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高动力循环状态或高心排血量状态指休息时心排血量增多(正常成人为2.3~3.9L/min/m2),可伴有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流灌注增多或血压增高的综合状态
4 心排血量增加因素
4.1 阻力降低
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即心脏后负荷降低),心搏量增加,于是心排血量增高,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妊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高温环境等可引起生理性的高动力循环状态
4.2 心搏量增加
心脏充盈压增高(即心脏前负荷增加),使舒张期心室壁张力增加,则心搏量增加而使心排血量增高
4.3 心率加速
植物神经功能变化: 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速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病性心脏病、体动静脉瘘、急性肾小球肾炎、肝硬化、骨病(Paget病和Albright综合征)、类癌综合征、肺心病等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病理性的高动力循环状态
4.4 体温变化
体温增高,则心率加快,同时周围血管阻力降低,使心搏量增加,也导致心排血量增加
5 临床表现
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时,患者往往主诉心悸,心动过速,或胸闷不适,表现与一般心脏神经官能症很相似;心电图检查可有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图型。常见的体征有: 心率增快,休息时每分钟常在85~105次; 右侧颈静脉血管营营音,特别在半卧位时容易听到; 脉压增宽、水冲脉、动脉枪击声、毛细血管搏动等; 心尖搏动强烈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听到喷射型收缩期杂音
造成非心原性循环淤血,其临床表现可类似心力衰竭; 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偶可使正常心脏发生心力衰竭。高心排血量引起的心脏与周围血管体征,须与器质性心血管病相鉴别; 但本状态得到缓解时,这些体征也随之消失,有助于鉴别诊断
6 治疗方法
生理性高动力循环状态,在生理状态复原后,症状与体征都会好转。病理性高动力循环状态的治疗,关键在于纠正或治疗原发病,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纠正贫血,手术治疗动静脉瘘等。对原因不明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使用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