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上端骨髓炎的骨腔充填术

目录

1 拼音

gǔ gǔ shàng duān gǔ suǐ yán de gǔ qiāng chōng tián shù

2 英文参考

filling up of bone cavity for upper femoral osteomyelitis

3 手术名称

股骨上端骨髓炎的骨腔充填术

4 分类

骨科/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手术处理/慢性骨髓炎手术处理/骨腔充填

5 ICD编码

77.6501

6 概述

1.骨髓炎病灶清除之后的死腔,应予以充填。充填材料有以下几种;

(1)带血运的组织如肌肉或皮肤。用带血运肌肉充填骨髓炎病灶清除后的骨腔,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将血运带至骨腔内,改善骨内血供,并将抗生素运送至骨腔内以控制炎症;②充填了死腔;③可就地取材,不影响外形,应用方便。

(2)松质骨:新鲜自体松质骨碎片可充填骨腔,依靠周围血供爬行代替而成活骨。优点是化骨较快,但因无血运,故抗感染力不强。适用于股骨髁、髋臼等松质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取髂骨碎块,植入骨腔,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开放1个月后打开伤口更换敷料,2~3个月可愈合,跟骨慢性骨髓炎应将硬化骨切除。

(3)无机物如石膏等可用以充填骨髓炎病灶清除后之骨腔,因系无机物、细菌不易在其中生长,但同样地不能为骨腔提供血运。

(4)抗生素充填物如庆大霉霉素珠琏。

2.充填骨腔是手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病灶清除的后续步骤,以下仅述肌瓣充填方法:

(1)广蒂肌瓣:按照病骨开槽的长度,在开槽附近的纵行肌肉上,做2横切口切断肌纤维,横断切口长度不超过肌肉横径的1/2,保留宽肌瓣蒂部,将广蒂肌瓣填充入骨病灶开槽骨腔内(图3.11.2.2.1-0-1)。

(2)带蒂肌瓣:沿肌肉纵轴切取肌瓣,肌瓣的蒂部位于肌肉起点侧,蒂部不应超过该肌的血管肌支进入点,肌瓣宽度不超过该肌的一半。将肌瓣的游离端填充于病灶骨槽内(图3.11.2.2.1-0-2)。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11.2.2.1-1~3.11.2.2.1-3)。

7 适应症

股骨上端骨髓炎的骨腔充填术适用于:

1.股骨上端慢性骨髓炎,需行病灶清除并肌瓣充填。

2.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伴有瘘道,经久不愈。

3.X线片股骨上端骨髓炎区内有病灶或死骨。

8 禁忌症

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期,禁行肌瓣充填。

9 麻醉和体位

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病人侧卧,患肢在上,在止血带下手术,可在大粗隆上插入斯氏针,在其近侧缚橡皮止血带,防止其下滑。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由髂前下棘到大粗隆连线的中点开始切向大粗隆后,折向股外侧纵轴,其长度根据骨病灶长度。自阔筋膜张肌后缘与臀中、小肌前缘之间分离。显露大粗隆,向远端切开髂胫束,将股骨内旋,切断股外侧肌之起点,将该肌向前向下牵开,则显露股骨干上1/3及大粗隆前面(图3.11.2.2.1-4,3.11.2.2.1-5)。

10.2 2.病灶清除

按病灶长度在股骨干外侧凿一骨槽,清除病灶(图3.11.2.2.1-6)。

10.3 3.骨腔充填

冲洗骨腔后,在骨腔骨缘,钻数个小孔,将股外侧肌肌瓣填充入骨腔中,用线将肌膜固定于骨槽边缘的小孔上,以防止肌肉收缩时将肌瓣牵出骨槽之外。肌瓣完全填充骨腔,不留死腔(图3.11.2.2.1-7,3.11.2.2.1-8)。

如股骨颈部至大粗隆骨病灶广泛,清除病灶后遗留较大骨腔,股外侧肌不能完全充填者,可再取阔筋膜张肌肌瓣充填。

10.4 4.阔筋膜张肌肌瓣的切取

游离该肌后缘,向前翻开,肌瓣蒂保留于近端或前面,其供养血管自该肌前面深面肌门进入,做成肌瓣后,充填入病灶清除后的骨腔中。

10.5 5.关闭切口

置引流管于骨槽处,于切口旁引出,逐层缝合切口。

11 术中注意要点

1.裁剪的肌瓣应有良好的血运。

2.填充骨腔不留死腔。

3.填充肌瓣血运不受挤压。

4.肌瓣与骨腔固定可靠,不易退出。

12 术后处理

1.患肢以石膏托固定,持续3周。

2.应用抗生素,观察无发热后,改为肌注或口服,持续2周。

3.局部用抗生素液冲洗或负压引流,至少保持72h以上。

4.全身支持治疗,根据全身及血红蛋白情况,给予输血、输液,增强抗感染能力。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