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动脉损伤

目录

1 拼音

gōng dòng mài sǔn shāng

2 英文参考

injury of brachial artery

3 概述

肱动脉上接腋动脉(大圆肌下缘),下方止于肘窝下2.5cm处;再向下则分成尺动脉及桡动脉两支。其损伤发生率高,除枪伤及弹片伤外,肱骨干及肱骨髁上骨折是平时造成其受损的常见原因。肱动脉损伤后果严重,争取时间是获得最佳疗效的首要条件。

4 疾病名称

肱动脉损伤

5 英文名称

injury of brachial artery

6 分类

骨科 > 四肢损伤 > 周围血管损伤 > 上肢血管损伤

7 ICD号

S45.1

8 肱动脉损伤的病因

除枪、弹可致伤外,局部骨折刺伤亦较常见。

9 发病机制

肱动脉上接腋动脉(大圆肌下缘),下方止于肘窝下2.5cm处;再向下则分成尺动脉及桡动脉两支。其损伤发生率高,除枪伤及弹片伤外,肱骨干及肱骨髁上骨折是平时造成其受损的常见原因。在肱骨中段易伴有桡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在髁上部则主要以正中神经受累为多见,总的伴发率可达60%~70%。

10 肱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

具有血管损伤之基本症状,对各动脉段应注意以下特点:

10.1 肱动脉下段损伤

肱动脉下段损伤临床上最为多见,好发于儿童,尤以肱骨髁上骨折时多见,主要引起前臂及手部肌群的缺血性挛缩,称之为Volkmann缺血挛缩,以致造成残疾后果(图1)。

10.2 肱动脉中段损伤

肱动脉中段损伤除多见于肱骨干骨折外,经肱动脉穿入导管及经皮穿刺等亦可引起继发血栓形成,以致前臂及手部出现同样后果;在此情况下,正中神经亦易出现功能障碍。

10.3 肱动脉上段损伤

肱动脉上段损伤较肱动脉下段损伤和肱动脉中段损伤少见,由于肩关节血管网的侧支较丰富,因此一旦阻塞,其对肢体血供的影响较前二者为轻。

11 肱动脉损伤的并发症

肱动脉损伤常可并发Volkmann缺血挛缩。

12 检查

X线检查,能除外骨骼的损伤。

13 肱动脉损伤的诊断

按照前述之诊断要点,肱动脉损伤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关键是要求尽早确诊,尤其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或是肱动脉中段有可疑损伤者。一旦肱动脉完全受阻,由于肘关节血管网血供不足而无法逃脱前臂以远肌群缺血性坏死的厄运,为了避免这种永久性残疾的后遗症,应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包括手术切开探查等,如此方可避免这一严重后果。

14 肱动脉损伤的治疗

14.1 立即消除致伤原因

对有移位之肱骨髁上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立即复位,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加克氏针骨牵引术,并对比操作前后桡动脉搏动改变情况。

14.2 作好术前准备

因肱动脉损伤后果严重,争取时间是获得最佳疗效的首要条件。在此前提下,临床医师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的同时应作好手术探查及治疗的准备工作,以将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14.3 手术应保持血流通畅

由于肱动脉对远端血供的重要意义,手术一定要彻底,对受损的血管,尤其是内膜或弹力层受累者,不应采取姑息态度,需要移植大隐静脉或其他血管时应当机立断,并注意血管吻合技术力争完美,以保证血管的通畅。

14.4 兼顾骨折的处理

由于肱动脉损伤之原因大多为相应节段肱骨骨折所致,因此,为避免2次损伤,对骨折局部应同时予以处理。一般情况下,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14.5 重视手术后处理

由于该部位解剖关系较复杂,特别是肘关节的体位及上肢固定方式方法的选择较多,因此,在肱动脉恢复血流后,既应注意对血管通畅情况的观测,更应注意在术后处理上应尽力避免影响血管通畅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的移位将是造成肱动脉再次受损的常见原因。

15 预后

经处理后,肱动脉通畅者预后较好。如肱动脉受阻或结扎,或肢体远端肌肉已出现缺血性改变时,则可引起Volkmann缺血性挛缩而呈现患肢的永久性病残。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