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fú líng
2 英文参考
Poria cocos[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fuling[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uckahoe[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uckahoe[朗道汉英字典]
pachyma cocos Fr.[朗道汉英字典]
Poria cocos Wolf[朗道汉英字典]
hoele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dian brea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 coco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uckahoo[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dian brea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茯苓
茯苓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Pori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Indian brea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茯苓的别名
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7 来源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1]。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2]。
8 原植物形态
菌核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子实体平伏在菌核表面,厚3~8mm,白色,老熟干燥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2mm,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孢子长文武、近圆柱形,壁光滑。
9 产地
茯苓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2]。
茯苓主产云南、安徽、湖北、河南。
10 采收与初加工
全年可采挖,菌核挖出后堆置“发汗”后,排开凉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或趁鲜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
11 生药性状
完整的茯苓呈类球形、扁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黑褐色,有明显皱纹及缢缩。体重,质坚实,破碎面颗粒性,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12 性味归经
13 茯苓的功效与主治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2]。
煎服:9~15g[2]。
近菌核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称赤茯苓,具有行水利窍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淋浊,泻利[2]。
茯苓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
(1)用于湿邪上泛所致的云雾移睛、视瞻有色、视瞻昏渺等。常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如五苓散。
(2)用于胞虚如球,上胞下垂,胞轮振跳,及针眼属脾胃虚弱者。本品能健脾补中,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14 茯苓的化学成分
茯苓含茯苓酸 (pachym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茯苓聚糖(pachyman)等。
茯苓含去乙酰基茯苓酸(Tumulosic acid)、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去氢齿孔酸、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三萜成分和β-茯苓聚糖(β-Pachyman)、麦角甾醇、卵磷脂等。还含辛酸等脂肪酸及无机元素[2]。
15 茯苓的药理作用
茯苓对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有预防作用,茯苓多糖对多种实验肿瘤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2]。
茯苓聚糖可增强免疫功能。能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2]。
茯苓聚糖如切断支链变为茯苓次聚糖时,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2]。
16 茯苓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茯苓
Fuling
PORIA
16.2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16.3 性状
16.3.1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16.3.2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16.3.3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16.4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和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一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8.0%(附录Ⅸ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
16.7 茯苓饮片
16.7.1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16.7.2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6.7.3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16.7.4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6.7.5 用法与用量
10~15g。
16.7.6 贮藏
置于燥处,防潮。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用到中药茯苓的方剂
- 防已茯苓汤
yǐfúlíngtāng别名:木防己汤、防己汤、茯苓汤、防己加茯苓汤处方:防己3两,黄耆3两,桂枝3...
- 八制茯苓丸
āzhìfúlíngwán《广嗣纪要》卷四处方白茯苓2斤半(须皮光结实者,去皮,打碎如枣核大,分为8...
- 芡实茯苓牛角散
iújiǎosǎn《医学从众录》卷八:方名:芡实茯苓牛角散组成:芡实粉2两,白茯苓2两,赤石脂1两(...
- 导痰千缗汤
nqiānmíntāng处方:半夏、南星、陈皮、茯苓、皂角、枳实。功能主治:喘。摘录:《脉因证治》卷...
- 和胃白术汤
拼音:héwèibáizhútāng处方:白术、茯苓。功能主治:和胃止渴。主伤寒食少发渴。摘录:《保...
- 更多用到中药茯苓的方剂
用到中药茯苓的中成药
- 茯菟丸
Wan标准编号:WS3-B-0772-91处方:茯苓?300g五味子(制)600g山药600g菟丝子...
- 威喜丸
Wan标准编号:WS3-B-2559-97处方:茯苓500g猪苓31g制法:以上二味,猪苓分次加水煎...
- 安营饮
yíngyǐn处方白术2钱,当归2钱,麦冬2钱,茯苓皮1钱,通草1钱,甘草4分,灯心5分,黄苓7分,...
- 安贞汤
ng处方党参4钱,炮姜6分,当归2钱,半夏1钱,茯苓3钱,白术1钱,厚朴1钱,砂仁1钱,桑皮2钱,杏...
- 安蛔汤
拼音:ānhuítāng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
- 更多用到中药茯苓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茯苓
-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半身不遂,腰腿疼痛,手足挛拳。导痰汤半夏四两,茯苓、陈皮、南星、枳实各一两,甘草五钱,每四钱,姜煎...
-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陈皮半夏(制,各三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
- 《银海指南》:[卷四]治验存参
目珠大神呆,锐微赤,宜补肺肾,摄纳肝阳。熟地山药茯苓萸肉丹皮泽泻党参麦冬牛膝丹参钩藤石决明砂仁又照前...
-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肾虚漏浊遗精(附论)
天雄(一两)紫菀(半两)薯蓣(半两)细辛(一两)茯苓(一两)僵蚕(半两)菖蒲(半两)人参(一两)杜仲...
- 《明医杂着》:[卷之六]附方
,大便不实,或饮食少思,小腹胀痛等症。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
- 更多古籍中的茯苓
茯苓药品说明书
- 茯苓白术丸(党参白术丸)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 山楂茯苓颗粒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指迷茯苓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