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

目录

1 拼音

guī pí tāng

2 英文参考

Decoction for Invigorating the Splee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uipi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归脾汤同名方剂约有九首,其中《正体类要》卷下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术9g、当归9g、茯神9g、黄芪12g、远志6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3枚,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4 《正体类要》卷下方之归脾汤

该方剂作用广泛,涉及到免疫促进和调节、细胞代谢及特异性抵抗能力,对心血管、血流变学、肝胆功能、胃肠功能、垂体内分泌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多器官功能均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并有抗肿瘤作用,因而对其适应证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但是对感染性原因所致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抗菌力度不大,故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适应证时应配合现代医学的抗菌疗法[1]

4.1 别名

归脾散、加味归脾汤、归脾饮、归脾养营汤

4.2 组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白术9g、当归9g、茯神9g、黄芪12g、远志6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3枚[2]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3]

4.3 功效主治

《正体类要》卷下方之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3]。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1.心脾气血两虚证[3]。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

2.脾不统血证[3]。症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苔白,脉细[3]

4.4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3]

4.5 方解

本方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4]。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4]。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4]。脾气虚则统摄无权,故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等[4]。治宜益气补血与健脾养心兼顾[4]。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4]。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4]。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4]。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4]。用法中加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即在此[4]。二是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4]。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4]

本方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其不同之处,本方是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补益心脾,复其生血统血之职;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其升清降浊之能[4]。在主治方面,本方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之少气懒言、发热及中气下陷诸症[4]

4.6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4]。临床上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或各中出血,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4]

2.加减法: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4]

3.使用注意:热迫血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禁用本方[4]

4.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归脾汤。《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5.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6.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最近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查体格中等,稍羸瘦,颜色苍白,脉搏稍弱。投与归脾汤,重用酸枣仁4钱,连服3剂,诸症好转。《内蒙古中医药》(1984;1:44):刘某,女,51岁。平素多忧多虑,起初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反复发作,遂致彻夜不能入睡,随之月经失调,淋漓不断已2年。近日面浮,午后潮热,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黄无华,舌体胖,苔白中厚,脉象双寸关大而无力,尺脉沉弱。此证系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归脾汤去当归,加真珠母15g,白芍12g,水煎,服6剂。服药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继用上方加味,后服归脾丸调养而愈。

7.痿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4:62)于某,男,17岁。因下肢肌肉活动无力,双手指不能伸握20天就诊。症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给予归脾汤加伸筋草1两、活血藤1两治疗。服6剂后,双手指已能握伸,下肢活动明显有力,又服三剂。再诊手指及下肢活动已恢复正常,又给归脾丸1盒以巩固疗效。

8.便血《清代名医医案大全?曹仁伯医案》:便血之前,先见盗汗,盗汗之来,由于寒热,寒热虽已,而盗汗便血之证不除,脉小而数,气阴两虚之病也。归脾汤去桂圆,加丹皮、山栀、地榆、桑叶。

9.紫癜《北京中医》(1953;5:13):朱敏珍,女,23岁,素无其他疾患,惟月经有时不调。一九五○年秋即觉心动悸,胃纳不佳,关节酸痛,精神疲倦,下肢皮肤时常出血,有紫斑点,乃住院,以西药治疗4个月病况无甚转变。现面色苍白,萎糜倦怠,月经不调,食欲不佳,声低微,心动悸,四肢无力,睡眠不佳,关节酸痛,下肢有紫斑点如环状,大小不一,躯于及上肢较少。乃处以归脾汤作煎剂,每日1服,诸症减轻。继续进剂至三星期,诸症若失,已照常工作。

10.项疽《得心集医案》:黄荣青,项外结喉之间,忽生硬疽。延医调治,与疏风化痰之剂,疽形渐长,按之坚而不痛,不寒不热,不痒不疼。由于思虑郁结,营卫留滞,以致气结不行,当进益气和营之药,不治而治也。连服归脾数10余剂,其核疽自化而消。

11.崩漏《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产后百脉空虚,气血俱伤,冲任不振,半月血来甚涌,所谓冲伤血崩是也。寒热,乳房作胀,五心烦热,诸虚迭见,日以益甚,脉来弦数无神,先从太阴阳明主治,冀其胃开进食,诸虚可复。归脾汤去木香,加枸杞子。《江西中医药》(1959;3:14):治疗崩漏20例,其中11例属脾虚型,用本方治疗,皆获痊愈。一般服药3-9剂出血全部停止,兼症逐步消失。有1例出血已3个月之久,用本方3剂后症状减轻,出血减少,服至12剂后获愈。

12.带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4:60):马某,女,33岁。近1年来白带多,蹲下时白带滴流而下,质清稀,无臭味。就诊时面色无华,全身无力,背寒肢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脾气虚弱,寒湿带下,方用归脾汤治疗,3剂后,白带即止。⑩脑外伤后综合症《新医药学杂志》(1977;9:21):用本方加减治脑外伤后遗综合症88例,均为脑震荡、脑挫伤等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后仍有头痛、头晕、昏胀、健忘、失眠、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苔白脉细等症状者。以本方加减,辅以西药谷维素、r-氨酪酸等。效果:痊愈41例(45.5%)、显效30例(34%)、好转17例(20.5%)。多数病例服药在30剂以下。

4.7 现代适应证

[5]

适应证: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4.7.1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二者均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在正常黏膜损害、防御和修复过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继而发生溃疡,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十二指肠球部、胃角或胃小弯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性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可达浆膜层,血管溃破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引起穿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钝痛、灼痛、胀痛等,尤以空腹时为著;周期性发作,秋冬季为多,发作具有节律性,查体可见上腹部局部轻压痛。

4.7.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包括两种:①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机体受内部或外部因素如精神紧张、代谢紊乱、气候骤变等因素影响,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致月经失调。子宫内膜主要表现为:组织脆性增加,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至修复困难、血量结构及功能异常、凝血与纤溶异常,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②排卵性月经失调,是由于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主要病理是子宫内膜腺体呈分泌不良,间质水肿不明显或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另一种是由于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或溶黄体机制异常引起黄体萎靡不全,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延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4.7.3 神经衰弱

神经官能症发病与精神过度紧张或恐惧等因素有关,使大脑皮层抑制功能不足而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烦躁、入睡困难或睡眠浅或失眠;其次是大脑皮层兴奋功能不足,表现精神不振、没情绪、乏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工作难以持久等,上述两种情况也可同时存在;但要除外某些器质性疾病,如脑肿瘤等引起的神经衰弱综合征。

4.7.4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与其发病相关的因素可能有病毒感染、氯霉素及抗肿瘤药等化学因素以及长期接触X线镭及放射性核素等。多数学者认为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造血微循环异常及造血干细胞缺陷、异常免疫损伤,部分学者把三者各自作为一种发病机理学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4.7.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其原因有3: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临床多见的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所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病因至今未明。与其发病相关因素如下:①细菌或病毒感染。②免疫因素。③遗传因素。④肝、脾的作用。其中感染造成人体免疫监测系统紊乱导致自身抗体产生或病毒作为半抗原与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导致血小板破坏;病毒抗原与血小板相关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血小板构型变化,随之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脾)清除;固定于血小板表面的免疫复合物吸附补体,通过补体溶解反应破坏血小板。脾是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部位,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其表面性状发生变化,在通过脾脏时被滞留及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严重出血可致贫血和出血性休克。

4.7.6 心脏病

心脏病包括内容太多,不再一一阐述,本节重点指心脏病并发的心律失常或循环障碍。

4.8 药理作用

[6]

4.8.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及其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甲和其他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广泛影响,以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为主。分述如下:①黄芪多糖通过抑制抑制性T细胞功能,使其他T细胞亚群如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得以增强,使T细胞分化成熟,并显著提高其活性。②黄芪能明显促进正常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黄芪煎剂可显著提高抗原结合细胞数、抗体分泌细胞数、溶血空斑数及抗体生成量。其中黄芪多糖能非常显著地促进抗体生成,拮抗泼尼松龙等免疫抑制剂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电镜可见在黄芪多糖作用下小鼠脾脏增重,脾脏中大量浆细胞增生且以成熟的浆细胞为主。而黄芪皂苷甲皮下注射于小鼠,可见其淋巴结内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抗体合成,胞质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腔中含大量的抗体蛋白,说明二者均是增强体液免疫的重要成分。③对于巨噬细胞系统黄芪水煎剂可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其中黄芪多糖可直接刺激巨噬细胞使之数量增加,吞噬功能增强;黄芪皂苷甲皮下注射于小鼠可见其淋巴结内巨噬细胞体积增大,吞噬体、溶酶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等大部分细胞器数量增多而呈激活状态。黄芪皂苷甲可促进巨噬细胞蛋白合成系统功能,促进溶酶体生成。④黄芪通过诱生γ-IFN能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且与干扰素合用可使NK细胞毒提高5~6倍。⑤黄芪还有干扰素诱生及诱生干扰素活性作用,能显示一定的继发性抗病毒效果。⑥黄芪注射液能明显防治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数及骨髓巨核细胞数降低,明显促进外周中性粒细胞的随机运动和趋化运动。黄芪多糖注射液可使脾脏明显增重,并明显拮抗泼尼松龙等所致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结等的萎缩,显著降低人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含量。龙眼肉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多种维生素,龙眼肉蛤蚧液灌服小鼠可使脾重显著增加;龙眼肉提取液口服可提高胸腺、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检出率。臣药人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广泛的影响,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人参不仅对正常动物,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人参花皂苷能增加特异性抗体的浓度,能增加IgG、IgA、IgM水平,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促进T、B细胞对分裂原刺激的淋转反应;人参皂苷能增加脾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促进IL-2的产生和提高NK细胞的活性;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和抗补体活性。白术能使免疫抑制的动物TH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细胞表面IL-2的表达,使IL-2水平显著增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抗体产生能力,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目,增加脾及胸腺重量。当归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有效成分是当归免疫活性多糖,该物质有免疫佐剂样活性,有良好的抗补体活性和良好的干扰素诱导活性;当归对淋巴细胞也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当归免疫活性多糖对人脾细胞有促有丝分裂活性,是B淋巴细胞的潜在丝裂原,使B淋巴细胞分化到不同成熟阶段,部分细胞群成熟为抗体分泌细胞;同时当归免疫活性多糖还能直接激活参与抗体反应的T淋巴细胞而不诱导正常的胸腺细胞和抗氢化可的松胸腺细胞的增殖,还能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当归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NO含量,当归醇沉物可显著增加TNF-α、IL-1的分泌,诱导INF-γ分泌,并增强其活性;同时当归所含阿魏酸对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因而具有广谱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对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臣药白术水浸液可显著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吞噬细胞功能,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及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T细胞功能。茯神所含茯苓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可使巨噬细胞吞噬率增加,吞噬指数上升,拮抗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使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重量明显增加;茯苓多糖及羟乙基茯苓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反应,体外试验时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强20~28倍;茯神还能使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明显上升,说明茯神既可增强细胞免疫又可增强体液免疫功能。酸枣仁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单核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促进溶血素抗体的生成,并拮抗环磷酰胺对迟发超敏反应的抑制。甘草不仅能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的活性,而且甘草酸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具有抗过敏作用,增加脾脏及胸腺的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使体内抗体显著增加,激活淋巴细胞增殖;甘草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的比率;甘草酸二胺能升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能够的抑制剂;甘草Lx则可降低抗原量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生姜能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大枣有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解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大枣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毒性和TNF-α、IL-1、NO的分泌功能。

该方剂的这些作用对因免疫功能异常而发病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大有治疗意义。

4.8.2 对细胞代谢及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影响

君药黄芪可通过对环核苷酸系统的调节而影响机体的广泛功能。黄芪皂苷甲能显著促进机体的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本品灌服小鼠3H-TdR掺入再生肝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使再生肝DNA含量明显增加;黄芪多糖显著增强肝碱性RNase的抑制因子并抑制RNase活力,使RNA分解代谢降低,从而引起RNA积累,使肝脏RNA含量增加;黄芪还可促进肝脏和血清蛋白质更新,对血糖有双相调节作用,既能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又能对抗二甲双胍引起的血糖降低,使血糖恢复平衡;黄芪有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物作用,并可使红细胞SOD活力显著增高,且随剂量的增大作用增强,能明显清除超氧阴离子,降低MDA及LPO;黄芪有抗多种非特异性损伤、增强生命力和抵抗力作用;黄芪可使体外培养的人胎肾细胞生长旺盛的生存时间增长,使人胎肺二倍体细胞衰老寿命从原之61代延长到88~98代;黄芪能增强动物对低温、饥饿、辐射、减压、缺氧、氰化钾中毒等多种劣性刺激的耐受能力;黄芪能促进造血功能,使贫血患者外周血RBC及Hb增加,对环磷酰胺所致WBC减少及血小板降低有促进恢复的作用,能增加有核细胞数,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黄芪增加肾上腺重量并作用于性腺而增强机体对应激的良性反应,明显延长应激衰竭期的出现,因而可显著增强肌力,有抗疲劳作用。以龙眼肉为主配伍半量蛤蚧制备的水、醇提取物能明显增强耐低温、耐高温和耐缺氧的能力。臣药人参可促进高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使衰老细胞群中“不分裂”细胞转化为“分裂”细胞,并使细胞分裂周期缩短;人参通过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及增强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而具有抗应激作用;对热、冷、辐射、缺氧等意外伤害增加耐受力;并通过升高血脂和促进蛋白质合成而具抗疲劳作用;人参甲醇提取物中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等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麦芽醇还能捕捉自由基和稳定膜蛋白的结构;同时人参乙炔类化合物也同样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人参所含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及人参皂苷均能促进生发活动旺盛的组织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人参皂苷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非脂化脂肪酸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拮抗动脉硬化;人参对血糖也有双相调节作用,能对抗肾上腺素及高渗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对注射胰岛素及口服二甲双胍所致低血糖又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从而维持血糖平衡。白术可有效地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LPO含量,提高SOD活性,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同时白术能明显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体重增加。佐药当归水煎剂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辐射和抗化学物质损伤的作用,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对SOD有十分显著的激活作用。佐药酸枣仁有明显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提高作用增强;同时酸枣仁醇提取物可明显提高烧伤、烫伤患者的生存率,并能延长其生存时间;酸枣仁总皂苷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甘草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提高机体的内分泌调节能力,本身又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解热、促进三大物质的代谢以及其“允许”作用可进一步协调全身其他激素发挥协调作用;同时甘草具有“解百药毒”作用,这使体内各种代谢毒物可进一步清除。大枣则具有强壮作用。

4.8.3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黄芪通过加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对心肌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从而升高cAMP量,激活了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钙通道蛋白磷酸化,导致Ca2+内流增加;同时细胞内cAMP增高也促进了肌浆网释放Ca2+,导致心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偶联过程增强,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并通过免疫增强作用抑制病毒性心肌炎;黄芪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增强心肌细胞对损伤的耐受力,同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黄芪还有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对高血压病人能控制其升高幅度,对低血压和休克病人则使血压上升而保持稳定;黄芪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水解减少,含量升高,并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A2生成,促进PGI2生成,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并可使体外血栓长度缩短,血栓干、湿重量减轻,全血比黏度降低,血液流变性改善。臣药人参能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促进Na+-Ca2+交换,使Ca2+内流增加,具有强心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使冠状血流量增加,心率减慢,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有抗缺氧和保护心肌的作用,主要与人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脉血流有关,而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是人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又一原因;人参皂苷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同时抑制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使PGI2/TXA2比值降低;人参能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椎动脉、肺动脉,增加这些器官组织的血流量;人参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使低血压和休克病人血压回升,从而保持血压稳定;人参对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均有拮抗作用,能增强休克动物的心肌收缩力,改善其微循环,提高其生存率;人参皂苷对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显著下降,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人参皂苷通过阻滞PG的代谢和Ca2+拮抗作用对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3及Rg1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所以人参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白术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血液有抗凝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佐药当归能减慢心脏传导,通过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及提高致颤阈等多方面作用而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减慢心率,降低耗氧量,清除自由基,稳定心肌细胞膜,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当归也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并降低血液黏滞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使凝血酶时间延长,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白术水煎剂具有抗凝作用,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显著延长。佐药茯神有宁心安神、抗惊悸作用。酸枣仁所含总皂苷能降低缺氧心肌细胞内LPO及Ca2+水平,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酸枣仁注射液能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加强,并能拮抗心律失常,使血压下降;酸枣仁总皂苷能抗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素B2的生成,并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木香去脂挥发油、总内酯有比较持久的降血压作用;木香水溶性成分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远志有降血压作用。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能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静滴能缩小心肌梗死体积,并且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姜辣烯酮除强心作用外,还对血压产生一过性降压、明显升压和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生姜提取物能抑制TXB2、PGs合成,从而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药的上述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心脏病”脾气两虚的主要机制。

4.8.4 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对髓内造血及髓外造血均有促进作用,而且有抗溶血及延长红细胞寿命的作用。首先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3H亮氨酸掺入血清、肝脏蛋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合成,黄芪注射液还可促进3H-尿嘧啶核苷掺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而促进肝细胞RNA合成;黄芪多糖能使肝脾细胞RNA含量增加;黄芪皂苷甲可显著促进机体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当黄芪、当归2药以1:1或5:1配伍时还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及胸腺、脾脏重量等的减少有明显恢复作用,从而促进骨髓造血及肝脾造血管功能;对于失血性贫血,无论黄芪、当归单用或二者1:1合用均能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量;对于溶血性贫血同样能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显著增加,并能使60Co照射小鼠表面生成的造血集落数明显增多,脾重增加。进一步对黄芪、当归及当归补血汤中铁、铜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表明,2药配伍可使煎剂中这2种元素煎出率增加;同时黄芪煎剂可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使红细胞内SOD活性显著升高,且随剂量增大作用增强,从而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防止红细胞衰老,延长红细胞寿命。临床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能使白细胞明显增高,说明黄芪不仅能升高红细胞,而且对全血细胞均有升高作用。臣药当归含有丰富的叶酸、维生素B12及多种维生素及造血物质,当归多糖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表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3 mRNA水平明显提高;当归可通过促进机体分泌粒、单系集落因子而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并表现为多向促进作用,对多向性造血祖细胞、粒单系祖细胞、早晚期红系祖细胞均有刺激增殖作用,单用当归水溶液即可明显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当归与黄芪单用或以不同比例配伍均可使失血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网织红细胞数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增高;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有促进和恢复作用,可使60Co照射小鼠内源性脾结节数增加,并使脾脏、胸腺重量增加,而且当归及黄芪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同时当归所含阿魏酸有抗超氧阴离子及H2O2对红细胞的氧化作用,对超氧阴离子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使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减少,明显降低由羟基及MDA引起的溶血,从而延长红细胞寿命。人参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能使正常和贫血动物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量增加,当骨髓受抑制时人参增加外周血细胞数的作用更为明显;人参通过促进骨髓DNA、RNA、蛋白质及脂质的合成,促进了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骨髓造血;人参使失血性贫血家兔的肝对放射性铁的摄取明显增加;人参皂苷Re及人参总皂苷对骨髓多潜能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红系血细胞分化,并能促进红系、粒系、巨核系组成的混合集落形成;人参皂苷能促进淋巴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GH-CSF及造血相关因子IL-3、IL-6。臣药白术也有促进造血作用,有显著的促进红系造血祖细胞生成的作用。大枣、龙眼肉等则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造血物质。该方剂的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机理。由此可见该方剂既能促进髓内造血,又能促进髓外造血,还能延长红细胞寿命,防止红细胞破坏。

4.8.5 对肝胆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所含黄芪皂苷及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黄芪苷通过抗生物氧化、代谢调节及稳定细胞膜而具有保肝作用;黄芪皂苷ASI、SK均能明显诱导肝药酶,使肝内蛋白质含量增高;黄芪多糖通过抗生物氧化和促进ATP的恢复对内毒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臣药人参乙炔类化合物均有降低血清及肝组织中MDA的作用,有抗氧化作用;人参皂苷R0及齐墩果酸对半乳糖胺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抑制作用。白术主要成分苍术酮可防止肝糖元减少、脂肪浸润、组织坏死,并抑制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升高;白术醋酸乙酯提取物则有利胆作用。当归对多种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能防止肝糖元减少,保护细胞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琥珀酰脱氢酶的活性,能降低肝硬化患者LPO、腺苷脱氢酶、天冬氨酸胺基转移酶之含量和活性,从而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对肝硬化脉门高压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当归水提物、阿魏酸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并增加胆汁中固体及胆酸的排泄量。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中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从而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明显抑制细胞死亡的最终阶段Ca2+内流,直接抑制引起肝细胞损害的磷脂酶A2的作用,从而稳定溶酶体膜,减少体内各种蛋白酶的释放,因而改善肝功能,抑制ALT及AST的升高。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肝脏代谢,防止肝损伤。大枣也具有保肝作用。生姜油、姜辣醇、姜辣烯酮对肝损伤具有保护和防治作用,生姜酮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

4.8.6 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通过减弱攻击因子而具有减少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血清胃泌素作用,从而具有抗溃疡作用。人参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白术水提物及丙酮提取物对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特别是丙酮提取物能抑制胃液分泌量,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术对肠管功能则呈双相调节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抑制之,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呈兴奋作用,从而使胃肠活动恢复平衡。临床单用当归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达85%,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当归挥发油及当归浸膏对肠管运动有抑制作用。佐药木香所含挥发油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使胃肠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木香对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相作用,并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木香提取液可使肠蠕动幅度和肠张力明显增强,但能对抗Ach、HA、BaCl2所致的肠痉挛;大剂量木香煎剂对小肠有抑制作用,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等均可明显抑制大小肠运动,降低其紧张性和节律性;木香丙酮提取物还有抗胃溃疡作用。甘草能抑制胃酸、胃液分泌,并可直接吸附胃酸,降低胃液酸度;甘草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增加胃黏膜细胞合成和释放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保护胃黏膜,因而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同时甘草所含FM100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生姜有镇吐、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进食欲的作用,能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PG,具有抗胃溃疡作用;6-姜辣烯酮、6-姜辣醇对肠管有松弛作用。该方剂的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机制。

4.8.7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黄芪所含的黄芪总苷可显著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减少IL-8含量,减少NO生成,降低渗出液及WBC中PLA2活性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黄芪总黄酮、黄芪皂苷均能显著清除超氧阴离子,降低血及心肌中MDA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君药龙眼肉可升高血中GSH-Px活力及胸腺淋巴组织中T细胞检出率,抑制肝匀浆LPO的生成。臣药人参能抑制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佐药酸枣仁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使肝、脑血中SOD含量增加,MDA水平下降。木香75%醇提取物能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其所含半萜烯内酯对炎性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远志水煎剂可使RBC中SOD、肝组织中GSH-Px活性明显升高。甘草本身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同时又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同时甘草还能通过抑制PGE2分泌而具有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等Ⅰ、Ⅱ、Ⅲ期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甘草亦能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生姜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抗5-HT作用;生姜提取物可清除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脂质过氧化,并降低MDA产生。大枣及大枣多糖可明显提高CAT、SOD活力,降低脑、肝、血浆中LPO含量,清除自由基。

4.8.8 对肿瘤的影响

该方剂10味药中有7味具有抗肿瘤作用。君药黄芪煎剂体外可非常显著地促进小鼠脾细胞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的NK细胞毒活性,并增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NK细胞毒活性;黄芪煎剂还可促进正常人及肿瘤病人的淋转率;可有力地杀伤人类黑色素瘤A375P。龙眼肉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臣药白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所含中性油对食管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术挥发油对腹水癌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作用最强;白术使瘤周免疫细胞反应增强,有利于抑制瘤组织的扩散和转移;白术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降低其恶性度和侵袭性,同时通过促进细胞毒作用,使瘤细胞坏死程度增加。人参对肝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其主要抗肿瘤成分有4种:①人参皂苷可抑制肝细胞癌内无氧酵解过程,使肝癌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正常;人参茎叶皂苷可抑制肿瘤细胞RNA及DNA合成;人参花皂苷对小鼠肝细胞的NK细胞、干扰素和IL-2有诱生作用。②人参多糖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③人参烯醇类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④人参挥发油中的倍半萜类通过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和糖的代谢而具有抗肿瘤作用。当归通过增加机体免疫功能而具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并可增强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效果。佐药茯神所含茯神多糖可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茯苓素可抑制瘤细胞膜上核苷转运,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监督系统而抑制瘤细胞生长。酸枣仁也有抗肿瘤作用。远志则具有抗突变和细胞毒作用,并有抗癌作用。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能增强细胞的解毒作用和抵抗力,从而对肝癌、肺癌、胃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直肠癌等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能增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抗癌药活性。生姜具有抗突变作用。大枣也有抗肿瘤作用。

4.8.9 对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君药黄芪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有增强记忆和记忆巩固作用;黄芪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抗疲劳的作用,可使肾上腺重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增厚,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同时黄芪还能增强性腺功能。龙眼肉对脑内B型单胺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龙眼肉影响垂体-陛腺轴内分泌功能,其乙醇提取物能降低血中催乳素、雌二醇、睾丸酮含量,提高孕酮、促卵泡刺激素含量;同时龙眼肉及其所含腺苷有抗焦虑和镇痛作用。臣药人参所含的人参皂苷可促进脑组织蛋白质及RNA合成,可抑制缺氧对海马细胞的损伤;并影响海马突出膜ATP酶及钙调素活性,抑制大剂量谷氨酸引起的钙离子浓度异常升高;人参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能量代谢,促进大脑合理利用葡萄糖产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水肿;人参能促进神经细胞发育,增加大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其死亡率;人参能促进脑内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含量,因此有益智作用及对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调节作用,通过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使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平衡,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工作效率;人参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均有兴奋作用,从而促进ACTH及皮质激素的分泌,提高抗应激能力,提高耐缺氧、耐高温、耐低温、抗疲劳、抗突变、抗应激、抗衰老作用;同时人参还能促进甲状腺功能,刺激胰岛素释放,并能刺激低下的生理功能;人参的这一药理活性可依机体机能状态而呈双相调节作用,这种适应原样作用有利于机体恢复,临床单用人参乙醇制剂治疗神经衰弱可明显改善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当归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加快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缺血损伤后神经的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促进神经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的发生;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对半暗带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当归能逆转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异常改变,促进神经再生和再支配;当归还有中枢性镇痛作用,有促性腺激素作用,调节性激素分泌,抑制前列腺增生;当归对子宫的运动呈双相作用,高沸点挥发油1: 50浓度对子宫呈抑制作用,作用迅速而持久;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佐药茯神煎剂有中枢性镇静作用。白术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同时对催生素有拮抗作用,从而抑制子宫收缩。酸枣仁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其水煎剂可使总睡眠时间增多,慢波睡眠深眠期的深睡发作频率增加,每次发作时间持续延长,深睡时间延长,同时还能抗惊厥,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酸枣仁总皂苷可减少缺血脑组织含水量及MDA含量,使SOD及LDH活性增加,乳酸含量下降,脑神经细胞损害减轻。木香75-乙醇提取液具有镇痛作用,同样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抗惊厥作用。可使间脑中辅酶Ⅰ(NAD+)浓度显著增高,海马、尾纹核和脑干内NAD+和还原型辅酶Ⅰ(NADH)浓度均增高,从而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和体力;远志有促进神经细胞营养因子的作用,同时水提液对P物质及脂多糖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抗炎活性。生姜则具有镇静、镇吐作用和抗惊厥、抗运动病作用。使药甘草也有镇静、抗惊厥作用,甘草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大枣也有催眠镇静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神经衰弱的主要机制。

4.8.10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该方剂中的黄芪、龙眼肉、白术、当归、木香、远志、甘草、生姜对病原微生物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甘草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这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十分有益,因此处不是本节叙述重点,故不赘述。

4.9 歌诀

归脾汤术茯神芪,酸枣参归草志齐;龙眼木香姜枣引,气虚血少益心脾[6]

4.10 各家论述

①《医方考》:《黄帝内经素问》曰:五味入口,甘先入脾。参、耆、苓、术、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补脾;虚则补其母,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所以养心而补母;脾气喜快,故用木香;脾苦亡血,故用当归。

②《古今名医方论》罗东逸: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耆、术、苓、草,所以补脾也。立斋加入远志,又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其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健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伤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闿气醒脾,使能急通脾气,以上行心阴,脾之所归,正在斯耳。

③《古方选注》: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向于脾也。参、术、神、草四君子汤以健脾胃,佐以木香醒脾气,桂圆和脾血,先为调剂中州;复以黄耆走肺固魄,枣仁走心敛神,安固膈上二脏;当归入肝,芳以悦其魂;远志入肾,辛以通其志,通调膈下二脏,四脏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归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荣养气血矣。独是药性各走一脏,足经方杂用手经药者,以黄耆与当归、枣仁与远志有相须之理,且黄耆味入脾而气走肺,枣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汤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为死气,而神得松之生气耳。

④《医林纂要》:此方主于滋血,故以人参为君,参、耆、甘、术,皆补脾为滋血之主,脾厚而不生湿则生血矣;龙眼甘补滋润,所以为生血之佐;木香、远志则又能升肾水,以由肝而达之心脾;当归以厚肝之脏;枣仁以节心之用,茯神以止心之妄。

⑤《续名医类案》:归脾汤兼补心脾,而意专治脾,观其于甘温补养药中加木香醒脾行气可以见矣。龙眼、远志虽曰补火,实以培土,盖欲使心火下通脾土,而脾益治,五脏受气以其所生也,故曰归脾。

⑥《罗氏会约医镜》:凡治血症,须按三经用药,以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此方三经之主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龙眼,补心以生脾土;参、耆、术、草,补脾以固肺气。土患燥,当归以润之;土患滞,广香以疏之,总欲使血归于脾也。

⑦《成方便读》:夫心为生血之脏而藏神,劳即气散,阳气外张,而神不宁,故用枣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静以宁之,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思则脾气结,故用木香行气滞、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宫除道,然后参、耆、术、草、龙眼等大队补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继之以当归,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也。

4.11 附注

归脾散(《古今医鉴》卷八)、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饮(《痘学真传》卷七)、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卷上)。《口齿类要》无姜、枣。改为丸剂,名“归脾丸”(见《丸散膏丹集成》)、“人参归脾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白归脾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

4.12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5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归脾汤

5.1 组成

人参、炒白术、炒黄芪、茯苓、龙眼肉、当归、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木香、炙甘草各五分[7]

5.2 用法用量

加姜、枣,水煎服[7]

5.3 功能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归脾汤功能健脾养心,益气补血[7]。治脾经失血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或瘰疬流注,不能消散溃敛[7]

5.4 方解

方中参、术、苓、草补气健脾;当归、黄芪补气生血;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生姜、大枣调和营卫[7]。诸药合用,能补益心脾[7]。气旺血生,则失眠[7]。惊悸、健忘诸症自愈[7]

5.5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可升高烫伤休克动物的血压,促进休克期肠管收缩运动的恢复,改善消化道症状,使呼吸加强加快,血糖上升,有助于抗休克[7]

6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归脾汤

6.1 处方

白术 茯神(去木)黄耆(去芦)龙眼肉 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 人参 木香(不见火)各15克 甘草(炙)7.5克

6.2 制法

上哎咀。

6.3 功能主治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归脾汤功在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6.4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7 《严氏济生方》卷四方之归脾汤

7.1 处方

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7.2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四方之归脾汤功在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7.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4 各家论述

《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7.5 摘录

《严氏济生方》卷四

8 《辨证录》卷六方之归脾汤

8.1 处方

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5钱,远志1钱,麦冬3钱,山药3钱,当归3钱,广木香(末)3分,黄耆2钱,甘草3分。

8.2 功能主治

《辨证录》卷六方之归脾汤功在补心。主心包膻中之火炽甚,口干舌燥,面红目赤,易喜易笑者。

8.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8.4 摘录

《辨证录》卷六

9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五方之归脾汤

9.1 处方

人参,当归身2钱,黄耆1钱半(蜜炒),白术1钱半,茯神1钱半,枣仁(炒,研)1钱,远志6分,炙草8分,陈皮7分。

9.2 功能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五方之归脾汤主治产后心血虚损,心无所主而觉痛。

9.3 用法用量

桂圆肉、莲肉为引,水煎服。

9.4 摘录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五

10 《胎产指南》卷七方之归脾汤

10.1 组成

橘红、胆星、茯神、杏仁、人参、当归、甘草、半夏、枳实、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术、圆眼。

10.2 主治

《胎产指南》卷七方之归脾汤主治产后身热感风,痰结胸膈,心经蓄热,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牵搐,口痰盛,言语无伦。

10.3 摘录

《胎产指南》卷七

11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归脾汤

11.1 组成

人参1钱2分,白术1钱2分,茯神1钱2分,黄耆1钱2分,地骨皮1钱2分,甘草3分,木香5分,远志1钱(去心),枣仁1钱。

11.2 主治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归脾汤主治女子闭经,血海干涸,适产出痘。

11.3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1.4 加减

本方加柴胡、出栀,名“加味归脾汤”。

11.5 摘录

《种痘新书》卷十二

12 《古今医彻》卷三方之归脾汤

12.1 组成

人参1钱,石斛1钱(盐水炒),远志肉1钱(甘草汤浸,焙),茯神1钱,枣仁1钱(炒熟,研),白术(土炒)1钱,炮姜5分,木香5分,石菖蒲5分,柴胡3分,炙甘草3分,当归身7分,桂圆肉5枚。

12.2 主治

《古今医彻》卷三方之归脾汤主治中气不足,思虑过度,饥饱失时,劳役不节,而致中脘痛。

12.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4 加减

脾疼者,脉见软弱,中气已虚,去当归、耆、术,少加柴胡。

12.5 摘录

《古今医彻》卷三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41.
  2. ^ [2]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4.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4-235.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5-241.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