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中医病名 中医喉科 中医耳鼻喉科学 喉痹
fēng hán hóu bì
风寒喉痹是喉痹中的一类型[1]。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往往在短时间内,寒邪即从热化。多因病者素虚,风寒之邪侵犯所致。
风寒犯于皮毛,致营卫失和,邪郁而不能外达,塞结于咽喉,而为喉痹。
咽喉疼痛不甚,红肿不明显,全身见风寒表证。
咽喉淡红不肿,擞痛,吞咽不顺,恶寒微热,头痛无汗,鼻流清涕,咯痰清稀,苔白润,脉浮紧。
若受邪较重,则有咳嗽、音嘶。
风寒结于咽喉,故咽喉淡红不肿,但咽喉有邪故发紧,吞咽不顺。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故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紧为风寒袭表之证。
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选用六味汤加苏叶、生姜治疗:本方以防风、荆芥辛温解表,薄荷、僵蚕宣畅气机,合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加苏叶、生姜助其辛散。
若寒邪较重,则用荆防败毒散治疗。
苏叶60 g,煎水作蒸气吸入,以驱散客于咽喉的风寒邪气。或煎水含漱。
喉痹(throat obstruction;pharyngitis)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又称喉闭[3]。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病[4]。广义为咽喉肿痛病证的统称。但通常所说的喉痹,多指发病及病程演变不危急,咽喉红肿疼痛较轻,并有轻度吞咽不顺或声音低哑、寒热等证。喉痹的病因病理有风热与阴虚之不同,故将风热邪毒引起的喉痹,称为风热喉痹,由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称为虚火喉痹[5]。
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虚火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
详见喉痹条。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