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留

目录

1 拼音

fú liú

2 英文参考

Fùliū KI7[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注解

伏留即复溜。出《脉经》。[1]

复溜为经穴名(Fùliū KI7)。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属足少阴肾经。经穴,五行属金。复,同“伏”,深伏;溜,通流。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前方→踇长屈肌。有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现代研究:①针刺健康人的复溜穴,出现抑制肾脏的水利尿作用,排出量较正常减少。②针刺本穴,在X线下观察到对阑尾蠕动有加强作用,能促使阑尾腔内钡剂的排空。[2]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8.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