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脂膜炎

目录

1 拼音

hán lěng xìng zhī mó yán

2 英文参考

cold panniculitis

3 概述

寒冷性脂膜炎(cold panniculitis)由于寒冷、血运不良直接作用致脂肪组织损伤,引起皮下脂膜炎,表现为皮下结节或斑块。1941年Haxthausen描述其发生特点。 本病主要见于婴幼儿,偶见于儿童及年轻女性,发生于寒冷季节,多在受冷1~3 天后发病。本病主要为境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或斑块,表面温度降低,颜色为青红色或青紫色,质地较硬,有触痛。主要发生在面颊部,在大腿外侧、臀部、下腹等处也可发病,亦有报道冬季在冷水中游泳后发生于阴囊者。发病后如马上祛除寒冷因素,结节多于2 周内逐渐软化消退,不留疤痕及痕迹。寒冷性脂膜炎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应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

4 疾病名称

寒冷性脂膜炎

5 英文名称

cold panniculitis

6 别名

冷性脂膜炎

7 分类

皮肤科 > 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病

风湿科 >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 弥漫性脂膜炎

8 ICD号

M79.7

9 流行病学

寒冷性脂膜炎主要见于婴幼儿,偶见于儿童及年轻女性,发生于寒冷季节,多在受冷1~3天后发病。

10 寒冷性脂膜炎的病因

寒冷性脂膜炎可能与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熔点增高有关。成人多见于冻疮或着紧衣裤而致血循环不良,见于部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冷纤维蛋白原增高症者。

11 发病机制

寒冷性脂膜炎发病机制不明确。有人认为可能与婴幼儿皮下组织中的脂肪酸水合程度较成年人高,更容易固化有关,但此学说不能解释成年发病者。亦有人认为这是机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在组织受冷后即刻,真皮和皮下组织交界处血管周围有淋巴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在受冷后大约第3天,组织反应达到高峰,皮下组织中某些脂肪细胞破裂并相互融合,形成囊性结构。在脂肪细胞及囊性结构周围有显著的炎性浸润,除淋巴样细胞和组织细胞外,尚有少数嗜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12 寒冷性脂膜炎的临床表现

受冷数小时或数天后暴露的四肢、颜面出现皮下结节,直径2~3cm大小或融合成斑块,质硬、触痛,颜色青紫或暗红,皮肤冰凉。有时致冷因素不去除,亦可出现皮肤破溃或臀部、股部、下腹部斑块。

13 实验室检查

一般无异常发现。

14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脂肪坏死,血管周围及局部可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以后脂肪细胞破裂融合成囊状结构。

15 寒冷性脂膜炎的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特点,结合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16 寒冷性脂膜炎的治疗

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这对于婴幼儿尤其重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Aroni(1998)报道1例成年女性患者用四环素治疗有显著疗效,且有预防复发的作用,但14岁以下的患者禁用。

17 预后

结节多于2周内逐渐软化消退,不留疤痕及痕迹。

18 寒冷性脂膜炎的预防

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这对于婴幼儿尤其重要。

19 相关药品

四环素

20 相关检查

纤维蛋白原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