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fangfeng tongsheng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angfeng tongsheng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序号 |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55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6g | 袋 | 0.65元 | 中成药部分 | * |
56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12g | 袋 | 1.2元 | 中成药部分 | |
57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30g | 瓶 | 2.9元 | 中成药部分 | |
58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36g | 瓶 | 3.4元 | 中成药部分 | |
59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48g | 瓶 | 4.5元 | 中成药部分 | |
60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50g | 瓶 | 4.6元 | 中成药部分 | |
61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60g | 瓶 | 5.5元 | 中成药部分 | |
62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120g | 瓶 | 10.4元 | 中成药部分 | |
63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300g | 瓶 | 24.3元 | 中成药部分 | |
64 | 5 | 防风通圣丸 | 浓缩丸 | 200丸 | 瓶 | 7.3元 | 中成药部分 | *△ |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4 概述
防风通圣丸为方剂名,即《宣明论方》卷三方记载的防风通圣散作水丸[1]。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的主要成分为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2]。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6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与主治
防风通圣丸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泻下。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癍瘾疹等。
9 方解
防风通圣丸方中防风、麻黄疏解在表之风邪,使从汗而解;大黄、芒硝荡涤在下之实热,使从大便而解;防风、荆芥、麻黄、薄荷、桔梗解表宣肺;连翘、栀子、黄芩、石膏清肺胃热;滑石利水清热,引热从小便出;再加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祛风。诸药合用,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效。
11 防风通圣丸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
Fangfeng Tongsheng Wan
11.2 处方
防风50g、荆芥穗25g、薄荷50g、麻黄50g、大黄50g、芒硝50g、栀子25g、滑石300g、桔梗100g、石膏100g、川芎50g、当归50g、白芍50g、黄芩100g、连翘50g、甘草200g、白术(炒)25g
11.3 制法
以上十七味,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防风等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制丸,干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或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制丸,干燥,即得。
11.4 性状
本品为包衣或不包衣的水丸,丸芯颜色为浅棕色至黑褐色;味甘、咸、微苦。
11.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30μm(防风)。花萼表皮细胞淡黄色,垂周壁波状弯曲(荆芥穗)。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似哑铃状(麻黄)。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石膏)。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白芍)。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白术)。果皮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栀子)。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短梭状(连翘)。
(2)取本品6g,研细,加盐酸溶液(3→20) 20ml,混匀,加三氯甲烷40ml,加热回流1小时,分取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5g,加盐酸溶液(3→20) 10ml,混匀,加三氯甲烷20ml,自“加热回流1小时”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水(6:2:0.4: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3)取本品6g,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0ml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I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6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6g,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10ml溶解,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低温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对照药材1g,加甲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8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l: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4~8μl[3]、上述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1.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1.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测定。
11.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时间(分钟) | 流动相A(%) | 流动相B(%) |
0~30 | 44 | 56 |
30~32 | 44→90 | 56→10 |
32~45 | 90 | 10 |
45~47 | 90→44 | 10→56 |
47~60 | 44 | 56 |
11.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50ug的溶液,即得。
11.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0.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40W,频率45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1.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ul与供试品溶液5~l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lg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6.1mg。
11.8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11.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11.10 注意
孕妇慎用。
11.11 规格
每20丸重1g
11.12 贮藏
密封。
11.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防风通圣丸(大蜜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2.1 剂型
大蜜丸
12.2 拼音名
Fangfeng Tongsheng Wan
12.3 标准编号
WS3-B-2134-96
12.4 处方
防风 50g、荆芥穗 25g、薄荷 50g、麻黄 50g、大黄 50g、芒硝 50g、栀子 25g、滑石 300g、桔梗 100g、石膏 100g、川芎 50g、当归 50g、白芍 50g、黄芩 100g、连翘 50g、甘草 200g、白术(炒)25g
12.5 制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10~ 120g制 成大蜜丸,即得。
12.6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
12.7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20μm。花 萼表皮细胞淡黄色,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似哑铃状。草酸钙簇 晶大,直径45~108μm,棱角较钝。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草酸钙簇晶 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有数个簇晶。纤维淡黄 色,梭形,壁厚,孔沟细。晶纤维淡黄色,周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内含 草酸钙方晶。草酸钙针晶细小,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果皮石细胞棕黄色,呈斜 向镶嵌状排列。内果皮纤维成束,有时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呈短梭状,直径24~32μ m。
(2)取本品约 4g,加硅藻土适量,研细,置坩埚中,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残渣加 水5ml,搅拌,滤过。取滤液2ml,加氨试液至溶液呈中性后,加醋酸氧铀锌试液1ml,即 生成黄色沉淀;另取滤液2ml,加氯化钡试液1滴,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 中均不溶解。
(3)取本品 15g,剪碎,加硅藻土适量,研细,低温烘干,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稀硫 酸10ml润湿,再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8小时,提取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蒸干, 残渣加0.1mol/L氢氧化钠液使成碱性,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加稀盐酸使呈酸性(pH2 ~3),再用氯仿提取,提取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 5g,同 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 别点于同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水(6:2:0.4:0.1:1)的上层溶 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正己烷-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 水(6:2:3:0.2: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 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置氨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12.8 检查
12.9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具实,恶寒壮热,头 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12.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或遵医嘱。
12.11 注意
孕妇慎服。
12.12 规格
每丸重 9g
12.13 贮藏
密封。
13 防风通圣丸(浓缩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3.1 剂型
13.2 拼音名
Fangfeng Tongsheng Wan
13.3 标准编号
WS3-B-2889-98
13.4 处方
防风 50g、荆芥穗 25g、薄荷 50g、麻黄 50g、大黄 50g、芒硝 50g、栀子 25g、滑石 300g、桔梗 100g、石膏 100g、川芎 50g、当归 50g、白芍 50g、黄芩 100g、连翘 50g、甘草 200g、白术(炒)25g
13.5 制法
以上十七味,防风、大黄、白芍、甘草( 100g)、川芎、石膏、芒硝、滑 石共粉碎成细粉,剩余甘草及其余荆芥穗等九味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20℃)的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 用水泛丸,烘干,打光,墨灰包衣,即得。
13.6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浓缩丸;味苦、咸、微甘,气微香。
13.7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油管含金黄色、黄棕色笨块状分泌物,周 围薄壁细胞细长而皱缩。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 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结晶。草酸钙簇晶极大,直径20~160μm,棱角大多短钝。纤维成 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簇晶存在于长形薄壁细胞中,呈 类圆形或圆簇状,直径10~25μm,常数个纵向排列成行。
(2)取本品15丸,研细,置坩埚中,炽约至完全炭化,放冷,残渣加水5ml,搅拌, 滤过。取滤液2ml,加氨试液至溶液呈中性后,加醋酸氧铀锌试液1ml,即生成黄色沉淀; 另取滤液2ml,加氯仿钡试液1滴,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3)取本品粉末 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 使溶解,再加盐酸1ml,混匀后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 每次15ml,合并乙醚液,蒸干,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大黄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 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8:2:1)的混合溶液为展开剂,展开约15cm, 取出,晾干,置氨气中熏。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3.8 检查
丸重差异按丸剂重量差异第二法检查,应符合规定(附录I A)。 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 A)。
13.9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具实,恶寒壮热,头 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13.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2次。
13.11 规格
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 6g。
13.12 贮藏
密闭,防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14 防风通圣丸(浓缩丸)说明书
14.1 药品名称
14.2 药品汉语拼音
Fangfeng Tongsheng Wan
14.3 剂型
水丸:每20丸重1g
14.4 性状
防风通圣丸为包衣或不包衣的水丸,丸芯颜色为浅棕色至黑褐色;味甘、咸、微苦。
14.5 防风通圣丸的主要成份
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
14.6 防风通圣丸的功能主治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14.7 防风通圣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14.8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体弱便溏者慎用。
2.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3.本品不宜久服,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皮疹面积扩大加重,应去医院就诊。
4.因服用或注射某种药物后出现荨麻疹等相似的皮肤症状者属于药物过敏(药疹),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4.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4.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