做出初步临床诊断,然后给以维生素B2治疗。
7.7 附注
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
(1)以ACEGR作为人体维生素B2缺乏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可首选。此法具有用血量少,灵敏度高,方法稳定等优点,且能直接反映体内核黄素的代谢情况。
(2)虽然24h尿维生素B2测定能正确地查明一天尿中排出的维生素B2量,但尿量不易收集,尤其是小儿。可采用测空腹1h尿中维生素B2排出量,测得值再折算24h的排出量。
7.8 相关疾病
8 维生素B2药典标准
8.1 品名
8.1.1 中文名
维生素B2
8.1.2 汉语拼音
Weishengsu B2
8.1.3 英文名
Vitamin B2
8.2 结构式
8.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7H20N4O6376.37
8.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7,8-二甲基-10-[(2S,3S,4R)-2,3,4,5-四羟基戊基]-3,10-二氢苯并蝶啶-2,4-二酮。按干燥品计算,含C17H20N4O6应为97.0%~103.0%。
8.5 性状
本品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溶液易变质,在碱性溶液中或遇光变质更快。
本品在水、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
8.5.1 比旋度
避光操作。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碳酸盐的0.05mo/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mg的溶液,在30分钟内,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115°至-135°。
8.6 鉴别
(1)取本品约1mg,加水100ml溶解后,溶液在透射光下显淡黄绿色并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分成二份:一份中加无机酸或碱溶液,荧光即消失;另一份中加连二亚硫酸钠结晶少许,摇匀后,黄色即消褪,荧光亦消失。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67nm、375nm与44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375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267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31~0.33;444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267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36~0.39。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447图)一致。
8.7 检查
8.7.1 酸碱度
取本品0.50g,加水25ml,煮沸2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10ml,加酚酞指示液0.05ml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0.4ml,显橙色,再加盐酸滴定液(0.01mol/L)0.5ml,显黄色,再加甲基红溶液(取甲基红50m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86ml与乙醇50ml的混合液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0.15ml,显橙色。
8.7.2 感光黄素
取本品25mg,加无乙醇三氯甲烷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44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16。
8.7.3 有关物质
避光操作。取本品约15mg,置1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5ml与水75ml,加热溶解后,加水适量稀释,放冷,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1.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2.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1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8.7.4 干燥失重
取本品0.5g,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8.7.5 炽灼残渣
不得过0.2%(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8.8 含量测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8.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1mol/L庚烷磺酸钠的0.5%冰醋酸溶液-乙腈-甲醇(85:1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4nm。理论板数按维生素B2峰计算不低于2000。
8.8.2 测定法
取本品约15mg,精密称定,置5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5ml与水200ml,置水浴上加热,并时时振摇使溶解,加水适量稀释,放冷,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维生素B2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8.9 类别
维生素类药。
8.10 贮藏
8.11 制剂
8.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9 药品说明书
9.1 别名
核黄素;卵黄素;乳黄素;维生素G;维生素乙2;乙二素;乙种维生素二 ,维生素B2
9.2 外文名
Vitamin B2 ,Riboflavin, Beflavit, Flavitol, Ovoflavin,Riboderm,Vitamin G
9.3 适应症
本品可用于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结膜炎和阴囊炎等疾病的防治。
9.4 用量用法
口服:成人每日的需要量为2~3mg,治疗口角炎、 舌炎、阴囊炎等时,1次服5~10mg,1日3次。皮注或肌注,1次5~10mg,每日1次,连用数周,直至病势减退为止。
9.5 注意事项
1.宜在进食时或进食后立即服。 2.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用。 3.服后尿呈黄绿色。
9.6 规格
10 参考资料
-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Z].2015-12-29.
- ^ [2] 高崇新等编著.养生保健汤茶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92.
- ^ [3] ."关于批准叶绿素铜等2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等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3年第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