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炒僵蚕

目录

1 拼音

fū chǎo jiāng cán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BOMBYX BATRYTICATUS in br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麸炒僵蚕为僵蚕的炮制品。麸炒僵蚕宋代已有,见《圣济总录》。僵蚕为蚕娥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 4~5令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1]。麸炒僵蚕表面黄色,偶有焦黄斑,腥气减弱[1]。麸炒后疏风解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1]。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1]。另外麸炒有助于除去生僵蚕虫体上的菌丝和分泌物,矫正气味,便于粉碎和服用[1]

4 麸炒僵蚕的炮制方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米泔制(《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炒制(《备急千金药方》)、熬制(《千金翼方》)[1]

宋代增加了姜汁制(《博济方》)、面炒制(《脚气治法总要》)、酒炒、灰炮(《小儿药证直诀》)、麸炒、蜜制、盐制(《圣济总录》)、油制(《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炮制方法[1]

明代有醋制(《普济方》)的记载[1]

清代增加了糯米炒(《嵩崖尊生全书》)、制炭(《本草备要》)、红枣制(《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炮制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麸炒等[1]

净僵蚕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1]

麸炒僵蚕的炮制方法:先用中火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待起烟时加入净僵蚕,急速翻炒至表面呈黄色时出锅,筛去麸皮,放凉[1]

每100kg僵蚕,用麦麸10kg[1]

5 麸炒僵蚕的性状

僵蚕为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1]。被有白色粉霜,质硬而脆,易折断[1]。断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1]

麸炒僵蚕表面黄色,偶有焦黄斑,腥气减弱[1]

6 僵蚕的性味归经

僵蚕味咸、辛,性平[1]。归肝、肺、胃经[1]

7 僵蚕的功效与主治

僵蚕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1]

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2]。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涡,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2]

僵蚕生品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2]。用于惊痫抽搐,风疹瘙痒,肝风头痛[2]。如治惊痫抽搐,口眼歪斜的牵正散(《杨氏家藏方》)[2]

麸炒僵蚕疏风解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2]。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2]。如治中风失音或喉中痰声作响的通关散(《证治准绳》);治喉风,咽喉肿痛的白僵蚕散(《魏氏家藏方》)[2]

8 麸炒僵蚕的炮制作用

僵蚕味咸、辛,性平[2]。归肝、肺、胃经[2]。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2]。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2]。用于惊痫抽搐,风疹瘙痒,肝风头痛[2]。如治惊痫抽搐,口眼歪斜的牵正散(《杨氏家藏方》)[2]

麸炒后疏风解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2]。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2]。如治中风失音或喉中痰声作响的通关散(《证治准绳》);治喉风,咽喉肿痛的白僵蚕散(《魏氏家藏方》)[2]。同时有助于除去生僵蚕虫体上的菌丝和分泌物,矫正气味,便于粉碎和服用[2]

9 僵蚕的炮制研究

通过对僵蚕生品、清炒品和麸炒品三种炮制品的分析,表明清炒和麸炒品收得率无显著性差异,三种炮制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有显著差异,以清炒品含量最高,麸炒品次之,生品最低[2]。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僵蚕的炮制品与原药材的蛋白质区带图谱,结果表明,生僵蚕有3条谱带,麸炒品有1条谱带,说明僵蚕麸炒对蛋白质有明显影响[2]

10 麸炒僵蚕的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2]。防蛀[2]

11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4.
  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