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湿热下注证

目录

1 拼音

gāng lòu ·shī rè xià zhù zhèng

2 英文参考

anal fistula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肛漏·湿热下注证(anal fistula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或滑为常见症的肛漏证候[1]

4 症状

肛漏·湿热下注证患者肛周经常流脓,色黄质稠,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固有溃口,按之有条索状通向肛内;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5 辨证分析

湿热之邪蕴于肛门,气血壅滞,日久不去,郁久化热,肉腐成脓,故见肛周流脓,色黄质稠。肛门胀痛,局部灼热;邪毒旁窜,则成索状管道;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皆为湿热之象。

6 治法

肛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

7 方药治疗

肛漏·湿热下注证可用二妙丸或萆藓渗湿汤加减治疗。

8 关于肛漏

肛漏(anal fistula)为病名[2]。又名肛瘘、漏疮[2]。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之间相通所形成的病理性管道[2]。肛门痈溃后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所致。本病发病率高,在肛门直肠疾病中仅决于痔,居第2位,肛漏多由原发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有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其临床特点为肛周反复流脓水、疼痛、瘙痒,并可从流脓外口触及或探及管道通向肛内。

肛漏相当于西医的肛瘘。

详见肛漏条。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