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目录

1 拼音

fù bì xuè shuān xìng jìng mài yán

2 英文参考

thrombophlebitis of abdominal wall

3 概述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是腹壁浅表静脉因血栓形成而致的静脉内膜炎症。1939年Mondor首先报道此病,故又称Mondor病。Mondor曾对病理作了较细的观察和研究,证实本病为闭塞性静脉内膜炎。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不明。发病前常有外伤史,有认为与乳房手术、脓肿切开和局部压迫等有关;或系结核病、感冒和肝炎等感染性变态反应所致。文献报道早期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病例的病理标本中,可见血管壁的变性反应性改变,索条中心管腔中有淋巴样物质,没有红细胞成分,并缺乏肌纤维与弹力纤维,故认为是淋巴管轻度炎症所致。国内张氏等通过病理观察,发现在急性病例的管腔中有变性红细胞及新鲜血栓,故认为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血管内膜病变。病程由15天~15个月不等。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年龄在20~40岁,女性约为男性2~4倍。多数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因发现胸腹壁浅在条索伴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牵扯痛而就诊。病程短者多有自发痛。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血栓性静脉炎,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诊断不难。部分患者仅用抗生素或局部热敷可能改善,对于无效病例可加用局部理疗,病情有进展者可手术切除部分条索。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具有自限性,可于2~3个月内自行消失,复发者少。

4 疾病名称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5 英文名称

thrombophlebitis of abdominal wall

6 别名

Mondor病;腹壁血栓静脉炎

7 分类一

普通外科 > 腹壁疾病 > 腹壁炎性疾病

7.1 ICD号

I80.8

8 分类二

皮肤科 > 皮肤血管病及淋巴管病

8.1 ICD号

I73.8

9 流行病学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年龄在20~40岁,女性约为男性2~4倍。

10 病因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不明。发病前常有外伤史,有认为与乳房手术、脓肿切开和局部压迫等有关;或系结核病、感冒和肝炎等感染性变态反应所致。

11 发病机制

文献报道早期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病例的病理标本中,可见血管壁的变性反应性改变,索条中心管腔中有淋巴样物质,没有红细胞成分,并缺乏肌纤维与弹力纤维,故认为是淋巴管轻度炎症所致。

国内张氏等通过病理观察,发现在急性病例的管腔中有变性红细胞及新鲜血栓,故认为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血管内膜病变。病程由15天~15个月不等。

12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1.浅在条索:发病初期胸腹壁多有一处浅在小索条,以后逐渐延长。上腹壁可延至胸壁达腋窝;下腹壁走向腹股沟处。

2.疼痛:在发现条索的同时,患者常伴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牵扯痛,成为患者就诊的原因。病程长者亦可无自觉症状。

3.体检:胸腹壁可见皮下浅在条索,质坚硬,局部无红肿,用手指将条索一端拉紧时,在皮肤上可出现一凹陷性皮肤浅沟,如将两端拉紧,在皮肤上可出现条索状隆起,局部有程度不等之压痛。

多数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因发现胸腹壁浅在条索伴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牵扯痛而就诊。病程短者多有自发痛或缺乏自觉症状。本病具有自限性,可于2~3个月内自行消失,复发者少。

13 检查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血栓性静脉炎。

14 诊断

根据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一般诊断不难。

15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

因有自限性倾向,一般可不必处理,应注意避免损伤。部分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仅用局部热敷或抗生素(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可有效果。对于无效病例可加用局部理疗。病情有进展者,可手术切除部分条索。

16 预后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具有自限性,可于2~3个月内自行消失,复发者少。

17 相关药品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