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

目录

1 拼音

hán zhàn

2 英文参考

shiver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寒战为症状名[1] 。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感觉寒冷的同时伴有全身不由自主的颤抖的表现[2](即冷得发抖[2]) 。体内寒盛多见此证,亦可由热郁所致。在诸热病中,疟疾“先寒后热”之寒,多表现为寒战。

参见寒栗、振寒、战栗:

寒栗指凛栗恶寒[2]。《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

振寒指发冷时全身颤动[3] 。有谓系战栗之轻者[3]。《证治准绳·杂病》:“振寒,谓寒而颤振也。”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 《张氏医通·寒热门》:“经言,虚邪之中人也,洒洒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见于色,不知其身。又曰,阳明所谓洒洒振寒,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当泻阳也。又曰,阳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振振寒栗,当补阳者也。如六脉弦细而涩,按之空虚,此大寒证,亦伤精气,当温补者也。泻阳,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补阳,黄芪建中汤。若夫真阳虚证,但寒栗耳,不作振也,或兼风寒则振,桂枝加附子汤。”

战栗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4] 。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4]。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4]。《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栗,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栗者寒冷也。或言寒战为脾寒者,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栗愈矣。或平人冒极寒而战栗者,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热内作故也。……或平人极恐而战栗者,由恐为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而为战栗也。又如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张氏医通·寒热门》:“若阳虚则但畏寒,阳郁则振寒、战栗,有火无火之分也。亦有暴感寒邪,恶寒脉伏而战栗者,麻黄汤发散之。”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6.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