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

目录

1 拼音

gōu lóu bìng

2 英文参考

ricket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icket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rickets[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3 中医·佝偻病

佝偻病为病名[1]

《中医药学名词》(2004):佝偻病(rickets[2])是指以小儿发育迟缓,骨软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中医药学名词》(2010):佝偻病(rickets[3])是指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以致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骨骼病变的慢性营养性疾病[3]。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3]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佝偻病(rickets[4])是指小儿缺乏维生素D和(或)钙,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以骨钙沉积不良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4]

3.1 症状

以小儿发育迟缓,骨软变形为主要表现[4]。临床表现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肋翻,下肢弯曲等[4]

3.2 病因病机

佝偻病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4]。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孩,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适宜,脾肾虚亏所致[4]

3.3 辨证分型

3.3.1 佝偻病·肺脾气虚证

佝偻病·肺脾气虚证(ricket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4])是指肺脾气虚,气血供养不足,以轻度骨骼改变,囟门迟闭,头稀枕秃,形体虚浮,肌肉松软,面色少华,纳呆,大便不调,多汗,夜寐不安,伴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软无力,指纹淡为常见症的佝偻病证候[4]

3.3.2 佝偻病·脾虚肝旺证

佝偻病·脾虚肝旺证(rickets with syndrome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4])是指脾虚气弱,肝郁气逆,阴血不足,以囟门迟闭,齿生较晚,坐立、行走无力,头部多汗,发稀枕秃,面色少华,纳呆食少,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至抽搐,舌淡,苔薄,脉弦细为常见症的佝偻病证候[4]

3.3.3 佝偻病·脾肾气虚证

佝偻病·脾肾气虚证(ricket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4])是指脾肾亏虚,阳气不振,气血供养不足,以囟门迟闭,发稀枕秃,肌肉松软,面色晄白,神疲烦躁,夜寐不安,多汗纳呆,舌苔薄白,脉细软为常见症的佝偻病证候[4]

3.3.4 佝偻病·肝肾阴虚证

佝偻病·肝肾阴虚证(ricket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4])是指肝肾不足,血虚精亏,虚热内扰,以囟门迟闭,齿生较晚,发稀枕秃,下肢酸软无力,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佝偻病证候[4]

3.4 关于五迟、五软

3.4.1 五迟

五迟为小儿发育迟缓的各种病证的总称[5]。《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分立迟、行迟、发迟、齿迟与语迟[5]

3.4.1.1 立迟

立迟指小儿周岁以后,不能自己站立的病证[6]

3.4.1.1.1 病因病机

肝主筋,肾主骨,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影响筋骨的发育,以致膝盖骨软弱,足胫无力,不能自立[6]

3.4.1.1.2 治疗

治宜滋补肝肾[6]。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鹿角胶、当归、白芍之类[6]

3.4.1.2 行迟

《证治准绳·幼科》:“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小儿周岁以后甚至二、三岁还不能步行者为行迟[7]

3.4.1.2.1 病因病机

肝主筋,肾主骨,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脾胃虚弱,元气不充,影响筋骨的发育,故迟迟不能行动[7]

3.4.1.2.2 治疗

肝肾虚弱者,宜滋补肝肾,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胶、牛膝之类;元气不足者,宜补益元气,用调元散[7]

3.4.1.3 发迟

发迟是指小儿初生无发,日久不长,长亦稀疏萎黄的病证[8]。发乃血之余,小儿所禀于先天的血气不足,不能上荣于发,故头发不生:治以补血为主[8]。宜胡麻丸[8]

3.4.1.4 齿迟

齿迟又名齿不生[9]。小儿乳齿约在六至十个月内出现,如已届生齿之期还未生齿者为齿迟[9]

3.4.1.4.1 病因病机

《世医得效方》:“齿不生者,由齿者骨之所络,髓之所养,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小儿先天肾气不足,髓不能充,故齿生较迟,生亦不固[9]

3.4.1.4.2 治疗

治宜益肾充髓,用肾气丸加补骨脂、胡桃之类[9]

3.4.1.5 语迟

语迟是指小儿二三岁一般能说简单的语言,到四五岁还不能说话者为语迟[10]

3.4.1.5.1 病因病机

言为心之声,肾脉系舌本,小儿先天肾虚,心气不和,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10]。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津气不能上荣所致者[10]

3.4.1.5.2 治疗

肾气不足者,用六味地黄汤加菖蒲,远志之类;心气不足者,用养心汤;脾胃虚弱者,用补中益气汤[10]

3.4.2 五软

五软指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10]。多系禀受不足,气血不充,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10]。明·薛铠《保婴撮要》:“原其要,总归于胃。盖胃为水谷之海,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原也。治法必先以脾胃为主,俱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头项手足三软,兼服地黄丸。”

4 西医·佝偻病

佝偻病是骨基质不能进行正常矿化的代谢性骨病。通常将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发病时,骨骺软骨及骨矿化均有障碍造成干骺端增宽,影响生长,称为佝偻病(rickets)。而骨骺已经闭合的成人发病者称为骨软化症(osteomalacia)。

骨软化症的病因众多,如维生素D缺乏、肝肾功能障碍导致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1,25-(OH)2D3、基因缺陷导致靶器官维生素D受体或者受体后功能异常、肾小管酸中毒、遗传或肿瘤导致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11]

4.1 佝偻病的诊断

骨软化症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骨骼X线表现、血清生化检查综合考虑[11]

临床表现可出现骨痛、骨畸形、骨折、骨骺增大和生长缓慢; X线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儿童佝偻病患者可伴有杯口样干骺端,假骨折是成人骨软化症的特征性表现;而实验室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结果各异[11]

4.2 佝偻病的治疗

4.2.1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骨软化症的病因多样,应在诊断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治疗[11]。肿瘤导致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通过切除肿瘤能够有效纠正低血磷和骨软化;在补充中性磷的基础上进行维生素D和钙剂的治疗方能有效改善骨软化;肾小管酸中毒导致的骨软化需要有效地纠正酸中毒[11]

4.2.2 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

不同病因导致的骨软化症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维生素D和钙剂能够有效地改善骨密度,缓解临床症状[11]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2一日1000~2000单位,可逐渐减至一日400单位。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维生素D2成人一日1万~5万单位,小儿一日0.3万~1万单位;阿法骨化醇,首剂量成人每日1μg,老年患者每日0.5μg;体重20kg以上的儿童无肾性骨病者每日1μg。根据血钙和磷水平患者每天可补充1000~2000mg元素钙,例如每1g葡萄糖酸钙含有89mg元素钙。根据生化指标进行剂量调整,对于骨软化症患者,不能因为其血钙水平没有迅速升高而加大阿法骨化醇的用量,其他疗效指标,如血浆碱性磷酸酶水平,可作为调整剂量更有用的指标。[11]

维生素D2或阿法骨化醇和钙剂联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高钙血症,因此需要监测血钙,如有高钙血症发生,停用药物后可恢复[11]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0.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Z].2015-12-29.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5.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4.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1.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2.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3.
  11. ^ [1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1-17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