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1 拼音
fú zhèng qū xié
2 英文参考
strengthening healthy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扶正祛邪为治则,即扶正是扶助正气,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1]。指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2]。使用具有扶助正气的穴位(或药物)和方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祛除邪气,恢复健康的目的[3]。祛邪是驱除病邪,目的也是为了保存正气[1]。临床运用时,应根据正邪盛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或攻补兼施[1]。
扶正祛邪通常是针对正虚而邪稍衰的病情,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则[1]。而祛邪扶正是针对邪实而正稍虚的病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4]。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6.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9.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4.
古籍中的扶正祛邪
- 《丁甘仁医案》:[卷一]湿温案
温化则伤阴,顾此失彼,殊属棘手。辗转思维,惟有扶正祛邪,培补中土,冀正旺则伏邪自达,土浓则虚火自敛,...
- 《温热逢源》:[卷中]辨正蒋问斋医略伏邪篇
人之强弱不同,攻补有异。大法有三∶攻邪为上策,扶正祛邪为中策,养阴固守为下策。盖邪扶于中,犹祸起萧墙...
-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肉;遗精辄用龙骨、石脂涩燥其精,皆不治其本耳。扶正祛邪虫亦亡。虫亦气血凝滞,痰与瘀血化成。但平补气血...
- 《伤寒指掌》:[卷四瘟疫九传]暑证(中同合参)
者。此暑邪陷于厥阴也。病势最危。治宜酸苦泄热。扶正祛邪。须人参、枳实、川连、干姜、黄芩、白芍、椒梅。...
- 《伤寒指掌》:[卷四伤寒类症]疫邪兼六气入足经从表里汗下
祛瘴。以宣散中上二焦。岁荒普患者。不宜峻剂。宜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为主。有已汗而热不解。身渍渍汗出。右...
- 更多古籍中的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