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fáng fēng
2 英文参考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edebourell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aposhnikovi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Saposhnikov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防风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 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55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6g | 袋 | 0.65 | 中成药部分 | * |
56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12g | 袋 | 1.2 | 中成药部分 | |
57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30g | 瓶 | 2.9 | 中成药部分 | |
58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36g | 瓶 | 3.4 | 中成药部分 | |
59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48g | 瓶 | 4.5 | 中成药部分 | |
60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50g | 瓶 | 4.6 | 中成药部分 | |
61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60g | 瓶 | 5.5 | 中成药部分 | |
62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120g | 瓶 | 10.4 | 中成药部分 | |
63 | 5 | 防风通圣丸 | 水丸 | 300g | 瓶 | 24.3 | 中成药部分 | |
64 | 5 | 防风通圣丸 | 浓缩丸 | 200丸 | 瓶 | 7.3 | 中成药部分 | *△ |
65 | 5 | 防风通圣颗粒 | 颗粒剂 | 3g | 袋 | 1.7 | 中成药部分 | *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防风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的干燥根[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拉丁名
Radix Saposhnikov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防风的别名
8 来源及产地
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根[1]。主产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1]。
9 植物形态
防风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叶柄长2~6.5cm;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伞幅5~9;小总苞片4~5;花梗4~9;花黄色。双悬果矩圆状宽卵形,扁平,侧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10 生境
防风生于草原、干燥山坡。
11 采制
防风春、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
12 性状
根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纵槽,并有横向皮孔及点状根痕。根头部密集环节,上有棕竭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松,断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13 性味归经
1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1]。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疼,面瘫,风湿痹痛,四肢挛急,腹痛泄泻,肠风下血,风疮疥癣,皮肤瘙痒,破伤风。炒至焦黄,治腹泻;炒炭治便血,崩漏[1]。
防风为眼科常用祛风散寒药,具有祛风胜湿,除痒止痛,散头目滞气的功效:
(1)防风广泛用于风邪外袭所致头目疼痛、眼睑生疮、椒疮、迎风流泪、暴风客热、黑睛生翳等。常与荆芥,羌活配伍,祛风散邪,如羌活胜风汤。若用于风邪化热,或风热所致目病,常与连翘,黄芩配伍,祛风清热,如散热消毒饮子。
(2)防风用于风邪客于睑眦所致目痒,甚或痒若虫行。常与荆芥穗、川芎配伍,如驱风一字散。
(3)防风用于风牵偏视,本品祛风且人肝经,常与白附子、胆南星、僵蚕同用,以祛风痰,如正容汤。
(4)防风可入肝肾二经,引阴精上承,滋润目窍。内障眼病多因肝肾阴精亏虚,不能上承,目失所养而成。因而在补益肝肾时常用防风为引经药,对增强药剂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有所助益。
15 防风的用法用量
煎服5~10g[1]。
16 运用
防风叶:煎服治风热汗出[1]。防风花:煎服治心腹痛,四肢拘急,骨节间痛[1]。
17 化学成分
根含防风色酮醇、升麻素、香柑内脂、补骨脂素、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1]。
18 防风的药理作用
煎剂和醇浸剂对兔有解热作用,亦具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抗惊厥等作用[1]。
19 防风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防风
19.2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19.3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19.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栓内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
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9.5 检查
19.5.1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 第一法)。
19.5.2 总灰分
不得过6.5%(附录ⅨK)。
19.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1.5%(附录ⅨK)。
19.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
19.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升麻素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及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60μg的溶液,即得。
1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水浴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9.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各3μl与供试品溶液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升麻素苷(C22H28011)和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C22H28010)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19.8 防风饮片
19.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窑集的环纹或残存的毛状叶基。切面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特异,味微甘。
19.8.2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9.8.3 性味与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19.8.4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19.8.5 用法与用量
5~10g。
19.8.6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19.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0 参考资料
用到中药防风的方剂
- 防风汤
概述:防风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十九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权方之防风汤:组成:防风、川芎...
- 防风散
文:概述:防风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十四首。《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防风散:处方:防风、木通、麦...
- 防风丸
概述:防风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之防风丸:别名:天麻丸处方:防风、川芎...
- 防风通圣散
r概述:防风通圣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宣明论方》卷三方为常用方,组成为防风、川芎、...
- 独活散
氏家藏方》卷二:独活散:处方:川芎独活(去芦头)防风(去芦头)藁本(去土)旋复花蔓荆子细辛(去叶、土...
- 更多用到中药防风的方剂
用到中药防风的中成药
- 防风通圣散
r概述:防风通圣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宣明论方》卷三方为常用方,组成为防风、川芎、...
- 玉真散
载于《外科正宗》卷四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6g。具有散风解痉,...
- 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丸为方剂名,即《宣明论方》卷三方记载的防风通圣散作水丸。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的主要成分为防风、...
- 川芎茶调散
本作细辛一两)各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防风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薄荷叶(不见火)...
- 槐角丸
槐角(炒)、地榆(炭)、黄芩、枳壳(炒)、当归、防风。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血热所致的肠...
- 更多用到中药防风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防风
-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汗,卫气虚弱,表虚不任风寒。汗挟湿者,四制白术玉屏风。四制白术散白术四两,用黄、石斛、牡蛎、麦麸各炒...
- 《普济方》:[卷一百十五诸风门]诸风杂治
天麻干蝎(生用)白花蛇肉(酥拌炒令黄)甘菊花羌活防风(去芦头)芎桂心白僵蚕(生用)白藓皮木香(以上各...
-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枳壳、羚羊角、白术各七分半,桂心、川芎、当归、防风、甘草各五分,姜煎热服。治血风体痛,头昏目涩,心...
-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
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穿山甲(蛤粉炒黄)白芷防风天花粉赤芍药归尾乳香没药贝母皂刺甘草(各二钱)金...
- 《银海精微》:[卷下]治小儿疳伤
连翘红花细辛归身甘草(炙)苍术龙胆草羌活升麻柴胡防风本黄连生地黄黄芩知母川芎赤芍药上姜三片,葱三根,...
- 更多古籍中的防风
防风药品说明书
- 防风通圣丸(大蜜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防风通圣丸(浓缩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防风通圣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