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疽

目录

1 拼音

fù gǔ jū

2 英文参考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one-attaching absces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附骨疽(bone-attaching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又名附骨痈、多骨疽、朽骨疽。是指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1]。属无头疽。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备急千金方》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附骨疽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证治大致相同。

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1]

4 附骨疽的病因病机

疔疮、疖、痈等发病后,由于治疗护理不当;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湿热余毒壅盛,深窜人里,留于筋骨,使经络阻塞,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附骨疽。

或由于外来伤害,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隔。血留筋骨为患。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2]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附骨疽者,由当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壅遏,附骨成疽。喜著大节解间,丈夫及产妇女人,喜著鼠xx髂头xx膝间,婴孩嫩儿,亦著髆肘背脊也。”

《外科精义》卷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

5 附骨疽的症状

附骨疽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倦怠,继而寒战、高热、汗出而热不减,食少、苔黄腻、质红,脉滑数,甚则恶心呕吐,患处疼痛如锥,色红、肿胀、焮热、拒按,活动受限等[2]

5.1 急性附骨疽

急性附骨疽(acute bone-attaching abscess acute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为病名[3]。是指发病急,寒战高热,局部肿痛,或形成脓肿阶段的附骨疽[3]。急性附骨疽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3]

5.2 慢性附骨疽

慢性附骨疽(chronic bone-attaching abscess chro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为病名[4]。是指由急性期经久迁延而成,或开放性骨折染毒而发,以形成窦道,排出脓液或死骨为特征的附骨疽[4]。慢性附骨疽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4]

附骨疽的诊断

附骨疽好发于2~10岁的男孩。多发于四肢长骨,发病部位以胫骨为主,其次为股骨、肱骨、桡骨。

发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达39℃一40℃,口干,溲赤,便秘;初起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继之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如发生在大腿部时,红肿则不易觉察,病变的骨端具有深压痛和叩击痛,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大约在发病后3—4周化脓,此时身热持续不退,局部色红胖肿.骨胀明显。溃脓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则成窦道。患处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及粗糙死骨,此时即转为慢性附骨疽。此后常反复发作,流脓,瘘管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愈,窦口周围常并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窦口凹陷,死骨可能是一大块,也可能是数小块,小的常能自行排出,大的不能自出,必须待死骨排出,疮口方可愈合。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高达30X1旷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一90%,血沉加快,血液细菌培养常为阳性。99m锝—MDP、‘?镓骨显像对早期诊断本病有帮助。X线摄片常在发病2周左右在于骺端显示有模糊区和明显的骨膜反应,并可见囊肿状的软组织阴影,数周后可有骨质破坏影象,周围骨萎缩,死骨和空壳形成,以后可见硬化的死骨阴影。CT检查较X线检查可明显提早发现病灶,并可清楚地显示软组织的变化,可明确炎症位置。

6 需要与附骨疽鉴别的疾病

6.1 流注

流注发于肌肉深部,并不附筋着骨;具有一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溃后一般不会损骨,故病程较短,愈合较快。

6.2 流痰

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迟缓,约6个月至一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常可造成残废。

7 附骨疽的治疗

附骨疽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若脓已成而未溃,应以托为主,宜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局部切开排脓,或采用其他方法施治[4]

若寒热往来,则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之剂,内服可选仙方活命饮加减,或合醒消丸。

如脓将成或已成者,宜清热化湿,托毒和营之品,内服可选黄连解毒汤加味;若患者证见气血双虚之象,应予补血益气之法,方选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若脓成者,则宜切开引流;若见疮内有死骨形成游离者,应即用手术钳去朽骨;若窦道形成,治宜手术扩创,剔除窦之硬壁,以药捻引流;若疮口红润,脓水将尽,则改敷生肌散以收口。

8 辨证治疗

8.1 湿热阻滞

附骨疽·湿热阻滞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obstruc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湿热阻滞,以寒战高热,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继则局部胖肿,皮色不变,灼热,有明显的骨压痛和患肢叩击痛,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4]

8.1.1 症状

起病急骤,患肢疼痛彻骨,胖肿骨胀,皮肤微红微热,按之灼热;寒战高热,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1.2 辨证分析

湿热邪毒蕴结于骨骼,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阻塞不通,故疼痛彻骨,胖肿骨胀;湿热毒邪郁阻于筋骨,病位较深,故皮肤微红、微热;湿热郁滞,正邪相争,故寒战高热;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郁滞之象。

8.1.3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8.1.4 方药治疗

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

8.2 热毒炽盛

附骨疽·热毒炽盛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起病约1~2周后,高热持续不退,患肢胖肿,疼痛剧烈,皮肤焮红,灼热,内已酿脓,舌苔黄腻,脉洪数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4]

8.2.1 症状

起病约1~2周后,高热持续不退,患肢胖肿红赤,剧痛,皮肤掀红灼热,并有波动感;舌红,苔黄,脉洪数。

8.2.2 辨证分析

湿热邪毒蕴久而化热,热毒之邪蕴结于骨骼,局部气血凝滞,故患肢胖肿红赤、灼热;热胜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局部剧痛,有波动感;热毒炽盛,故高热;舌红、苔黄、脉洪数为热毒炽盛之象。

8.2.3 治法

清热利湿,和营托毒。

8.2.4 方药治疗

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

8.3 脓毒蚀骨

附骨疽·脓毒蚀骨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purulent toxin eroding bone)是指脓毒蚀骨,以溃后急性症状逐渐缓解,脓水淋漓,久则形成窦道,患肢肌肉萎缩,可摸到粗大之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到粗糙死骨,可伴乏力,神疲,头昏,心悸,低热,舌质红,舌苔黄,脉沉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4]

8.3.1 症状

溃后成漏,脓水淋漓不尽,久不收口,或时发时愈,患肢肌肉萎缩,可摸到粗大的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及粗糙死骨;伴神疲乏力,面色光白,头晕心悸,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8.3.2 辨证分析

脓液由气血所化生,流脓日久及邪毒久恋,耗伤气血,以致正气亏损,邪毒留恋,故久不愈合,脓水淋漓不尽;气血亏损,脾胃虚弱,气化无力,故神疲乏力,面色光白,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为气血亏损之象。

8.3.3 治法

调补气血,解毒化湿,

8.3.4 方药治疗

托里消毒散加减。

8.4 正虚毒滞

附骨疽·正虚毒滞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toxin stagnation)是指正虚毒滞,以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开始脓液稠厚腐臭,热退痛缓,或脓水淋漓,经久不愈,形成死骨,难以脱出,并伴有虚热,盗汗,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4]

9 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或玉器膏外敷,患肢用夹板固定.以减少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成脓期则应早期切开引流,用七三丹或yk--丹药线引流,外用红油膏或冲和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换药。

对已形成窦道者,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药线腐蚀,疮口扩大后改用八二丹药线,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也可作手术清创。

10 西医治疗

10.1 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然后根据血培养或病变部位穿刺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体温下降后仍须继续用抗生素2周左右。

10.2 支持疗法

适当补充液体;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0.3 手术治疗

对于窦道经久不愈,骨内脓腔形成,死骨或大或不能自行排出者,可选择单纯病灶清除术、蝶形手术、病灶清除后带蒂肌办填充骨腔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骨皮办移植等:也可在病灶清除基础上酌情选用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疗法。

11 附骨疽患者日常保健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患肢必须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以防止病理性骨折和减少疼痛。

2.加强营养,禁食鱼腥发物。

12 关于无头疽

无头疽(headless absces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为病名[5]。是指发生于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5]。相当于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5]。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酿成[5]

无头疽(headless absces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为病名[5]。是指发生于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5]。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酿成[5]。无头疽能形成瘘管;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

《外科证治全书》云:“阴疽之形,皆阔大一,根盘坚硬,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痛,为外科最险之症。”

临床上常见的附骨疽及环跳疽是无头疽的代表性疾病。

无头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5]

详见无头疽条。

13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02.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07.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