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上三针

目录

1 拼音

fù shàng sān zhēn

2 英文参考

Zhōngwǎn CV12[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注解

腹上三针指上腹部治疗胃下垂、上腹痛的三个常用穴位,即胃上2穴,中脘1穴。[1]

参见胃上、中脘:

胃上为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续集》。位于脐上2寸再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胃下垂。针刺时从左右一侧穴位进针,沿皮透至对侧穴位皮下;可灸。[2]

中脘为经穴名(Zhōngwǎn CV12)。出《脉经》。属任脉。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的交会穴。中:中间;脘:胃脘。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急性肠梗阻、消化不良、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以及失眠、精神病、高血压、黄疸、疳积、虚劳吐血等。本穴配内关、梁丘治胃痛;配天枢、内关、气海治急性肠梗阻;配天枢、足三里治痢疾。一般直刺0.5~1.O寸。孕妇慎用。如有肝脾肿大者不宜向左右侧及上方透刺。可灸。现代研究:①针刺中脘,可使胃蠕动增强,幽门开放,肠鸣音增加,空肠蠕动增强。②艾灸中脘,见小白鼠的单核巨细胞吞噬机能增强。[3]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0.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