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木通

目录

1 拼音

guān mù tōng

2 英文参考

caulis hocquartiae[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关木通

关木通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1]。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2]

注意:关木通含“关木通”的药物被禁止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

4 拉丁名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anchurian dutchmanspipe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苦木通、马木通、万年藤[2]

7 来源及产地

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木质茎[2]。主产吉林、黑龙江、辽宁[2]

8 植物形态

大藤本。茎直径可达10cm以,树皮暗灰色,呈纵长块状剥落。叶互生,卵状心形,长宽约11~29cm,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单生,稀2朵,腋生短枝上,花梗稍弯曲;花被筒马蹄形弯曲,上部膨大,淡黄色,具紫色条纹,先端3深裂,近平展;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6室。蒴果圆柱形,具6棱,熟时自顶端裂开成6瓣。种子扁三角形。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区林下阴湿处。主产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

9 采制

秋、冬季采茎,削去外皮,晒干。

10 性状

茎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直径1~6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节稍膨大,有枝痕。质坚硬,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木射线明显。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微,味苦。

11 性味

苦,寒,有毒[2]

12 功能主治

功在清心泻火,利尿通淋,下乳通经[2]。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疼痛,水肿,带下,闭经,产后乳汁不通,湿热痹痛[2]

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13 用法用量

煎服:3~6g[2]

14 化学成分

本品含马兜铃酸、齐墩果酸、木兰碱、β-谷甾醇、鞣质等[2]

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Ⅰ、Ⅳ、B、D,马兜铃甙(aristoloside),青木香酸(debilic acid)。

15 药理作用

马兜铃酸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动物试验有抗癌活性[2]。近年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所含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国家药监局于2003年4月1日决定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含关木通的中药制剂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明确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儿童及老人一般不宜使用[2]。本品不宜长期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2]

16 关木通的药典标准

注意:含“关木通”的药物被禁止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

16.1 中药名称

关木通

16.2 拼音名

Guanmutong

16.3 英文名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16.4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 茎。

秋、冬二季采截,除去粗皮,晒干。

16.5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 1~2m,直径 1~ 6cm。

表面灰黄色或棕 黄色,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

节部稍膨大,有1 枝痕。

体轻,质硬,不易 折断,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射线放射 状,髓部不明显。

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

气微,味苦。

16.6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黄色。

纤维管胞大多呈束,长棱形,直径11~20μm,壁有明显的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或相交成十字形。

分隔纤维直径21~42μm,斜纹孔明显。

石细胞少见,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

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0μm。

具缘纹孔导管大,直径约至328 μm,多破碎,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紧密;具缘纹孔管胞少见。

(2) 取本品粉末约1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15分钟,放冷,滤过。

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于点样处加稀盐酸 1滴,干后显黄绿色荧光,用氨试液熏后复显天蓝色荧光。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关木通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马兜铃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 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16.7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冷浸法(附录Ⅹ A)测定,不得少于16.0%。

16.8 炮制

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本品为圆形薄片,表面黄色或黄白色。

木部宽广,导管孔大,多层环形排列呈筛网状,射线色浅,髓部不明显。

周边灰黄色,粗糙。

体轻,质硬。

气微,味苦。

照上述方法测定,浸出物不得少于12.0%

16.9 性味与归经

苦,寒。

归心、小肠、膀胱经。

16.10 功能与主治

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16.11 用法与用量

3 ~6g。

16.12 注意

孕妇慎用。

16.13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0.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