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腱转位术

目录

1 拼音

gǔ èr tóu jī hé bàn jiàn jī jī jiàn zhuǎn wèi shù

2 英文参考

transfer of biceps femoris and semitendinosus tendons

3 手术名称

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腱转位术

4 别名

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腱前移术

5 分类

小儿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手术/股四头肌麻痹的手术

6 ICD编码

83.77

7 概述

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腱转位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股四头肌麻痹的手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又被称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是指儿童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害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导致肌肉麻痹而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和畸形的一种疾病。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局限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某些脑干运动核的病毒感染。通常由3种脊髓灰质炎病毒中的一种引起。病毒最初经消化道与呼吸道侵入,随后经血源性途径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

自从脊髓灰质炎疫疫苗被开发并被广泛应用以来,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目前该病主要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发展中国家的5岁以下儿童及其他温和气候条件下的非免疫人群中。在过去的10年中,北美和欧洲仍有散在发病的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咽途径侵入机体,在消化道淋巴结内增殖,随后通过血液播散,损害脊髓前角神经节运动细胞,特别是腰膨大和颈膨大。潜伏期为6~20d。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可被病毒增殖或其毒性产物直接损伤,也可被局部缺血、水肿及周围出血间接损伤。髓内破坏呈灶状,在3d内每根神经纤维的全长均出现明显的华勒变性。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包围并清除部分坏死的神经节细胞,炎性反应逐渐消退。4个月后,前角运动细胞已被破坏的区域,由代偿增殖的神经胶质细胞与淋巴细胞填充。

所影响的肌肉块数及麻痹的严重程度是可变的;临床上肌无力的程度与运动单位丧失的数量呈正比。当60%以上的支配肌肉的神经细胞被损伤时,临床上才能查出肌无力。脊髓颈段与腰段支配的肌肉最易受累,下肢肌肉发生麻痹的频率是上肢肌肉的2倍。在下肢最易受累的肌肉是肌四头肌、臀肌、胫骨前肌、内侧腘绳肌及屈髋肌。

肌肉功能恢复的潜力取决于可复性前角运动细胞的恢复情况。开始恢复发生于急性发病后的第1个月内,多数病儿在6个月内完成恢复。

脊髓灰质炎的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恢复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一般持续7~10d,全身症状可包括疲倦、咽痛及体温轻度升高,可出现肢体感觉过敏或感觉异常、剧烈头痛、咽痛、呕吐、颈项僵直、背痛、直腿抬高受限等,最终出现不对称性麻痹。在较大的儿童,可出现体温轻度升高、皮肤明显潮红、焦虑不安及肌肉疼痛,轻柔触诊也可诱发触痛。通常浅反射首先消失,当肌群麻痹时深部腱反射也消失。

恢复期自体温恢复正常后开始至两年。在最初4个月内肌力自发地改善明显,此后比较缓慢。Johnson认为3~4个月时某块肌肉的肌力仍低于正常的30%,则应认为是永久性麻痹。肌力恢复超过80%的肌肉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恢复。

慢性期为急性发病后24个月开始,这个时期表现为明显的肌力不平衡和软组织或骨性畸形。由于足与踝是躯体上对周围结构及其他因素依赖性最强的部位,而且又承受着大量的应力,因此它们极易因肌肉麻痹而产生畸形。最常见的足踝畸形包括:爪形趾、足部高弓内翻畸形、背侧囊炎、马蹄足、马蹄内翻足、高弓内翻足、马蹄外翻足、跟行足。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在于矫正肌力不平衡,当动力性肌力不平衡导致的畸形影响了行走或肢体功能时,可行肌腱转位术。关节融合术是通过部分或完全地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或消除异常活动,稳定松弛或连枷的关节。关节融合术应延迟至10~12岁再施行,以便足能获得充分的发育。

8 适应症

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肌腱转位术适用于股四头肌麻痹。

9 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

10 麻醉和体位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病儿仰卧位。

11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39.6.1-1~12.39.6.1-3)。

12 手术步骤

Fischer法:

1.沿股四头肌腱、髌骨及髌韧带的内侧缘做一个膝关节前内侧面切口。牵开切口的外侧缘,显露髌骨及股四头肌肌腱,然后自腓骨小头远侧7.5cm处至大腿中上1/3交界处做一个纵形的外侧切口。游离并牵开腓总神经,该神经靠近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用骨刀将股二头肌腱连带一小片骨质自腓骨头上游离下来,不要切断腓侧副韧带,该韧带于股二头肌止点处与股二头肌腱紧密连接。在切口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向近端游离该肌腱与肌腹,游离股二头肌短头的起点,直至其神经、血管进入肌肉处的近侧,以使该肌新的牵拉力线尽可能地倾斜。现在由第1个切口至大腿外侧切口做一皮下隧道,使隧道足够宽敞以便转位的肌腹可以自由地滑动。为进一步增加转位肌肉牵拉的倾斜度,切断髂胫束、股外侧筋膜及转位肌肉通过点以远的肌间隔。

2.自内侧腘绳肌腱胫骨止点的远侧开始,沿膝关节后内侧面,做第3个纵形切口并延长至大腿中部。确定半腱肌肌腱,该肌腱止于胫骨内侧,向前侧达胫骨嵴,位于缝匠肌的后侧,股薄肌的远侧。切断半腱肌的止点,游离该肌至大腿中1/3。现在将该肌于皮下重新改道,于膝关节表面的第1个切口内穿出。

3.通过髌前的筋膜、股四头肌腱和骨膜做“I”形切口,向内侧、外侧剥离这些软组织。然后用4.36mm(11/14英寸)钻头,于髌骨中上1/3交界处做横行贯穿骨孔,如有必要,用小刮匙扩大隧道。将股二头肌肌腱置于股四头肌肌腱、髌骨和髌韧带之前并与这些结构呈一条直线。于膝伸直位或过伸位将股二头肌肌腱缝在髌骨上。当仅转位股二头肌肌腱时,闭合髌骨与转位肌腱前面的软组织。用间断缝合将股二头肌腱固定在股四头肌腱的内侧。当半腱肌亦转位时,将它置于股二头肌表面,并且间断缝合此二肌腱,于半腱肌、股四头肌和髌韧带的近侧与远侧做加强缝合。

Grego与上述方法有所不同。该方法通过2.5cm长的切口将半腱肌止点自胫骨上剥离下来,并且通过肌腹与肌腱交界处7.5cm长的后内侧切口将其抽出(图12.39.6.1-4)。切开包绕的筋膜以避免肌肉锐性成角,将肌腱自皮下呈直线穿至髌骨切口。

13 术后处理

1.于膝关节中立位用长腿石膏管形固定。为防止肿胀,应通过升高床脚而不是用枕头来抬高肢体;否则的话髋关节屈曲会使转位的肌腱承受过大的张力。

2.3周时开始理疗和主动、被动练习。逐渐进行膝关节屈曲并开始腘绳肌训练。8周时开始负重,肢体用控制性膝关节支具锁定在伸直位。当转位肌腱有足够的肌力以抗阻力进行主动活动时,即允许膝关节于矫形支具内逐步开始活动。为防止肌肉的过度拉伸与拉伤,夜间佩戴夹板至少6周,矫形支具至少用12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